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韭菜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探讨了消费主义的本质是过剩危机的转嫁和信贷扩张的手套,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洞悉宏观经济对我们可能的影响,所以下篇我们继续探讨如何消费主义生态下的青年生存策略的问题。
至于啥是社会学的想象力,请参考之前的文章
《从隔离门到滴滴,我们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
。
在文章之前申明:
第一,认真看文章,消费主义不是“个人能不能抵制诱惑的问题”,不认真看文章就评论的读者在看待“消费主义”上明显采取了个人经验主义,但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需要知道结构之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即消费主义也许你不需要买单,但它会诱发结构性恶果,
通过其他方式回馈给你,比如压缩你的时空,消解你的睡眠,比如一定程度推高房价……
认真看文章的读者会明白消费主义不是我上篇文章主要批判的东西,也不能把所有锅都甩给它,因为这样非常唯心主义。
我们必须要在宏观经济形势里去看待它的本质是信贷扩张和修复危机,
于是我们必须把矛盾指向整个金融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第二,本篇参考了豆瓣上资本主义个人反抗系列,笔者征求原作者同意洗稿过来几个点子,此人本来是抱着沙滩捡鱼的态度来写,捡一个是一个,操作性不一定高,但笔者希望借沉思录这个平台传播出去。
实际上笔者得坦诚,像私密反抗、拟像游戏、嬉皮士、解构主义等后现代式的行动,对于抵抗整个资本主义并没有卵用。
重要的还是要树立一个反抗或拒绝收割的心态,以实际情况构建生活情境,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谓之情境主义。
第三,正如玄处所说“低于这个阶层,你不会有这个兴趣听我扯蛋。高于这个阶层,你不会有这个闲工夫听我扯蛋。”,也是本文的局限性,不管怎么扯蛋,相信沉思录读者构成绝大多数不是流水线的新工人和农民,有一些基层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但更多是中国火急火燎跑步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剩余,比如学生、白领、新穷人,这也没有关系,本文就是写给这些人的。至于那些经典意义的、3个亿人口的农民工,以后会写文章讨论。
总之,本篇文章不能说是一篇成熟的文章,
毕竟生活的真理需要实践,
不能光靠想象,我们目前都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摸索,所以笔者希望本篇文章能成为一场开放讨论的引子,大家可以共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后面我们会把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出来再分享给大家。下面笔者先抛砖引玉说几点。
建立公共知识
在前文留言里,最高赞的朋友谈到信息品和公共知识正在死亡,资产阶级大肆利用信息垄断来窒息无产阶级的头脑——需要出现无产阶级的图书馆,用更时髦的说法,这叫做赛博社会主义——意思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世界,必须有平台得让无产阶级得到任何想要知识,以便保持你的学习和思考,比如最大的资本家因为想不开弄了个学习类平台,以刷分作为激励手段(不过笔者建议尽量用电脑登录),就是赛博社会主义的某种意义的前身。
这里推荐大家直接网页搜索“无产阶级图书馆—解放知识”,供大家上传电子书;另外再推荐一个公众号“块茎”,里面的“无产阶级图书馆”项目能提取不少激进左翼的书籍,也会持续更新。借用德勒兹的说法,赛博空间是一个游牧的平滑空间,重点在于游牧,我们不一定要局限在一个平台,块茎可以碎裂、散播开来,在这里需要仰仗诸众的互相传递。资本永远无法清除蚂蚁,因为蚂蚁构成动物的块茎。
条件是,我们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初心,所谓学到老,活到老。下一步就是扒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智商税,因为你得有余粮抵御资本主义周期。
扒出智商税/识别韭菜镰刀
首先得了解,对于原子化个体来说,资本主义的最大兴趣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要你的钱而不是命,这叫生命政治。市场非常单纯,也要温情脉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市场一定要要你劳心请他吃饭。
在消费社会,护肤品(所谓天然植物提取成分、去角质磨砂洗面奶和护肤神器)、防脱发品、保健品(权健、冬虫夏草)一直是智商税重灾区,利用信息不对称,引发焦虑(身体、性、死亡)作为所有韭菜的肥料金坷垃。
科学知识是祛魅商品拜物教和焦虑教的不二法宝。
要说智商税,最经典的莫过于彩票,威廉·配第 《赋税论》里说,彩票是一种针对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潦倒者们征收的一种附加税。一群想不劳而获养用智商养活了另一批不劳而获的人。彩民和庄家是一种象征关系,把这种象征关系置于韭菜市场里,就能看到这几年种种金融乱象。
无产者要识别收割,首先要明确,一夜暴富概率就和肥宅的纸片人老婆突然有天变成真老婆一样低。去年币圈一直炒概念,区块链技术还没成熟,各种山寨币背后没有实体项目就开始登堂入室;
同样的,p2p的庞氏骗局依托不断拉人头资金来归还高利息,里面坏账一大把,爆雷构成了一次小型次贷危机,多少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股市高风险,又高度依赖政策,散户跟着市场情绪上下起伏,追涨杀跌,最终为券商提供一茬茬的韭菜。
所以年轻人啊,想活下去还得靠劳动。
如何防通胀
(洗来几个点子)
既然不能一夜暴富,光靠死工资能防通胀吗?《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提是个数据狂,他用百年历史统计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秘密就是:r>g。进一步说就是,劳动收益低于资本收益,而劳动收益的增长率大部分时候也低于通货膨胀率。
只要房价还在涨,很多人的思路是,加杠杆买房来抵御通胀。问题在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前提条件是“高增长、低通胀”的环境,当通货膨胀袭来,除非有能力剥离利率风险,否则加杠杆很可能让自己提前爆掉。当然你要是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就当我没说,咱们不是一个阶级,再见。
不管怎么样,一二线房价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还是太高了,年轻人在做中产梦的同时要和魔鬼签订债务契约,这不值得鼓励。
首先要确定保障。比如社保,虽然不活到一定岁数不能回本,但里面的养老保险是跟着通货膨胀走的。社保不能保意外和重大疾病怎么办?这时候劳动者们可以利用互助保险这个发明,“无数参保者在一起,每人拿出来一点钱,群体里有人出了风险就用这个钱赔付,直接把保险公司从中筛掉了”,这是适合用赛博空间联合的劳动者来搞,当然,这玩意刚刚登入中国,
很可能打着保险做互联网金融的勾当,
所以遇到打着诸如此类名头的推销一定要谨慎鉴别。
其次,活钱一定要留。可以考虑去地方银行存定期或者购买国债,急需用钱的话取出定期或者转让国债都很迅速。
关于各类投资(投机)品的问题,我们以从长远看来,最保值的全球人民定价的黄金为例,过去40年,黄金涨了4倍,肯定跑不赢过热经济的通胀,但因为黄金滞后的货币属性,每当各国经济传来衰退的风声、危机四伏之时,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就是对安全感的需求,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就是这个道理,2008年金融危机把黄金推向峰值,虽然每次暴涨后会跌,但不会跌回原来水平。
然而,这样就意味着普通人适合买黄金,稳赚不赔了吗?
答案肯定不是。
因为只要普通人还有韭菜投机心态,除非你买的东西每天都涨永远不跌,那么即使有人穿越回来告诉你10年以后肯定大涨,你也很可能扛不过眼前的加杠杆欲望以及随后更猛烈的波动洗盘。
股票也是一个道理,虽然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大部分基本面健康的股票都会让你有回报,
然而绝大多数韭菜仍然难逃被收割的命运。
中国拜经济高速发展所赐,初生的韭菜非常虎,在像香港这种经历过大时代,被各种老千教育过无数轮,以及美国这种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下,散户多半已经有了自知之明,能认识到自己惹不起躲得起。
当然,虽然不要投机,但我们一定要了解投机市场原理以及投机者的心态,所以看一些投机者写的经典书籍,比如《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看一些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教科书,会对避免你成为韭菜有很大帮助。
半公社大法
防通胀不是让韭菜美滋滋过小日子,财务自由只是一种神话,三十岁前财务自由,99%的因素是投了个好胎,剩下1%是心态好。原子化的个人根本阻挡不了资本主义的洪流。需要创造共享生活。实际上学生时代的男女生宿舍就是一种半共享的状态,就好比一个妹子有男朋友了,整个寝室也会跟着受益(比如这个男生追求女生的时候多半会跟其他室友套近乎,追到之后隔三差五要请大家吃饭,平常还要帮忙干点体力活修个电脑之类的);一个人考研,其他人也会老实一些……当然在社会漂泊,不止需要舍友,还需要更多互助的人。
在我老早以前的一篇文章,
驱散城市的幻象
里讲,都市是晚期资本主义的躯壳,而街区就是它的脊椎和骨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要承担更多的人流和更紧张的用地,就需要推广街区制度,街区用地是碎片化,路网层级丰富,承载了更为丰富的商业体系。不可否认,街区将无产阶级打散了,换一个思路,街区也打破了藩篱,彻底和周围生态糅为一体,文化上是秉承开放的姿势,是流动的盛宴。因此哈维提议,游牧无产阶级应该考虑在街区作为节点,对城市空间共享资源做出管理。
我们可以尽可能筛选志同道合者,但就一线城市的地租,也租不起街区,没有操作性,其实一线城市还是能寻觅到一些惊喜之处的,我举个例子,广州,长洲岛那块,离大学城很近,离海珠区资本主义繁华地带也就坐几站地铁,这一片是古建筑保护区,暂时棚改不了,一两千租一整栋楼吧(房间隔开,兼顾隐私),有6层楼的整栋18个房间的5000一个月,极简主义装修一下,就有公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