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我保持不焦虑的经验可以总结成4个词:舍弃、看透、冷漠、躲藏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0-06 20:59

正文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228 篇文章





生活是不是忙碌琐碎,由环境和遭遇决定;但面对这种生活焦虑不焦虑,通常由性格决定。


世界之流的速度已经变化,不管是谁,现代生活正毫不回头地碎片化,人们不可避免越来越忙碌,需要同时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


无人不焦虑,也是因为“焦虑”没有准确定义。因此,人们把所有难以明确定义的难过、慌张和无助都称作焦虑。而无论是谁,生活中都面对大的或小的意外,这是生活的真相。


因此,通过改变生活化解焦虑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做到不焦虑,需要性格上的技术——更好地面对不变的环境的技术。


相比之下,我是人群里生活比较忙乱、但比较不容易焦虑的人。趁着假期,简单写一些经验。




倒不是因为我面对的世界更完整、更简洁或更容易。历数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无论媒体工作还是创业,相对都是焦虑的高发领域。


焦虑高发领域有三个特征:1,同时面对更多事,像破房子,四处漏水;2,经常面临突发状况,随时感到前途莫测;3,这种的处境短期不会解除。


拿创业举例,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在创业公司,都需要面对不规范的分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计划性弱,需要随时调整,随时完成;这种状态又很难看到结束之日,往往持续几年,其间面对外人意想不到的挫败,大的到公司生死,个人安危,小到一个项目成败,一个朋友离合。《创业维艰》里有一句话被传得很广,“在担任 CEO 的 8 年多时间里,只有 3 天是顺境,剩下的 8 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用了夸张手法,9 月 30 日是我辞职创业一周年的日子,我回头仔细算了一下,真正感到“顺利”的时间特别少,那几个瞬间太明显,我可以板着手指数出来,加起来恐怕也就不到一天时间。


用这三个标准去考察,你会发现焦虑面前人人平等,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环境里面临相似处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尽量不焦虑?




我把自己尽量不焦虑的经验总结成了 4 个词:舍弃、看透、冷漠、躲藏。



第一个词是舍弃。


舍弃并不完全等同于流行的“断舍离”,但它们部分重合。我理解的舍弃,是善于挑选一段时间、一个场景内的主要目标,然后把跟目标无关的因素忘记。时间和场景变换,主要目标会变换,这时候就要看情况是否调整主要目标。


最典型的场景是工作和娱乐的变换。在工作状态下忘记娱乐,在娱乐状态下忘记工作,这就是舍弃。如果事情非常多,场景变换非常快,那么这种舍弃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但不管是多么微小的间隙,都要舍弃次要目标,寻找主要目标。否则,两个不同标准会重叠,你会不知道按照哪个标准选择,有个精确的说法叫作“心挂两肠”,焦虑随之而来。


要做到快速取舍,需要慢慢培养一些明确标准,而防止标准的重叠: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什么事对,什么事错。这一点,是我在和导演徐静蕾聊天时得到的启发,她说到一个很令人羡慕的思考习惯,是画一条明确的线,线之上的,不纠结,去做;线之下的,不纠结,不做。当然,这条线并不容易画,需要价值观、判断力足够成熟,需要长期的总结和训练。



第二个词是看透。它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面对一个麻烦,尤其是急切的时候,绝不为其中无法改变的部分费神,只关注其中可以解决的部分。


已经发生或必将发生的事实不可改变,为它付出任何精力都是损耗。最典型的例子是“迟到”这个场景,我见到太多人,在约会、会议、赶飞机即将迟到的时候张皇失措,不断抱怨司机开错车道,选错路,或者绝望地思考着后果。但这一切都丝毫不会改变迟到的事实和它的后果。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弥补和防备可能的后果,哪怕系好鞋带以便下车后跑得快一些,都更有用。如果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不如安心看本书,或者处理一些与此无关的工作。记住,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伤神,别人可能会因为你这种时候的状态感到奇怪,但这是这个情景下最正确的状态。


大的一层则是,从总体上认清麻烦不断是自己人生的常态,并且为此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要为“麻烦出现”这件事耗费心神,不要懊悔,不要叹息不幸——除非这种懊悔和叹息是策略性的,能带来帮助。这样,你可以冷静对待任何麻烦,并且用最快的时间决断最好的应对方式。



第三个词是冷漠。这一点包含在上一点里,但值得单独拿出来说。


冷漠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很多焦虑的来源,是“太爱惜自己”。而化解这个焦虑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简单地问一句”有什么大不了的“。从战术上把一切自己无法改变、必须承受的后果看成“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我看来是问题发生后唯一正确的心态,它有些自欺欺人,因为很多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破产,甚至死亡。但假如你曾经试过多问几次自己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那么可怕了。人可以承受绝大多数坏事,并且能够度过绝大多数危机,失恋、失去工作、失去财产都是并不致命的麻烦,更不用说你面对的大多数麻烦根本到不了这个层级:诸如一件工作没有做好、丢了一个钱包这种小事,不是无法弥补的过错。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来得及。


还要记住一点:有些痛苦根本无法解决。这也是冷漠的价值:不要呵护自己脆弱的幻想,要让自己承认这个事实。接受它然后想想怎么办,反正你早晚要接受。



第四个词是躲藏。要给自己准备一个随时可以躲进去忘记一切的庇护场。


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说得很详细,那篇文章叫《我面对吵闹生活的一些生存窍门》。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些可以快速进入又快速出来的状态,这些东西可以是一本小说(比如古龙小说)、一个歌手、一些游戏画面,或者一个你非常喜欢的人,一段你难忘的回忆,它们的特点是,你可以在耐心就要失控的混乱时刻,花二十分钟甚至十分钟躲进去,让自己彻底放空,享受片刻沉浸,用最短时间给自己吸取最大的耐心和宁静感,然后出来继续面对一切。


很多时候,抽一根烟或者涂一次口红就是充当着这种效果。有些经常焦虑的人喜欢抽烟,有些女孩每天需要到卫生间补几次口红,这些小举动其实就是躲藏,三五分钟时间,可以积攒很多能量。


一定要有短暂放空的办法,大多数事情不会被10分钟耽搁,而这10分钟却可以给你带来处理大多数事情需要的力气和耐心。




其实,上面四条如果非要简单总结,那就是“理性”。判断利弊和得失,判断后果,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对问题产生情绪。


理性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断提醒自己,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生活会仍然一团乱麻,但你面对乱麻会更加镇定。


最后一个问题是,过于理性的人会不会显得像台机器,缺少人情味儿,因而生活很无趣?不必担忧,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交织的能力,根据“舍弃”原则,你有足够多的场景需要发挥感性的能力,但不要在那些它会让事情更糟糕的时候使用太多感性。


所以,最后一条建议是,别在对待自己的时候使用太多感性。既然要面对世界冷冰冰的逻辑,适当让自己变得冷酷一些。


题图:摄影师 Marta Bevacqua  的作品




晚祷时刻:

说出你目前的焦虑。说完之后想想它是否可以化解。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