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幕穿越者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中秋档票房破2亿 首日表现不佳 ·  6 天前  
张小北  ·  //@Lsltmr://@jedicat:好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幕穿越者

光线传媒能通过《你的名字。》赚多少钱?

银幕穿越者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2-05 20:26

正文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你的名字。》的买断价格为1900万元,但并非简单的一次性买断。而是很可能采用的合作模式是保底买断+分账的形式。 


穿越者综合编辑


来源:票房透视镜(ID:piaofangtoushijing)/夏添 朴芳 单莹;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师烨东


《你的名字。》上映三天累计票房2.89亿,最终票房超过《大鱼海棠》几乎没有悬念,作为引进方的光线传媒,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批片进化论


曾经让人觉得越来越没赚头的“批片”如今又成了“金矿”。


近年来,基美影业得益于《超体》、《暴力街区》、《小王子》的热卖分得不少票房;DMG的《钢铁侠3》,凤仪传媒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今年乐视影业引进的《机械师2》,狮鼠影业的《惊天魔盗团2》, 奥飞影业的奥斯卡获奖片《荒野猎人》, 永乐影业的《他是龙》等片均超过了大部分国产片的市场成绩,令背后的引进公司大赚。


与过往几年年底几乎全是国产电影不同的是,今年的年末,从11月开始,进口片异乎寻常地一下子变多了起来。此前有媒体统计认为是今年进口分账片额度增加,但随后很快即被官方辟谣,称部分进口片系“文化交流项目”,不占用进口分账片配额。


据艺恩的数据统计观察显示,真正明显有额度增加的是今年的海外买断片(即批片),已经超过以往30部左右的数量,达到了47部——我们最近看到的大部分海外影片,诸如《你的名字。》,以及即将上映的《血战钢锯岭》,都是买断片。


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进口海外大片中,除了有34部分账影片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买断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港片、台片在属性上也是“进口片”,比如《我的少女时代》等,但不占用海外影片的指标,只是在内地上映时仍需按照引进片的审查制度进行操作。



《血战钢锯岭》就是一部批片


早期买断版权——参与单片投资——股权和战略"一揽子"协议——续集转为合拍,批片市场也在不断进化之中。从拿到指标就能躺着赚钱的暴利时代,到激烈竞争下的拿片成本升级,到对海外片方的股权投资和战略合作,再到续集升级为中外合拍片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小小的批片市场俨然变为优胜劣汰的资本竞技场,正在遵循资本的逐利法则,在博弈中向前进化。


批片引进这个生意,除了要拿到指标,并尽量争取到尽早上映的好档期外,背后无疑要对内地市场有极为敏感的把握。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对影片的票房等收益有准确预期,并以此来衡量盈亏是否平衡。


在2016年国内上映的电影中,不少观影者口中的“大片”的身份是买断片而非分账片,比如说《惊天魔盗团2》、《荒野猎人》、《神探夏洛克》,以及《航海外之黄金城》、《哆啦A梦》、《火影忍者》剧场版等众多日本动漫电影今年也是以买断片的身份被引进的。


很多大片都是以批片身份与观众见面的


虽然买断片的指标数量与分账片相差无几,但是票房总额并不在一个级别上。截至11月末,今年国内买断片票房总额才刚过35亿,刚好比分账片票房少100亿元左右。不过,今年买断片的票房已经比去年翻了倍,去年全年30部买断片的总票房只有16亿,平均每部电影票房才5000万元出头。



批片合作模式和分账比例如何?


据了解,一般批片的合作模式有2种:


首先是过去常用的一次性买断:买断后原版权方不参与任何中方市场的分成;


第二种是保底分账:类似于保底发行的运作模式,双发协商保底票房后进行阶梯分账(具体分账方式根据双方协调),由于中国电影市场庞大,一般对于有卖相的片子来说,越来越多采用这种方式。


成本预算: 包括买断费(购片成本)及税费、审查费、发行成本(代理费、拷贝费、译制费、发行费等)、宣传成本等。


批片票房分账比例:批片票房分账比例原则上按照国产片分账比例来计算,即“制片方+发行方43%、放映方57%(影院50%、院线7%)”,但因进口片须有特定发行方全权代理(中影或华影),所以实际上“批片”版权方最终仅可获得票房收入15%-25%之间,最高不能超过25%,并按照“非美、美”不同进行“阶梯分账方式”合作。


这次《你的名字。》减去相关税费和联合发行代理费后,光线基本可以拿到20%-25%的票房分账比例。


于是,我们算了一笔账。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你的名字。》的买断价格为1900万元,但并非简单的一次性买断。而是很可能采用上述合作模式的第二种,即保底买断+分账的形式。 


因为很简单,日本人并不傻,彼时《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后的火热程度已经充分显露,打破本土各项记录已是时间问题。而在中国大陆方面,盗版的传播速度已经使得影片在互联网上引起网民的巨大反响,而新海诚导演同样在内地有大批的二次元忠实粉丝。



《你的名字。》以保底+分账的形式


所以,通过类似于保底+分账的形式,《你的名字。》最终被光线传媒通过在日本的代理公司通耀抢先拿下。


另据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此次《你的名字。》内地的新媒体版权卖到了5000万左右。


成本方面: 假设买断成本为1900万,译制+送审等成本为100万,宣发费用估算为1000万 。 总成本约为1900+100+1000=3000万。


收入方面:如影片最终7亿票房,分账比例为能拿到20%的情况下, 则光线的票房收入为7*20%=1.4亿,加上内地新媒体等其它版权收入5000万,因此我们预计总收入在1.9亿左右。


那么,收入减去成本后约为1.6亿,即便日方东宝公司有相应的奖励分成(具体比例不详),估算应该不会超过6000万,因此最终光线传媒的净利润或在1亿左右。

(注:以上数据仅为推测,我们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什么都看好《你的名字。》?




票房专家曾表示,“从目前种种势头和分析数据来看,《你的名字。》具备了现象级影片的元素,前期积累的高人气与逆天的超级口碑,将会助力它从一个网红一步步真正变成爆款。”


而做出这样判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日本、到韩国、台湾,几个对于进口片票房表现最有借鉴意义的市场已经相继爆发;

2.口碑方面,《你的名字。》无愧于神作的称号,在海内外的多个评分网站都给出了非常高的分数,而从国内各种各项网络数据来看,同样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

3.最关键的是,《你的名字。》在内容和风格上无疑是特殊的,它并不能按照以往日本电影在内地的表现来衡量,而是要从不同层面观众的喜好和接受角度出发,来推断它的市场区间。



批片何时成为了一门好生意?

  

批片的廉价并没有持续太久,2010年这门生意迎来了一支现象级产品。

  

北京创世星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版权的《敢死队》在国内获取2.13亿票房,这个成绩在当年排在了国内票房的第10名,超高的利润率引起市场的惊呼与关注,也带来了一大批跟风买家。


最早源于《敢死队》


除去《敢死队》的成功,2010年国内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还首次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或许这两个因素促成了《敢死队》成为买断片在国内的分水岭,国内资本以及电影公司在关注到电影市场前景以及买断片业务的高额回报率后蜂拥而至。

  

“2011年我们去AFM准备像往年一样买片子的时候,了解到80%的影片中国大陆地区版权都被中国人买完了。我们当时只好和同事说就当休个假,在美国玩了几天回去了。”2010年《敢死队》大获成功之后,狮鼠影业甚至面临着在美国电影市场买不到片的情况。


买方变多、竞争更加激烈之后,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据基美影业总裁程笳淇不久前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说道,“市场价格的反应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年5 月的戛纳电影节版权交易市场,所有电影的版权在中国市场方面的价格都提高了,增长幅度最少为一倍。”

  

2011年~2012年,许多被中国买家买回来的电影都没有拿到上映的指标,没拿到指标的等于就是花了多少钱就赔了多少钱,一些买家赔了钱后很快就走了。之后这几年里,由于买断价格比较高,有的影片可能几千万票房也赚不到钱,陆陆续续很多凑热闹的企业也离开了买断片的市场。

  

买断片的上映指标一度被一些中小企业认为是“有关系的企业才好搞到”,买断片市场人士A否认了这种说法:“做买断片的太多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片子好。中影与华夏都有一定的审片与打分机制,哪部片子能拿到指标,都是根据影片的市场潜力来决定的,没人愿意因为‘关系’就赔钱,尤其现在中影也上市了,也有经营业绩的压力。”

  

买断片价格水涨船高却没有因为有人退出而冷却。据每经影视报道,“到了2012年《敢死队2》的时候,乐视花了800万美元买版权;2014年上映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最终华谊兄弟以1100万美元接盘。”这比起2010年50万美元的《敢死队》,已经涨了数十倍的价格。

  

没有大牌明星的买断片价格也扶摇直上。“2014年前后,一些印度和英国的影片也得几十万到二百万人民币了,美国的有卖相的影片更贵,很多批片由于拿不到指标都是延期半年到一年上映,上映了的片子也不好赚钱,感觉比较难做。

  

不过价格的提升并不是财大气粗的大影视公司入局造成的。“总体来看,大公司比较注重实际的商业效果,考虑的更多是长久发展。造成冲击的并不是大公司,而是那些想赚快钱的买家,一些买家剧本都不看就打包买走影片,这并不利于市场的长久发展。”


好在不少想赚快钱的买家正在逐渐离开这个市场,“国内买断片的市场现在留下的玩家没那么多了,整体上已经相对成熟,利润率也不太高了。现在买断片和分账片的差别其实也在逐渐缩小了,许多国内的公司在剧本创作阶段就会开始参与,而且海外的版权方也开始与国内的片方分账。之前都不看重这块市场的片方现在也开始看重营销。整体上,买断片的市场正从蓝海变成红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