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
套
牢你的
股票代码
回复给
我们
,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阿辩论(ID:bianlunlove)
作者:张俊
“听说共享经济更火了,我家门口都有共享充电宝了!”
“那可不是,我家门口都有共享篮球了!”
“那你最近还直播吗,赚得怎样了?”
“直播个屁呀,经纪公司欠我的钱还没清呢,我现在做短视频!”
“那是,我也不做VR了,我在做人工智能!”
……
这样的对话,也许就在你的家门口、某个星巴克的角落,但是你已经见怪不怪,这语气在过去三年里再熟悉不过。
整个17年上半年,速生速死,整个行业都在不时出现的细小“风口”和迅速证伪的破灭中交替渡过。
伴随着
制造风口“套路”
的公开,大多数挫败者学会了冷静和聪明,不会脑子一热就跟。
但是他们也渐渐迷茫。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明显的趋势呢?
前两年,人们对创业最主要的嘲笑点是:
创业五年,不如买一套房。
而今,伴随着一二线房市明确的冻结锁死,创业可能成为阶层逆袭的唯一手段。
于是我们看到,抢项目的投资人变多了,这其实是因为:过去两年里,
大量失败的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
,大量迷茫的投资人开始转型成为FA,大量没法进入楼市、股市的资金开始进入创投圈。
简言之,不是好项目变多了,而是钱变多了。从盲目哄抬风口的吃相看,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吸取前两年的教训,他们的结局基本可以预见不会太好。
最近几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基于工具和平台领域,打的是”效率提升"。
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效率已经前所未有地提升,甚至有一些“效率过剩”了。
但这反而使现代人特别是一线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正在加强。
此种背景下,消灭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会是一个重点,娱乐属性的内容、社交、电商都会有一个发展。
但是,娱乐最大的弱点是速生速死,当年的手游热、陌生社交热都是这样。到了17年,
一个明显会破灭的泡沫是直播
,即便陌陌这样的头部公司,在“直播打赏”的收入上也逐步放缓。
一旦秀场打赏不那么灵了,土豪没那么蠢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就没了。
那么17年的娱乐热点是“
游戏+社交
”,代表案例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
特点是低用户门槛(玩法非常“通用”)、较强的社交沟通属性、快速的游戏变现机制。
这一波热潮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玩法,更加好玩,更加接近真实社交,最终的玩法可能能支撑起一个新的陌陌,并且引发可怕的跟随。
由于目前的创投圈创新乏力,加上BAT令人绝望的垄断能力。人们纷纷认为传统的“线上红利”已经不再具备,
新的机会在线下
。
但是,经历了o2o和团购的惨败,创业公司越来越不倾向于通过平台对接已有资源,而是自主创造新商业实体和模式。
他们越来越不愿意b2b2c,而是不带那些传统商户玩了,直接2c。
这一波的代表是名为共享经济的
无人分时租赁
,特点是高频刚需规模快速部署、弱线下依赖、租赁押金等现金玩法,因为无人、网络化、标准化,成本看起来可以压得很低,但是由于资本市场一哄而上的特性和高比例的损坏率,日常补贴运维成本其实很高。
案例有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迷你k。
所有的思路是一致的,我的每一个标的物都是一个
“无人储蓄银行”
,放在那里自动增值,然后引诱资本疯狂追逐。
可怜的中产阶级,因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焦虑,
正在成为成为夹心层。
那么接下来会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卖阶层门槛、强化阶层固化,常常是一些价格高、毛利率高的类奢侈品。
另一个是弱化阶层门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小镇青年
以低价格获得"上流阶层的服务"。
我们想到了喜茶和鲍师傅。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聚焦中产人群的垂直电商平台们,他们最近的“声量”在减少,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内容创业,应该是
app、公众号之后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向
,17年各个平台对好内容的争夺和馈赠增多。
但是内容创业出现了巨大的风险点:
微信和苹果围绕“赞赏”问题激战,
结果是付费阅读迟迟无法推出
。
这就导致内容创业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后来者越来越愿意选择跨平台战略,并把重点投向公众号之外的平台,这既是分散风险,也是因为公众号红利确实消失。
2、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已经证明的、相对稳妥的模式,稳步发展,但不会太快爆发,别看各个平台卯足了劲,实际上模式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路。
3、新的粉丝维护和流量触达手段会兴起,比如小密圈、饭团。
短视频正在成为公众号图文之后,
最好的新流量获取手段
。
其中,短视频的pgc模式已经成熟,但玩家很多。
ugc领域,陌陌、快手、火山抖音、微博大打出手。但是需要指出,快手这样的成功,在于社区氛围的长线建设而不是短期催熟。
他的成功在于,就算你火山可以挖走mc天佑,我的社区氛围还可以产生n个。
另一个问题是,想做mcn的太多,甚至超过了内容生产者。
这就好像小程序还没一个成功,想做小程序分发、外包、培训的倒是出来好几个,小程序数据公司还拿到了投资。
这就叫金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卖水卖工具的先起来了。
我当然相信,人工智能会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但是摆在今天去“哄抬”,这个时机是不是早了?
智能硬件肯定是未来,但是14年就热炒,结果也是一片哀鸿遍野?
VR、AR肯定是未来,但是去年就热炒,结果怎么样?
从智能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类基于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的案例:
1、常见于富于创新文化的西方社会。
2、常由底蕴深厚的大公司完成。
3、一家大公司成功推出“标准化”的新产品后,多数会开源,最终对其他同业产生毁灭性地打击,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没有足够证据,
但我并不看好人工智能早期公司的投资,真家伙肯定有,但忽悠者居多
,最后可能是绝大多数死掉、赢的卖给大公司。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身家几亿,没事开着法拉利到处跑。
他是做渠道流量的,
简言之就是帮那些创业公司刷数据的。
他最爱说的是,那些投资人都很笨,他们的钱通过不靠谱的创业项目,最后全转移到了我这里。我不需要融资,他们的资都在我这里。
没办法,创业公司要刷假数据,投资人也需要假数据来骗接盘侠,而
刷数据的成了大赢家。
整个双创的盛世,有一部分是假数据撑起来的。
但是,伴随着ios11的推出,这类公司可能不再具备红利,简单粗暴地刷数据会行不通了。
这时候,事件营销、病毒营销会前所未有地重要,增长黑客会前所未有地重要。
我的另一个朋友做事件营销的,现在项目排到了2个月以后,标的动辄百万千万,我很看好他。
以前投资人说,90后很不同。结果后来,尹桑、马佳佳,90后创业项目一个个死了。
后来,他们说95后很不同,于是神奇百货等等纷纷折戟。
今天,他们又开始渲染00后社交了,真是愚蠢不怕死。
事实上,这都是
因为看到了中美年轻人的巨大差异、和美国年轻人的喜新厌旧
,于是便大呼:中国的孩子未来也是这样。
可是中国的孩子,真有那么诡怪?
在这个问题上,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幸存者偏差”和“沉默的螺旋”。
1、你总是会注意到,少数极其特别的个体,并以此认为他代表了大多数。
2、真正的大多数,其实沉默着。
事实上,笔者长期经营全国大(中)学生辩论社群,管理过的90、95、00后也有上千人了,从来没发现他们与我们有多少本质不同。
真若说不同的,只是话语体系,我们说脏,他们说污,过嘴瘾呢你当真?
其实本质上看,大家很接近,都是深受中国悠久做人面子酱缸文化的影响,都是高度分裂化,有正经的,也有不学好的。
你认为00后都是花天酒地脑残?那你可以去icity之类上看看中学生阿,你只是选择性失明而已。
更不要把年轻人“一时幼稚的表现”当做“未来人类的趋势”。
谁没年轻过,我们当年的中二、刻奇、放荡不羁、大脑短路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你都忘了吗?
谁班上没几个另类脑残,想想班上那些成绩倒数的学渣,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你都忘了吗?
你以为这些是00后新特征?其实当年你班上混着的同学也没差到哪里去!
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些名校海归毕业的人,
拿年轻幼稚不学好的部分样本,作为未来消费趋势的判断依据,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天天秀环球旅行照片太多的人,应该不大懂得中国用户心理。
所以,模仿monkey、houseparty这些西方人社交模式的产品,最后会怎么样?
大的范围内,
报刊杂志已经纷纷倒下
,接下来是电视台,再往下纸质图书出版的未来都会堪忧。
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
旧有的模式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就像中国电信面对微信一样孱弱。
我们做创业的一定要有一个觉悟:虽说从长远的角度看,市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市场不等于资本,资本的力量没那么牛逼。
所以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耍小聪明、以为暂时没有管制,就没什么,就可以去钻漏洞,
管制会有滞后性,但一定会到来
,而且一来就不容抗辩。
以上,就是针对上半年,我能看到的大概线索,都是些眉目,毕竟数据有限、信息有限,能力更是有限。
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比人云亦云、招摇撞骗的投资人讲的好很多。
某些人只会拿着lp的钱对着创业者作威作福,还动辄资本的傲慢:“那你又做了什么,怎么证明自己?”
和若干年前对马云、马化腾一脸嘲讽的人一个样子。
而对于看到资本回暖就兴奋不已想创业的人,我想提醒一句:
你真的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了,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我要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哪怕做到了高管,骨子里其实也就是个执行者、是个职业经理人,创业其实和你没啥关系。
虽说创业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短期看找钱最难,但从长远看,找方向是关键,真正有洞悉眼光的人是极少数。
千万不要以为融资胜利就是创业成功,从长远看最终的创业成功基本都是因为创始人的眼光。
而那些没眼光就算背景再光鲜、再会融资,后面也不可避免会走到坑里。一旦失败,不论早期融资多么顺风顺水,投资人翻脸抛弃你的速度都会超过想象。
他们只把你当做正常概率,你却很可能得背上百万千万上亿的巨债,想清楚了吗?
一定要有脑子,不趋短利近利,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盲从于台面上的“主流”观点,不要蠢和懒。
以上的话虽糙,但都是真心话。有时候,我对蠢和懒的人有些缺乏容忍,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至少常常是善良的。
这个时代都不容易,我们善良就好。
但是面对那么多机遇和挑战,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呢?如何做才能距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呢?有人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了文字告诉我们:没有强大内心的人,就没有资格谈人生。
推荐阅读:
《没有强大内心的人,就没有资格谈人生》
来源:职场学习(ID:zchxuexi)
作者:阿秀
尽管西点军校的招生选拔已经足够严苛,但是每年录取的学生中还是有五分之一选择了中途退出。
这五分之一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大一结束时选择退出的,因为就在这一年他们要经历西点军校最为著名的“野兽”计划,经历生理、心理、社交等一系列残酷考验。
坚持不住的人,最终只好选择出局。
这一现象引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的兴趣。
难倒入学前那些严苛的智商、情商、天赋测试还不足以证明这些学生足够有潜力么,为什么“野兽”计划还能够淘汰如此多学生?
要知道这些退出的学生原本完全有资格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
到底是“野兽”计划故意为难学生,还是这个计划真的发现了这些学生的人格缺陷?
达科沃斯展开了一系列被称为“坚毅测试”的研究,对历年“野兽”测试中成功或者失败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现
最终完成该计划的学生大部分有极为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
而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当年在“野兽”里学到的那些秘诀,
让他们成为了富有激情、韧性、进取心的人,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达科沃斯的研究成果被总结为十条经验,被看作是西点军校培养真正优秀学生的真正秘密。
也被称为西点军校最昂贵也是最有价值的课程:没有强大内心的人,就没有资格谈人生。
那到底是哪十条经验呢?这十条经验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会不会有帮助呢?
1、即便已经一败涂地,你仍然要坚持奋斗!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阿里回答道:“我从来不数自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我会一直做到肌肉痛到实在无法坚持,这才是关键。”
拳王阿里
其实在职场上也一样,在很多艰难时刻你都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是含着眼泪硬扛下去,要么是让困难、痛苦把你打倒在地。
人是一种习惯的动物,一旦你开始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有困难就逃跑将会成为你的本能。换句话说,如果你总是坚持让自己扛过苦难,那你最终才能够成就伟大。
2、你必须晚点吃棉花糖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会让一个孩子独自在一个房间里面对一块棉花糖15分钟。
实验者离开之前会告诉这个孩子,如果你忍不住了你可以吃掉它,但是如果你15分钟不吃这块棉花糖,那你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作奖励。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吃棉花糖,他们的人生大多非常成功、幸福,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则相对过着贫穷、失意的生活,其中有不少被毒品、酗酒、肥胖等问题困扰。
最终证明,那些能够抵御诱惑的孩子们后来的人生都很顺遂、成功,学历好、工作成功、家庭美满,甚至被肥胖困扰的都很少。
“坚毅测试”发现
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耐心和延迟享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达科沃斯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知道只有当他能够忍受时间和欲望的煎熬,他才有机会实现梦想。
3,即使犯了超傻X的错误,也要无所畏惧、不断尝试,直到成功
最近威廉玛丽学院调查了800位企业家,发现这些人中最成功的那一批都有两个共同特质:从不害怕失败而且从不在乎别人是怎么看他们的。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都不害怕失败,甚至把失败看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4、你是个大人了,你必须学会控制情绪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坏情绪会不断的削弱你内心的力量,一个成年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如果让情绪控制了你的大脑,那你就可能会丧失了清醒的思考力、判断力、意志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也证明,容易情绪失控的人很多都有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过度自负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情绪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有效的控制情绪,例如你可以在每次自己要发脾气之前问自己:我的怒气从何而来?我为什么要发脾气?发脾气有什么意义?坚持久了,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5、你必须打那个你不想打的电话
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一些我们非常不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都是很有价值的:炒掉不负责的员工、给陌生人打电话推销、通宵工作为了把公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是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不懈奋斗。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说放弃真的很简单,但是最优秀的人知道最佳选择也是必选项,并不是放弃而是“开始干吧”!
每一次你在害怕的时候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也是在浪费时间。那些真正敢于打出“不想打的电话”的人都无一例外的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