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哪吒2》登顶! ·  16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博主曝“黑臭污水直排长江”,官方回应 ·  昨天  
半岛晨报  ·  刚刚!琼瑶微博更新 ·  2 天前  
扬州晚报  ·  上海黄浦江突发!刚刚通报 ·  3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努力前程 ·  3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努力前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刚刚,国家统计局独家回应:“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不存在“被平均”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0 17:15

正文


刚刚,国家统计局给中国之声发来了独家回应,以下为回应全文:


近期,有网友针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提出质疑,认为自己“被平均”。


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今天(10日)对中国之声表示,“当一组数据的差距特别大,尤其是特别高的那部分数据比较多的时候,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差距就会拉大,但不是‘被平均’这个概念,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代表平均水平的数据,只不过说,你要如何去理解。目前发布的40.8平方米的平均数是那种算术的平均数,而人们一般感觉上更能接受的是中位数”,潘建成强调,这是不同的统计指标的应用问题,它不存在是不是“被平均”的问题,对此,要理性去分析。


潘建成说,算术的平均数包括地域之间的平均、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平均、城乡的平均、大面积和小面积的平均,这个平均数往往是用于测算总的平均,估算总的面积,估算总的房地产的发展等等,在这些经济方面,用这种平均数的意义更大,但是,如果要去反映民生,也就是说,体现民生的改善程度时,做这些分析时,建议最好用中位数,中位数正好反映了中间这部分人它目前所处的状况。


潘建成分析,具体而言,目前所公布的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平均40.8平米的结论的得出,可以关注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这是城乡住户调查的一部分。从目前看到的方案来说,全国一共抽了16万户代表作为样本,16万户样本应该说样本量是非常大的,从抽样调查的精度来讲,抽样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通过16万户来测试的数据应该说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个数据的取得是通过16万户人均居住面积的平均数来代表全国整体城乡居民的平均数,这是它的数据的测算过程。


第二,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8是城乡的平均,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确没有那么多,是36.6,农村居民是45.8,这两个平均得到的结果是40.8。当然,城乡住户房屋的质量、地理的区位是不一样的,但是面积来说,确实是农村居民的居住面积会多一些,所以人们感觉到差异,大多是从城镇角度出发,城镇居民确实居住面积不到40.8平方米。


第三,人们可能感觉有差异,比如说像一些大城市,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居住会相对紧张,但是,一些小的城市,三线、四线,包括县城,都是作为城镇居民的范畴,这样一个平均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的一个平均,所以假定你是以大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考虑问题的话,可能会觉得这个数值高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说,其实和平均收入的概念一样,其实居民的居住面积内部是有差异的,比如说,有人居住了一个大的别墅,但是,也有人住了一个小房子,只有50平米,这两个一平均,可能就是接近300多平米、200多平米这样的居住水平,显然,这个平均是因为内部差异,当内部差异越大,这个平均的结果给人感觉的差异就会越大。


事实上,统计上还有另外一个数字,就是中位数,就是当我们说平均的时候,假定什么数字更能反映大家的居住面积呢?或许你用所有人的中位数,我们说我们用16万户做抽样,抽样完之后,每个人的抽样数都有数值,这数字把16万从高到低一直排下来,那么排到最中间的,第8万个人,这个人的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就是中位数,当人们的居住面积差异很大的时候,这个中位数一般会低于平均数,甚至会远低于平均数,所以人们通常讲的平均概念,主要指的大约就是中位数,这样的中位数和现在已经公布的算术的平均数是有差距的。


之所以有这个回应,是因为之前一个报道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以下为报道全文: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 学者:难免"被平均"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几年,国内城市房价的飙涨让很多年轻人“望房兴叹”。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一组关于全国人均住房面积的数据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这篇题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文章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


也就是说,如果以40.8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积做粗略计算,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我国平均每户家庭的居住面积约为123.2平米,要大过英国、德国、荷兰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被平均了”。那么,这一看起来十分光鲜的数据实际参考价值如何?


日前,国家统计局在官网发布了一篇题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文章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再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我国家庭的户均人数3.02计算,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我国平均每户家庭的居住面积约为123.2平米。对此,很多网友感叹抱怨“被平均”。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任强表示,数据统计是否准确,要看具体数据抽样的分布情况等因素,“我国区域差异很大,难免可能存在‘被平均’。”


根据发布数据细分城乡来看,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分析,农村的平均住房水平肯定比城市要高,所以平均下来数据变大。


房地产研究员尹霄飞进一步介绍,以江浙为例,统计局的抽样数据有可能高估了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的人均实际居住面积。上海和南京基本上人均住房面积在33平方米左右,这个数据比江浙一带高。所以数据是总体趋势,不能代表一个区域地方水平。


对于本次数据引起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数据真实性的问题。有网友建议,统计数据公布时,要转变思维,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调查研究应该少做一些人均、多看一些差距,多看看人均背后究竟有多少“不均”。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谐局面的缔造,也绝不是靠表面的乐观数据所能支撑,只有正视差距、正视问题,人们才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


这篇报道被网易新闻客户端转载以后,跟帖数量达到43440条。



跟帖的画风主要是这样的:



看完国家统计局的回应,

你觉得解答了你心中的疑惑了吗?


为国家统计局不回避敢发声的正面回应点赞!


以下为国家统计局7月6号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报告原文,重要的报道还是要看原文,自己做出判断,用事实说话,而不是人云亦云。




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占比提高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长[1]4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3%,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更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


图12013-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实际增速情况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0年相比实际增长62.6%,为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在未来四年内,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就可实现。

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占比提高。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着手,全力为居民增收注入新动力。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转移净收入4259元,比2012年增长56.2%,年均增长11.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16.5%提高到2016年的17.9%,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889元,比2012年增长53.5%,年均增长11.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7.9%,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13455元,比2012年增长43.5%,年均增长9.4%。人均经营净收入4218元,比2012年增长33.0%,年均增长7.4%。

图22012及2016年居民收入结构


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尼系数有所下降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2(农村居民收入=1),比2012年下降0.16。



图32012-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1)

地区差距不断缩小。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10.3%,比中部地区高0.4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0.9个百分点,比东北地区高1.8个百分点。2016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67(西部地区居民收入=1),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09,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21。东部与西部、中部与西部、东北地区与西部收入相对差距分别比2012年缩小0.06、0.02、0.08。

基尼系数有所下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比2012年的0.474下降0.009,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在不断缩小。

图42012-2016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三、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2012年增长33.1%,年均增长7.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比2012年增长26.2%,年均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比2012年增长43.4%,年均增长9.4%。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5151元,比2012年增长21.2%,年均增长4.9%。食品烟酒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3.0%下降至2016年的30.1%,下降2.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6762元,比2012年增长17.6%,年均增长4.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1.4%下降至2016年的29.3%,下降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266元,比2012年增长23.3%,年均增长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7.5%下降至2016年的32.2%,下降5.3个百分点。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哪吒2》登顶!
16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刚刚!琼瑶微博更新
2 天前
扬州晚报  ·  上海黄浦江突发!刚刚通报
3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努力前程
3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努力前程
3 天前
港剧剧透社  ·  唱歌难听曾被笑 李佳芯搵老师恶补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