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店无法带动硬件销售,成本压力之下陆续关闭,实属正常。
文 | 肖芸芸
要体验虚拟现实的魅力,最好的方式应该就是去VR体验店了。不过在整个VR行业开始降温之时,体验店的日子也不好过。
据外媒消息,Facebook本周三关闭了200家Oculus Rift线下体验店,差不多砍掉了在全美开设的500家体验店的40%。而官方给出的回应是“季节性调整”(seasonal changes)。
所谓的“季节性调整”,实际上就是官方委婉的说辞,背后原因其实是体验店销售表现不佳。多名百思买(Best Buy)工作人员向Business Insider透露,有些Oculus Rift体验店甚至连续几天都不会有一个消费者来体验demo,所以关闭了也毫不稀奇。
作为三大头显之一,Oculus Rift体验店遇冷,其中具体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体验Oculus Rift并不怎么感兴趣,也有人反应是软件问题,还有消息称是百思买方面在营销推广上的力度不够大,没有吸引到消费者来体验头显。比如,CNET编辑Sean Hollister就提到,每次去百思买的Rift体验店,都不知道怎么使用那些笨重的头显,也没有工作人员加以指导。
另一方面,这跟整个VR行业的降温有关。对于VR头显来说,最好的体验依旧是在VR体验店内,令人满意的体验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关键。不过,VR体验店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起初5月份Oculus Rift在百思买开了48家体验店,紧接着在2016年下半年扩展到了500家,但是体验者寥寥无几。
消费者对于VR头显的热情似乎也有所减退,这一点在从销量的变化中可以窥见。
(Super Data数据)
在2016年,整个VR头显市场的销量比较惨淡,几大头显销量都低于预期,市场研究公司Super Data甚至称VR头显基本上是2016年黑五购物季的最大输家。2016年底,Super Data发表研究报告称,2016年全球VR头显预计销量630万台,在几大主要头显中,三星Gear VR销量估计为451万台,索尼PlayStation VR估计75万台(而之前Super Data已经将预期从200万台下调至100万台),HTC Vive是42万,Google Daydream为26万,Oculus Rift垫底,预计24万。
其实VR厂家开设体验店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VR头显,体验本身是免费的,并不指望靠这个盈利。但这种策略,消费者似乎并不愿买帐。百思买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家体验店大概只会在重要节假日卖出几台头显,然后就无人问津了。
非营利的官方授权体验店尚且门庭冷清,2016年在VR资本泡沫中冒出来盈利性质的VR体验店,情况自然也不妙。预期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倒闭”“亏损”反而成为了VR体验店们的关键词。
据《中国VR体验店经营现状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能实现盈利的VR体验店不足三成,纯粹做体验店的能盈利的更少,因此经营者会用餐饮或者其他娱乐服务来平衡发展。而52%的VR体验店只有一到两成的回头客。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数玩家对于VR技术并不很了解,因此体验都还是试探性的。国内大多数VR体验店都缺乏与大平台的合作,因此在宣传上力度不够,很多消费者更多是受到了免费体验的吸引,但真正产生兴趣的寥寥无几。
另外,VR在内容上依旧缺乏创新,大多都是一次性体验,没有多少用户粘性。游戏现在面世的只有demo,交互性还不够,对于只体验了一两次VR的用户来说很难形成粘性。而VR成人视频在国内必然受限。此外,价格的昂贵、不够高的性价比也是导致消费者止步的原因。
在消费者热情渐渐消退之时,整个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又进一步降低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很多店主受到了VR体验店狂热现象的影响,还没做好市场调查,就一头扎了进去。与关店潮同时出现的还有开店潮。据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初,全国大概会诞生12000家VR体验店,这意味着全国的VR体验店将超过5万家。关店和开店的比例大概在2:8,也就是每关两家店,就会新开8家店。
对于Facebook的Oculus Rift这一类的VR体验店来说,体验店无法带动硬件设备的销售,成本不断提高,关店实属正常。而对于以VR体验盈利的体验店,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好,场地、设备投入资金过高,但经营状况惨淡,亏损在所难免。
而目前VR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在产品上的大量资本投入还没有完全转换成消费,在VR内容上的欠缺也使得用户渐渐失去兴趣,继续加大投入也存在不少的风险。在整个行业转向理性之时,VR体验店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也在预料之中。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百万美元背后的秘密,4个青年VC的野心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