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自公众号:小小包麻麻
前段时间,在我的视频号和大家聊了一下,关于孩子的金钱概念。
没想到,引起了很多妞们的共鸣。
的确,现在的孩子,对钱真的太太太没概念了。
对他们来说,钱就在手机上,想要什么东西,手机扫一扫就能拥有。
其实,我们小时候,对钱的概念也很低,但长大后,特别是经济自由后,才猛然发现:
比起其他的学习,
掌控住“财”,才算是握稳了人生的"舵"!
这也是近些年一直很火的财商教
育,
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
接下来就和大家好好唠唠。
让孩子对钱有概念
首先孩子对钱没概念,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
咱们
以前我们还有纸币的概念,能摸着钱。
爸妈给个1毛钱、5分钱,就能在学校门口的小卖店沉思好久。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财商教育。
而现在孩子连纸币都不认识了,除了过年能见到几张红票子。
其他时间,都很少见到了。
之前还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孩子很惊讶地问:
钱竟然还有绿色的?
除了不认识钱,更多的孩子是对钱完全没概念。
虽然认识钱上的数字,但却不知道代表着什么?
前几年,央视有档节目《小鬼当家》。孩子和家长互换角色,拿到了掌家大权,负责家里一个月的生活开销。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拿到钱,就开启买买买模式,没两天,就把一个月生活费花光了。
其中,有个孩子,觉得160元生活费就能吃一个月,但转头请同学吃饭就花了500多。
主打的就是一个当家也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其实和现在很多新闻见到的情况类似。
很多孩子迷上打赏主播,十几万随手就撒出去。
对他们来说,
手机里有好多钱,我想花就能花。
对钱0概念,就是当代孩子的通病。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对钱有概念,其实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
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手上拿到钱,
让孩子为自己算计。
比如,我们之前一家去三亚玩。
我就给了小小包200块钱,告诉他:
你可以买任何你想要的小礼物。
孩子想要墨镜,还是想吃街边小吃,又或者想给小区的小伙伴带点手信,我都不管。
反正就是给你200块,超市也好、纪念品店也好,孩子想去哪买啥都行。
当想要得太多,钱又不够,他自然而然就会开始打算了。
平时我们带孩子去超市,可以尝试让孩子负责付钱。
买乐高要大几百,但这大几百就能供一家人一礼拜的生活所需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看标签,学会比价,也慢慢对钱有更深层的生活概念。
不再是手机上模糊的数字,而是一只笔、5个鸡蛋、2个玩具车。
体会生活的‘铜臭味’就是最好的教育。
给他自主决策的权利
除了培养孩子的金钱概念,上小学后,我们就要想办法
给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给他一部分的钱,让他自主决定自己的钱应该花到什么地方,让他去对钱有概念。
当他对自己的财产有分配权利的时候,就会去珍惜,自然而然就不瞎买了。
这个其实很重要!
很多家长都会有种感觉,孩子越大越难管。
这不是难管,这是孩子生出了自我意识,他们想要自己做主。
所以,
根是什么?
是我们在和孩子争夺决策权,才会觉得孩子难管。
但反过来想想,我们想培养的孩子,或者我们欣赏的孩子,不就是能自己决策、且面对勇敢生活的孩子吗?
我们应该把决策的权利交给孩子,只要把决策权交给孩子,我们跟孩子才是队友。
我们可以给孩子建议,但要让孩子意识到,最终决策权还是在他手上。
但当孩子的决策权在父母手里边时,我们和孩子就是对手。
这怎能不引起矛盾?
我知道大家会担心孩子乱买、瞎买。
但没关系,我们只有控制好孩子的预算,其他不用心疼那点钱,孩子自己就会心疼。
大不了可以退,这都是可逆的,又不要命。
反而,
把决策权下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决策的后果
,这件事更为重要。
之前有档明星育儿节目,胡可带着两个孩子去逛街,当弟弟想要买玩具时,哥哥立马跟上砍价。
店主不答应时,哥哥还娴熟地用上了砍价话术:便宜点,
一会儿我还介绍朋友来买。
砍价成功后,哥哥还主动和胡可说:
现在什么东西都不能买了!
主要是我们很少钱了!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孩子拿到自主决策权的好处了,他们会自发地去思考最优解,也会对未来进行规划。
《奇葩说》中,黄执中说:
“财富能增加你人生的选项,越早得到,就越早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
财商的教育,其实本质上也是对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教育。
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互联网的虚拟游戏,而是带点酸辣,但滋味无穷的真正生活。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句话或许有些偏颇,但放在孩子的教育思路上,我觉得是无比正确的。
《富爸爸穷爸爸》有句名言:
“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
所以,就趁现在,就趁今天,让孩子开始用“大人”的视角去看生活,踩个坑跌个跟头,都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