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王小七
知乎号“王小七”,避风公众号“世界灯火”。 望能与你同行,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欢迎关注我的私密小基地,公众号:世界灯火。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王小七

以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为荣的当代中国人

知乎王小七  · 简书  ·  · 2018-05-01 11:08

正文

写在前面:

这场事件中我没有站任何一方。

因为两方都有错,

那些说男子没有任何过错的,

高中大学几年的辩证法白学了。

平心静气想一想,

熊孩子有错,

但是错到需要 “过肩摔、猛踩其三下头部” 作为惩罚吗?

不要被戾气冲昏了头脑,连最基本的理智都失却了。

对于那群认为 “这是在教育熊孩子” 的人

我想说的是:

教育≠殴打

对于男子、以及那群认为 “男子行为正义无比” 的人

我想说的是:

正义更≠“毫无顾忌”地打杀反抗

我所想提醒的是,

不要被戾气冲昏头脑,

更不要逐渐被戾气同化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

都是对个人人格、

以及个人正常生活的一种不可逆转的伤害。

另外:知乎是我见过戾气最大的平台,没有之一。

一、

这几天一个“ 男子过肩摔7岁男童,并猛踩其头部三下 ”的视频火了:


熊孩子公交上脚踢男子 遭过肩爆摔踩头

根据警方提供的视频以及当事人阐述,可以将事件具体还原如下:

小男孩在公交车上躁动,男子便让他安分点。

而男孩的回应是: 用脚踢了他三下

男孩的举动激怒了男子,此时男子突然站起,一个过肩摔将小男孩重摔在地并紧接着用脚在小孩的头部狂踩三下。

目前受伤的男孩正在住院治疗,男子家人为男孩垫付了部分费用。

经医院诊断,男孩颅内未见异常,双侧上下颌骨、颧骨及副鼻窦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面部软组织肿胀。

而男子则被公安机关拘留15日,并被处以罚款。

在拘留所时,男子发视频回应称自己十分后悔, 当时自己心情也很糟,便对男孩施加了暴力 。同时他向男孩、家长以及社会做出道歉。

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其实这是一场结局圆满且和谐的事件。

男孩伤的不重,但这次事件必定对他的人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说不准就是一个熊孩子转变为好孩子的契机。

男子受到了公安机关的惩罚,并且其已经知晓其错误,倍感愧疚,做出了道歉, 说不准这次冲突就避免了未来的一起杀人案件。

说白了,就是 一场熊孩子与巨婴的战争,只是结局罕见的不是两败俱伤。

如果这个熊孩子无人遏制,或许这就是他的未来:

而如果巨婴男子没有受到这次惩戒,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就会迎来这样一起引发社会热议的报道:

一男子持刀闯入学校,十四七伤,竟然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这不,就在前几天,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赵某袭击,造成19名学生受伤,目前已有9人死亡。受伤学生正在抢救当中。而赵某进行凶杀的原因只是: 曾在该校上学,并曾遭欺负。

两者何曾相似?

犯罪嫌疑人赵某

二、

很显然,视频中的男子患有 轻微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反社会人格患者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特点: 社会适应不良、易受情感冲动支配、对伤亡无感、拥有高度攻击性、行为无计划性。

重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精神疾病。在监狱和劳教机构的犯罪分子中, 这类人占比高达40%-78%,而且不少是累犯或惯犯。

还记得高承勇吗?

他就是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的主角。

在 1988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期间,高承勇 连续奸杀 11 人。

但经警察调查发现,高承勇的作案对象是完全随机的, 想杀就杀了。

当高承勇被抓捕之后,审问高承勇的警察说:“我们见的人多了,你想像不到他那种冷静,人过分冷静,其实已经是一种机械性的麻木, 纯粹属于杀人取乐 。”

特别是他在供述犯罪事实时,他面色平静,几乎记得 11 起命案的全部细节,时间、地点,甚至几点几分都清清楚楚,表现的十分淡定冷漠。

这显然就是重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

还记得震惊全国的上海“ 冰柜藏妻 ”案吗?

凶手朱东因为琐事杀害了自己的新婚妻子, 将她的尸体藏在家中的冰柜中长达三个月之久。

而在事件发生后,朱东照常生活玩乐,时常出去旅游,在家的时候就去楼下遛狗,邻居都表示他看上去没有什么不正常, 神情自若,还和别人有说有笑。

这样的案件在社会中数不胜数,再比如我们几乎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起“ 男子持刀闯入校园砍杀学生 ”的案件:

05年11月,6名大学生在外宵夜时,被歹徒追到出租屋内砍伤,原因竟然只是“ 看不惯 ”。

12年14日上午,河南省光山县一名男子持刀从一楼砍起,一直砍到三楼,砍伤了22名学生,原因竟然只是自己“ 心情不好 ”。

而患有这类精神疾病的人,在社会中占到4%之多,也就是说, 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症的“犯罪潜在分子”。

但让我惊惧的是,通过这次“男子狂踩男孩”的事件,却让我看到了一大批可能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潜在分子。

三、

根据重庆晚报新闻哥对“男子狂踩男孩”事件的报道,在评论数超过2000条的转发该视频的3条微博里, 被点赞最多的三个评论分别是:

“为什么我觉得打得好”(6815赞)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孩子该打么,虽然太重了”(4237赞)

“当一个缺乏教养的熊孩子遇到一个不知轻重的巨婴”(1479赞)

而类似的评论更是数不胜数,基本都是高赞系列:

“这叫踢到?这叫挑衅,被打活该,打人认罚。(1579赞)”

“……父母没教育好,自己又不学好,这样的人无论大小丢进社会里便是欺软怕恶恃强凌弱的渣滓。……(1285赞)”

就连宣称三观正的“高逼格”知乎,也是如此(说实话,越发不喜欢三观越来越歪的知乎了):

让我最吃惊的是,站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 竟然占了大部分。

他们把殴打等同教育,把正义等同“毫无顾忌”地打杀反抗,还大义凌然地以此为荣。

但我看到的是一群满身戾气,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危险分子。

四、

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心理访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参考自壹心理):

木棉与前夫离婚十几年了,但一提起前夫,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

他打她,打得死去活来。

他不允许她出门,甚至不允许她穿裤子,经常对她进行性虐待。 但是心中却没有丝毫负罪感,甚至以此为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