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社会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的相关事实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昨日联合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调查显示,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对各责任人将视情节作出相应处理。
2017年7月27日下午,《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新闻通气会在科技部召开。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自然科学基金会诚信办主任朱蔚彤、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出席会议。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代表联合工作组,向各新闻媒体记者通报了《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彻查处理总体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科技部办公厅主任马连芳主持了通气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大力营造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惩戒学术不端行为的体系和力度还需进一步改进。
贺德方在通报中表示,撤稿事件发生以来,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出了系列“组合拳”。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按照工作部署、彻查规范、核查程序、处理尺度和工作进度的“五统一”,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始终坚持眼睛向内,从自身查找原因,形成“零容忍”的态势,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
通气会现场。 人民日报客户端 图
贺德方介绍,这107篇论文的事实情况总体已经核查清楚。经核查,107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系《肿瘤生物学》重复发表;1篇系《肿瘤生物学》期刊自身错误撤稿,作者没有过错,《肿瘤生物学》已公开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经学术评议认定,其中的9篇存在内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内容未造假。这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这486人中,102人为主要责任人,70人为次要责任人,314人没有参与造假),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
贺德方还介绍了已完成事实材料和处理意见与各责任人“两见面”程序、形成明确处理意见的76篇论文的有关情况。这76篇论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对各责任人作出取消一定期限承担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晋升职务职称等资格,追回所承担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经费,撤销获得的科技奖励、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处理决定。此外,还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和其他相应处理。有关具体处理情况将在本单位网站予以公布。对其他被撤稿论文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也要抓紧完成处理意见与责任人见面程序,尽快作出处理决定。
同时,依据有关单位对撤稿论文的调查情况,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待责任确定后,对无过错作者的项目将恢复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
贺德方强调,联合工作组将组织开展督查,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程序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在本单位网站公布,确保调查处理落实到位。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有包庇袒护行为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贺德方表示,要立足标本兼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更加严厉的处理规则,开展对学术造假的法律惩戒研究,把治理学术造假纳入法治轨道。组织开展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研究,年内将发布预警监测相关期刊名单。推动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对科研人员学术成长轨迹和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价,对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加强审核和学术把关。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启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生职称评价改革试点相关工作。
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此次撤稿也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被撤稿的107篇论文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研究机构。 就国内波及的研究机构而言,不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也不鲜见。但相比之下,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
4家国外机构分别为日本爱知医科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施普林格发布撤稿声明。来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77-017-5487-6
知名的学术不端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撤稿观察)刊发关于中国学者107篇论文被撤的报道
“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参加了此次的调查,他表示:“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我们撤销这些受到影响的论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学记录。”
在撤回论文之余,《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亦在近日被SCI除名。
7月18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所有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表示,《肿瘤生物学》由于不再满足Web of Science期刊收录的一贯而严格的标准,该刊自2017年7月起不再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旗下的SCI收录。而此次《肿瘤生物学》被SCI除名,或与出版规范中的同行评议过程造假有关。
这些严厉的处理措施,对一个学术研究者或者团队,乃至一所高校、医院、研究机构意味着什么,自然勿用赘言。事发之初,因为这起国际学术杂志大规模撤稿事件牵涉人员、机构众多,曾有相当一些人抱有侥幸过关的心理,认为或许有关方面会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采取暗中放一马的惯常做法。但从目前的趋势看,这种侥幸恐怕很难成为现实。
虽然,对于这起撤稿事件的责任人和机构而言,严肃查处是一场“学术灾难”,但对于中国学术和科研而言,却是一次恰逢其时的“自我开刀”。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迷恋那些由学术科研泡沫带来的虚幻,不如狠下心来,割掉毒瘤,戳穿脓疱、挤掉脓水,如此才更有利于学术生态健康。而由此释放出来的强烈讯号,更有利于震慑潜在的学术科研造假与腐败者,挽救更多的“未来之星”。
当然,从长远看,更应当刮骨疗毒、标本兼治,在处理责任人和机构的同时,秉持法治和科学的精神,构建专业领域的反腐机制,特别是学术科研等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以避免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催生更多的智慧成果。如是观之,年内发布预警监测相关期刊名单,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启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生职称评价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尤其值得期待。
广受好评的《SPSS软件数据统计初级教程》第二期来了!
视频直播+答疑,实现由SPSS入门到实战的快速飞跃。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详情页,购买并完成报名。
(请一定选择“第二期”完成报名)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