作为 2021 年的第一场 Tableau 可视化分析挑战赛,我们重新调整了比赛的规则和元素,希望可以通过此项赛事,吸引更多的数据分析爱好者,在培养个人数据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积极影响和带动周围小伙伴共同加入到提升个人数据素养,共建企业数据文化的旅程当中。
本次比赛的主题为碳中和,我们提供了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一些相关数据,希望从多角度和来深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
本次参赛的各位选手也是很好的把握了比赛的主旨,积极思考,勤于研究,努力收集了各自视角的多元化数据,扩展了碳中和这一分析主题的分析外延,用生动的数据故事,带我们共同加深了对碳中和这一伟大国家战略的理解。借此,也是鼓励和期望在今后的比赛中,可以看到更多优秀选手通过补充和完善数据范畴,丰富分析角度,增加比赛的业务产出价值。
言归正传,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来自
“老牌” 冠军选手王毓丽
为我们献上的本次比赛的精彩作品。
首先在排版方面,作者选择了长屏的排版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排版会被我们视为不符合可视化最佳实践,很多时候观众可能因为没有向下滑动继续浏览的原因,会错失很多重要的关键性信息,不过该方法对于毓丽这样的资深大咖而言,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人们会因为分析问题的不断深入,不断加强要仔细阅读完整幅作品的信心。
在内容设计方面
,作者从碳中和的由来、对我们和全人类的影响、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我国目前所作出的努力等方面
,一步一步引导读者用数据和事实,全面而生动的学习和理解了碳中和的价值。整个设计一气呵成,思路条理清晰,展现方式美观而富有想象力,特别是在数据的补充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极大丰富了本主题的分析呈现角度。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得益于作者对于 Tableau 产品掌握的娴熟,在短暂的准备周期内,可以如
此高效的完成该幅
作品,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向毓丽童鞋好好学习!
故事是可视化作品的主线,技术和设计都是为故事服务的。
作者以「碳中和」为题展开一系列图文展示,带领读者从气温升高的现象,到各国碳排放对比,再剖析碳排放的来源,最后引出我国的现状和展望。
故事线清晰,每一小节都有明确的主题,用适量的文字解释概念和阐述观点,再用图表支撑观点,图表内容能够切合每个小节的主旨。
作者能够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形式多样使版面丰富活泼,且在必要的位置使用交互图表。
例如,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的图表中,运用了多选下拉列表,而不是把所有国家全部铺开展示,这样既保持版面的信息量适中,又允许感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入探索。
设计总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图表、图标的搭配都在为故事服务,图表形式并没有喧宾夺主。
在大部分清晰、朴素的常见图表形式中,又搭配了个别非常见图表形式,增加了趣味性。
配色方面,4 个主色贯穿始终,说明文字使用了深灰,使阅读更舒适。
附加项作者引入大量外部数据,非常认真得做了很多功课,才能将复杂的话题讲述完整。
一些小建议
看首段文字,下文应该会主要讲我国的碳排放政策和规划。但下文和我国相关的内容在中间和最后才出现,且比重较小。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和我国相关的内容,并充分利用提供的数据。发表前,需检查所有 Tooltips ——关闭不需要的 Tooltips;需要的那些,检查其内容和文字表述。发表前检查 Tooltips,也是给所有 Tableau 图表作者的通用建议。自动生成的 Tooltips 往往会自带一些非 “大白话” 的表述,或者是重复、无用的内容,请在发表前逐个检查,确保它有存在的价值。
另一条通用建议,发表前后,需要检查仪表板的 “默认状态” 是否正确。发表到 Tableau Public 的作品,打开链接后的默认状态是发布时选中的那页或者选中的状态。如果作品有多页,或者图表有交互选项,这项检查尤其重要,不然,读者打开链接看到的首页,可能不是你设计的首页。
Q:
您本次的作品在逻辑架构和设计方面都非常出色,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吗?
这幅作品我按照“现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整合了相关数据和信息,里面用到的数据除了官方提供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用到了来自 Our World in Data 的数据。
第一部分利用折线图分析可以得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上升,全球平均气温随之明显提升。
右侧的条形图也从地理上印证了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虽然从数字上看气温仅提升了
1℃
左右,但其实有很大危害,
第二部分就直观呈现了在不同层面的危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碳的排放的急剧上升?
第三部分我引用了一个公式:Kaya 恒等式
,它是目前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主流分析方法(具体内容如感兴趣可自行了解)。公式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由四个因素的乘积构成:P(人口)、S(人均消耗的服务)、E(提供服务所耗能量)以及 C(每单位能量所产生的碳排放)。观察折线图可以发现,人口和人均消耗的服务是导致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两个原因,而技术的进步(E、C)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基于此,我们发现似乎可以在不牺牲 “幸福便利” 生活的前提下,实现减少碳的排放。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实现人均 GDP 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在减少。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庞大经济体,也已经在减排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
以上分析帮助解答了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哪里,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减少碳排放。
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和粮食农业两个部门。
此部分
下方列举的措施主要围绕提高效率,使用低碳替代品两方面。
最后一部分介绍了
中国在节能减排事业上做出的努力
,主要列举了 4 方面的成效:
-
煤炭正逐渐被更为清洁的能源所代替
-
工业污染物治理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
植树造林
-
“能源大三角”计划
https://public.tableau.com/profile/sifeng.zhu#!/vizhome/2060ChinaCarbonNeutralityReportTableauVizChallenge20211/she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