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相信进入春天,又到了很多童鞋减肥的时节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年年减肥年年肥呢?
管不住嘴肯定是很大的原因,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不是
我们每天吃的东西
出了问题?
BBC的一部纪录片《致肥元凶》,就讲了食物中的
致肥陷阱。
纪录片分为三集,每一集都针对高热量食物的历史,高热量食物的演化,以及健康食品的陷阱。
其实说到高热量食物的诞生,还得回溯到尼克松时代。
当时越战结束,美国国内食物价格节节攀升。
为了增大供给,相关的农业食品法相继出台,农民们都种上了玉米。
玉米的过剩,使得玉米糖浆开始大量生产出来。
玉米糖浆比蔗糖便宜三分之一,又比蔗糖甜,还容易保存。
它很快地占领了食品业。
特别是某些汽水,可乐品牌,基本都是用各类型糖浆代替蔗糖。
糖浆大多数是单糖,非常甜,也特别容易吸收,所以是肥胖的元凶之一。
高单糖玉米糖浆的五大危害
高果糖的玉米糖浆会显示在食品包装袋的配料表上,大家以后买零食,汽水,可以看下
配料表。
当然,现在
玉米糖浆的名声不太好,所以,它出现了一些替代性的名字——
玉米杆汁
(听起来好健康哦),
葡萄果糖浆
,
葡萄糖
或者
果糖
。
大家不要被他们和蔬菜水果相关的字眼所欺骗。‘
这些,只不过是高热量甜味剂。
一般按照常识,如果糖浆更甜,就应该少用点。
但和常识相反,食品厂商用的量比以前还多了。
为什么?
厂家太明白,食物,饮料做得越甜,卖得更多。
在采取了更便宜,更甜的糖浆配方后。
20年的时间里,某可乐的销量每年都成倍增加。
所以,人们比以前更容易胖了,
很可能是你的食物中,容易长肥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不仅是糖浆,可能是提升口感的饱和脂肪酸,可能是一些别的添加剂。
关于食物的陷阱,防不胜防。
一句话,好吃的东西都是非常容易长肥的。
现在的食品供应商,为了让人们买得更多,除了向食物中添加各种增进口感的高热量配料。他们在销售手段上,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80年代,我们熟知的麦当劳,或者其他快餐店,并没有超值套餐。
菜单板上,都是一个个的单品。
每个顾客在点餐之前,都要在选择综合症的困扰下耽误许久。
超值套餐的出现,让每个顾客的排队时间减少了15秒。
15秒所带来的价值,是2.9亿英镑。
在套餐更快捷更划算的想法下,顾客一次性会得到冰淇淋、薯条、汉堡等全套高脂肪食物,
热量很容易超标。
更不用说,现在的快餐厅,越来越狡猾。
它们会诱导顾客,只花几块钱,就能升级更大分量。
和披萨一样大的甜甜圈
大家都知道,像饮料,或者薯条这种东西,成本都是非常低的。
顾客花了几块钱,将食物升级为大分,看上去非常划算。
其实,对于升级套餐,成本上并没有很大的升幅,但升级套餐所带来的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很多快餐连锁店,将自己的食物越做越大。
大可乐,超大可乐,双人杯可乐。
大家知道吗,最大号的双人杯可乐,里面含的糖有50勺。。。
所以,大家以后到各连锁餐厅进食,不要只是觉得划算而升级套餐。
这些餐厅都精着呢,不会有所谓的更划得来。
毕竟,
买得更多,肉长得更多。
其实,以上铺子说到的食物陷阱,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知道。
毕竟垃圾食品,大家都了解它的高热量属性。
但是,那些我们印象重的健康食物,真的像我们想的那么健康吗?
并不一定。
就像上图,主人人手上拿的看似新鲜营养的果昔,热量比可乐还高。
看上去很健康的,有着芝麻叶和扁豆的三明治,热量可能比大汉堡高。
在现代,人们总把健康和蔬菜、水果、蛋白质、维他命进行捆绑联想。
觉得,有蔬果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
在这种思维下,人们又落入了食物厂家的陷阱。
由于人们都开始倾向于健康食物,厂家们便开始从健康食物中淘金。
增加0.1%的蔬果成分时,让大家觉得更健康。
更有不少食品商,过分地强调其营养性,却对其高热量属性闭口不提。
某可可饮料,甚至向母亲们传输这样的信息,我们的饮料含有钙铁锌硒,多喝多营养,是儿童的成长伙伴。
以至于在很多国家,这家的可可饮料都是孩子们的营养品。
但大家都知道,可可也是巧克力的主要成分。
加工后的可可粉饮料,热量和白糖不相上下。
更不说,前段时间,在3.15晚会上被曝光在国内卖疯了的岛国麦片。
加了水果的烘焙麦片,大家都觉得,非油炸,口感很酥脆,还有水果,实在是减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