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学界的9527
野史未必就“野”,正史未必就“正”,闲谈历史,观兴衰;精研兴衰,知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1743天,299万...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史学界的9527

诸葛亮刚去世,大臣就说他的坏话,刘禅怒喊道:把他拉出去砍了

史学界的9527  · 公众号  ·  · 2018-08-12 23:59

正文

诸葛亮跟随刘备的时间相对较晚,也没有跟刘备拜把子,但他在蜀汉建立的过程中,绝对居功至伟,这一点毫无争议。刘备曾说过,他得到诸葛亮了,就像快渴死的鱼儿得到水一样,假如没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别说刘备能与曹操、孙权相抗衡,估计连立足之地都未必能够占有,搞不好至死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世上几乎没有完美之人,诸葛亮也不例外,加上蜀国实力本身就比较弱,多次北伐全都失败。刘备闭眼之前,让儿子刘禅谨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听丞相诸葛亮的话,把他当父亲一样对待,并且明确告诉诸葛亮,如果觉得刘禅不靠谱,可以直接把他废掉,不要有任何顾忌。

以诸葛亮当时的权力和地位,废掉刘禅易如反掌,但忠心无二的他,绝不会这样做,甚至想都没想过,像对待先帝刘备那般对待阿斗。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国力日渐增强,却出现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即人才越来越少,诸葛亮只能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自过问。

事必躬亲有利有弊,好处是尽量维持好的发展势头,不容易出乱子,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弊端也很明显,非但拖垮诸葛亮的身体,其他大臣满腹怨言,皇帝刘禅形同摆设,而且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公元234年,劳累过度的诸葛亮驾鹤西游,纵然心中还有未完成的梦想,但上天不再给他机会。


身居成都的刘禅,听说他亮叔病逝的噩耗,差点哭晕过去,并不是在演戏,而是发自肺腑的难受。哭过之后,刘禅召集群臣开会,商讨亮叔的身后事,墓地如何修建,应该追封何种谥号,陪葬品该挑选那些......就在此时,一个叫李邈的大臣,脸上毫无伤心的表情,居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丞相诸葛亮的坏话。

李邈把诸葛亮比作汉代的权臣霍光、吕后的侄子吕禄,还同批他连续六次北伐,几乎把蜀国掏空,从其言语中听得出,他劝说阿斗简单为诸葛亮置办丧礼就行了,不必非常隆重。其实,在当时的朝廷中,与李邈观点相似的大臣很多,只是他们不敢直说,等着皇帝刘禅表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