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嗅风与月,乡情映山河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学习目标】
1.学习推荐语等相关知识,掌握其语言特点。
2.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撰写家乡文化推荐语,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会撰写推荐语,灵活使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内容。
2.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并且充分挖掘其内涵,对家乡文化进行宣传,或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底色。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大家知道在荆楚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涌现过多少风云人物,又产出了多少美妙风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将通过撰写家乡推荐语,更加主动、深入地走进家乡,去发现家乡独特的美,去体悟潜移默化熏陶着我们的家乡文化。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从手抄报中找到你熟悉的家乡元素,并简单介绍。
家乡是一个让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对同学们来说,家乡可能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存在,你们了解你的家乡吗?现在,有一些热心的同学做了一些有关荆楚文化的手抄报,大家来找一找有哪一些家乡文化的元素在里面?
示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虎座凤架悬鼓是楚国乐器典型的代表器物,是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最大虎座凤架鼓之一,以对称布局的双凤、双虎作为鼓架。底座为2只背向而踞的伏虎,虎背上各站立一只鸣凤,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
总结: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有人文历史的厚重。神秘的楚文化诉说着历史的辉煌,战国编钟奏响的乐章穿越时空,文人墨客创作的诗篇传诵至今,家乡的人物、风物都很丰富,面对如此优秀的荆楚文化,我们一定要让它被全世界知道。
任务二:荆州文旅局邀请你担任家乡文化推介官,请你从历史名人、美食特产、器物工艺、服饰建筑四个方面任选其一,写一段80字左右、至少含一种修辞手法的推荐语。
类别 | 范例 |
历史名人 | 张居正、屈原、贺炳炎等 |
美食特产 | 鱼糕、公安锅盔、洪湖莲藕等 |
器物工艺 | 越王勾践剑、漆器、虎座凤架悬鼓等 |
服饰建筑 | 战国袍、荆州古城墙等 |
推荐语示例:热干面是一种传统小吃,以热油、芝麻酱、葱花为辅,口感滑溜,且富有弹性,是武汉饮食文化的标志,深受人们喜爱。有诗云:“热干面俏抖金黄,蛋酒相依满口香。”
请一组到四组的同学任选一个方面撰写推荐语,请第五组的同学担任评委,给出明确的评分标准,并请适当作点评。
评分标准: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表达流畅……
任务三:请推介官推荐本组优秀代表,展示家乡推荐语,由评委评选“最优推介官”。
首先,请五组代表将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
接下来,请四个小组的推选出来的优秀代表,依次展示你们的家乡推荐语。
最后,请评委打分并简单点评。
经过四个小组的集思广益。我们恭喜第四小组成为“最优推介官”,成为我们荆楚文化的推荐代言人。相信在大家的推荐下,荆楚大地一定会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作业:采取调查、访谈等方法,撰写一篇家乡风物志。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也要意识到,再优秀的文化,也是由人来创造的,也必然要由人来传承下去。今天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的,并非让同学们写出多么完美的推荐语,而是希望大家去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物,去感悟并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身成长的关系,去萌生保护与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宿,增加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最后,我们用一首歌结束今天的课程,歌曲终会结束,而我们的乡情,却会始终延续,下面,请我们一起聆听、合唱《洪湖水浪打浪》,歌唱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