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养老周刊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女报  ·  明星夫妻,正式宣告离婚! ·  10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17 小时前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FM1017城市之声  ·  《哪吒2》破130亿!《哪吒3》开始画了?最 ... ·  昨天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养老周刊

社区居家养老不赚钱?你得这样干!(诚意干货)

中国养老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9-17 11:00

正文


点击左上角蓝字,每天获取独家实用干货


本文为 保利和悦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子维出席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举办的《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改造探讨》,以「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的业务逻辑」为题作出的分享。 本文干货满满,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



一、用服务与经营双向思维,

审视社区居家


养老产业经历了很多业态,从养老地产、医养结合的长照机构,到后来社区居家以及适老产品租赁等细分产业。保利曾以 “ 没有床位的健康生活馆 ” 的模式,试水社区居家业务,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不是不存在,而是需求表象化的顺序有所不同。


在长照机构业务模式中,老人 60% 的花费在床位方面,35% 在照护方面,15% 在用餐方面。所以,一边机构在叫苦、不赚钱、利薄,成本收不回来;一边客户在叫苦,养老机构月费上万,支付不起。


中国老龄化要爆棚,但 9073 模式中的 “ 90 ” 、“ 7 ” 的界限并不清晰;中国刚需阶段的老人是少数,大多数的老人还是处在两个方面,或低龄活力甚至中年阶段,或者半自理阶段;他们有单点化的需求,但不需要全方位养老服务照护。


目前,这些人的需求,尚没有对应的专业机构提供给他们。我们需要用服务与经营的双向思维审视,社区居家到底如何定位,我们面对的,到底是哪些客群、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哪些服务解决这类人的需求。



二、从床位、外延服务,

谈小微机构商业模式


2017 年,保利物业对社区居家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原来不带床位的 “ 健康生活馆 ” 模式,升级到带床的 “ 社区嵌入小微机构 ” 模式,并进行了模式验证。


社区小微机构床位服务的定位是短期照料,小规模床位可以为小微机构的运营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 床位服务可以为机构带来稳定的运营流水,是保障机构生存的基础,降低不可控、不可预估的散客服务,对机构经营产生波动,以及品牌影响。


第二, 员工需要有实操的平台,这些床位可以锻炼员工,强化团队,以便开展居家外延业务。


第三, 通过这部分的床位落实和深化服务内容、流程和质量,用源于一线的服务实践进行服务深耕,未来才有可能向居家孵化。


就商业模式而言,长照机构是垂直化发展,有天花板的,床位住满以后,往上的盈利空间就很小了;而社区居家是平台发展模式,要 “ 搭台 ” ,要提供 “ 自有的服务 ” ,还需要有延展的 “ 服务 ” ;


“ 服务延展空间 ” 不取决于小微机构实体服务空间,而取决于小微机构辐射上门客户的多与少。 不依托于本身服务空间资源提供外延服务,才是社区居家未来的发展和价值空间。因此,社区居家的运营是个很大的课题,更复杂、更多元化。



三、社区居家养老核心要素


客户:有刚性需求、需要持续报务、可买单的,才是真客户



不是所有符合年龄的老年人都是社区居家客户,有刚性需求、需要持续性服务、可买单的客户,才是社区居家的核心客户。 低龄活力老人是社区居家的客户,但不是全部;社区居家的客群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低龄活动老人,另一部分是生活在社区中半自理的、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


社区居家定位有 “ 照护需求 ” ,是指单点式的照护需求,可能只需要花一部分 “ 单点 ” 服务的费用,购买一项或二三项的单一服务,以解决老人生活中的过度问题与需求,不用花 60% 的钱 “ 买 ” 床位、住到机构里 ;


他们的身体状况还没有到完全失能、失智的状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可以通过适老化改造解决居家安全问题,把家庭床位变成为护理床位,通过小微机构的平台,将核心专业服务送到老人家里面去,点对点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这部分客户才是社区居家的重点客户。


四、服务:判别有效服务,

有所为,有所不为



社区居家服务多而杂,包罗万象。能否解决刚性问题、客户愿意买单,是判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标准。


第一, 要有价值,被认可,能买单;社区居家的服务不是挠痒痒,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 服务产品要做到 “ 聚焦化、有效化、产品化 ” ,能形成可售卖的服务产品套餐,才会持续性的往前走。某一两个客户的低频的服务,服务成本太大,且不可持续,不是服务的主流; 有一定数量的、高频的、刚需的服务才是有效服务。


把社区居家所有刚性服务全罗列一遍,会看到社区居家服务涵盖了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安全、精神等多个层面,从大到小可能会衍生出 50 甚至 100 种服务,可谓是广而杂。需求太多,每个需求数量都有限,支付能力有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满足所有客户提出的所有需求。所以,要对广而杂的服务进行系统化整合、聚焦筛选,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服务能力做专项的输出,选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深耕细做。


如果说, 小微机构必须与长照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那么最有可能形成差异的点,就应该是康复理疗。


现阶段中国医学市场,还处于临床医学为主,预防医学慢慢被重视的阶段,但是对于老年人群,康复是很重要的健康手段。中国老龄人群大多带有慢性病,伴随高龄化,失能失智比例也逐渐增多。进入失能状态,老年人基本谈不上生存质量。


社区居家、小微机构通过康复理疗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简单来说,通过康复、理疗,预防或延缓老龄人群进入失能的时间,又或者对于现在已经进入失能和失智早期人群进行恢复治疗。


真正有价值的养老服务,是通过身心灵的服务,能够延缓老年人群进入失能失智的可能或时间,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以此为远期服务目标是小微机构打造康复服务的重点,是针对慢病和功能退化性病变的套餐式康复,而不是大康复。




五、社区居家养老难点破局


用经营思维解决运营成本大、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


开展社区居家业务最大的难点是运营成本大,盈利模式不清晰。这个 “ 难 ” 不是显性成本,是看不见的隐性成本,很多的做上门服务的机构最后都 “ 倒 ” 在人力成本大这个点上。本人认为以经营的思维来解决运营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第一点,要建设能实现最大边际效应的单体规模。


在制定和悦会商业模式过程当中,我们对选址的面积标准进行了测算, 从边际效益考虑,要考虑出床率、公共配套空间的比例,考虑空间贡献率最大化,保障人员贡献效率最大化,发现小微机构最好不要小于 1500 方。


以厨房为例,想把用餐做得特别好,最低配要有 2 个厨师,1 个面点师,这 3 个人的月均工资差不多会达到 15000 元以上;但是每月到底能做多少人的饭? 在用餐方面产生的收益,把三个人的运营成本平掉,把厨房占用的面积和物业管理成本平掉,这就是边际效益。


做小微机构也是一样,必须得算,到底设多少床位、提供多少人次的服务,才能把成本平掉;10 张床的机构需要 3 个人,20 张床也是 3 个人,80 张床也是3个人,因此 需要考虑服务效能最大化的问题,把管理成本和后勤成本摊薄,必须考虑一个边际效益。


第二点,做城市覆盖、连锁化运营。


为什么要做城市覆盖呢? 城市覆盖和连锁化,是降低管理成本和服务资源共享成本的有效策略。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最后运营,它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孵化期,跟养孩子一样;不是招一个院长,就能够把这个机构经营成品牌项目的;


院长应该是经营型人才,是照护性人才,还是营销性的人才,也很难界定;需要一个团队对一个新的项目、新的品牌、新的模式进行孵化。管理半径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实施城市项目覆盖,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进行连锁化布局和运营,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再者,社区居家的很多业务,是需要与资源方合作推进行的,需要服务对接,全中国这么大,在每个城市都做服务配合,成本效益也划不来; 对于合作与资源高效利用而言,城市覆盖、连锁化也是势在必行。



第三点,人力成本及培养留存的决策。


社区居家的客户群不固定,也许今天 3 个,明天 30 个,也许今天有这个服务,明天就没有了。运营过程中,怕客户多,服务人员跟不上,把牌子砸了;更怕客户太少,服务人员太多,人力成本浪费。 把服务尽量套餐化,实行预约制,客户和服务人员做好匹配,控制单人贡献效益,是居家业务运营的关键。


需要讨论一个问题,社区居家应该培养单一人才,还是全能人才?培养全能人才,既能跟老人聊天,还能做专业照护,还得培养点按摩理疗的知识,培养成本很大,人员素质要求很高,极有可能被客户挖走,直接流失了,有巨大的运营风险。


另一种是专业人才,照护做照护,保洁做保洁,按摩做按摩,每个服务都很专业,以服务包的方式应对老人的服务需求,一个服务包分时分需,多人上门做;信任粘性建立在整个团队和平台方面,服务可以做到更专业,不必会担心客户流失、员工流失的问题;


但这种运营方式的挑战更大,要做好服务包的协同的问题难度更高。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



第四点,空间有效配置问题。


小微机构小规模、多机能,地儿特别小,但是想干的事情特别多。究竟怎么样进行空间配置,需要运营方在设计规划前做好服务定位,过程当中跟设计方紧密讨论。


本人认为,有几个关键点要重视


首先是借力从而减少配套浪费,非主要的服务或者刚性服务的话,可以考虑外部合作,尽量减少非刚需的配套空间;


其次是整合空间服务功能,以提升空间利用率,以客户服务时间为轴线,将复合使用的空间,多功能使用,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


第三是匹配原则,社区居家有服务受服务半径制约,配套功能空间不能完全标准化,要根据地域特性、客户需求,个性化配置。




六、社区居家养老的业务逻辑


社区居家的业务顺序



第一,先评估。 做项目选址、周边的调研,根据客群的特征来做有效服务的圈定;应对客户,精准的对位服务,才能够实现运营的转化。


第二,进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当中包含了三个方面,机构定位、空间设计、软性的服务包的设计;三者有序,才能被市场接受,有未来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