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怎么搞
提供特色小镇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为政府、公众、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智力服务和资源整合服务。同时,每天推送最新政策解读、案例解析、模式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怎么搞

简析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的发展历程及开发经验

特色小镇怎么搞  · 公众号  · PPP  · 2018-09-24 10:00

正文

摘要

生活文创型社区是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特色。在经过了点的示范、线的联结、面的扩散后,社区营造结合生活文化特色元素,从不同的资源视角切入,发展出生态文创、产业文创、工艺美术文创、古迹文创、族群文创等不同主题的社区特色。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的经验是: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遵循一定的社区营造规律。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社区营造;开发经验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营造起源于日本的“造町运动”,是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重构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达到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台湾地区效法日本的“造町”、西方的“社区培力”、“社区复兴”等理论,结合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挖掘,走出了一条符合台湾地区的特色道路,再现了社区活力,使得文化、产业和经济得以复兴。分析台湾文创社区的营造过程,对大陆开展社区再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的开发溯源

台湾的社区发展意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台湾“内政部”将社区发展当作社会福利政策而提出,在各乡村组织中规划了4000多个社区,从社区居民共同需要出发,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从事综合建设,以达到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由于“社区发展工作”以政府为导向,未注重调动和发挥民众的力量,且社区划分依然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导致了社区结构和发展模式一元化,居民参与度低、凝聚力不够等状况,最终阻碍了社区工作的推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生活品质停滞不前甚至恶化,注意到都市计划、生活环境、地方文化等出现了问题,社会运动和抗争事件不断上演。同时,新的意识、时势、领域正在崛起,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开始萌芽。最终,台湾的社区营造经历了“点的示范”、“线的联结”、“面的扩散”几个阶段,孕育出了“社区总体营造”的运动。

01

点的示范

在第一阶段(1994-2002年),受日本宫崎清教授对社区概念的启发:“社区是各自有其固有历史的人类生活空间”,政府和学术界对社区有了新的理解,社区从一种空间范畴变成了一种共同体的生活方式。[4]台湾“文建会”于1994年正式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结合前期实践的经验,此次社区总体营造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引导台湾社会重新思考空间、文化、产业、草根民主整合等课题,从而达到凝聚社区意识、改善社区环境、建立社区文化特色的目的,使社区发展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思考。

台湾“行政院”从1994 2000年划拨126亿台币,用于执行“社区文化活动发展”、“充实乡镇展演设施”、“建设县市主题展示馆及文物馆”、“辅导美化地方传统文化空间”四项核心计划。自1999年起,台湾“文建会”提出“地方文化产业振兴计划”,辅助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1999年“9-21”地震重创台湾中部地区后,社区营造活动出现了极大的转变。社区重建活动的定位不仅是恢复旧貌,同时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为社区建立新的价值目标,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变危机为转机,实现社区振兴。例如,南投埔里桃米生态社区,通过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南投中寮乡社区,则以农业为主题,建设和开发了“植物染”和“有机文化村”等特色产业,发展了地方经济。

从社区角度看,在台湾社区总体营造倡导的初期,各地区就有了社区开发的实践,但此时在理念倡导、人才培育、产业振兴,或是景观改造等方面,大多是以个别的、单一据点的示范性作用来推动,期待经过运作良好的示范性社区作为观摩学习、经验交流、模式构建的依据,从而为扩大全面性的推动打下基础。从政府和NGO(非正式组织)层面看,“文建会”、“营建署”、“卫生署”、“环保署”、“农委会”、“行政院”等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开展工作,导致了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社区开发亟需进一步整合。

02

线的联结

从2002年开始,结合第一阶段营造过程的反思,“行政院”在“挑战2008”第10项“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中开始注重“行政社造化”,思考如何透过政府部门的整合协调,能使个别社区在执行不同政府部门的计划时,能有整体性的思考以及成果的积累,避免各项社区工作在推动时产生相互牵制,甚至资源重复浪费的情形。计划推动的重点,也从之前的理念倡导、人才培育,转进到更为具体实际的产业活化振兴与创造生活环境空间的新风貌。2004年,“行政院”将分布在许多政府部门的项目计划加以归类,重新定位,提出“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将社区营造的工作划分为,产业发展、社福医疗、小区治安、人文教育、环保生态、环境景观六大方面,以便各部门在执行计划时,清楚地发现自我定位及与其他单位的连接口,并在合作中检视自身,发现不足,从而更好地利用各方资源。

在这一阶段,社区营造主要是以创造与开发“由下而上”的参与式展开,社区居民在营造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了陈其南教授在社区营造运动中的观点,即“社区总体营造”的目标,不是只在于营造一些实质环境,最重要的是在于建立社区共同体成员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在生活情境的美学层次。所有这些理念的指向,最后都将导致一个结果:“社区总体营造”不只是在营造一个社区,实际上它已是在营造一个新社会、营造一种新文化、营造一个新的“人”。换句话说,“社区总体营造”工作的本质,其实就是在“造人”。而政府机构部门由相对于第一阶段的直接参与式,变成了辅导式,主要是推动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文化环境开发、产业开发、文化之旅开发、社区培力开发等方面,激发社区自主意识,永续经营发展,促进社区与企业、民间组织或艺术团队多方结盟。

03

面的扩散


2007年,“行政院”提出了社区营造的二期计划“磐石行动:新故乡社区营造二期计划”,标志着社造运动进入了第三阶段。一方面,很多社区在营造运动中已走过了十几年,除了自身成长以外,也有了协助其他社区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资源配置和更大范围的利用,社区应走出据点,与其他临近的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对周边的人、事、物进行联结,以求再一次突破和提升。

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台湾“行政院”提出了“地方文化生活圈”的概念,结合“地方文化环境发展计划”,形成了双核心计划,以期达到积累社区营造成果,扩大营销效应,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形成“社区网络效应”,让社区从日常生活、环境生态、经济生产等方面寻求实践,内化为台湾民众生活行为的模式,让社区走向永续发展的道路。

宫崎清的社区营造观点


日本宫崎清教授主张将社区的议题分为“人、文、地、产、景”五大类,在共同的社区意识基础上,对社区进行开发和实践。宫崎清的社区营造内容下图:

01

在社区造“人”方面


旨在培养社区的凝聚力,鼓励及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社造活动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前提,对社区人际关系进行经营,从而分工配合共同完成社区的营造与运营,为社区居民创造生活福祉。

02

在社区造“文”方面

主要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历史文化延续、艺文活动经营,以及社区文化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在每一个社区中,经过历史的积淀,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社区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文化,技艺的传承文化,社区共同的习俗和祭祀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对这些文化不断地加以传承和积累,是进行社区营造最重要的一种精神财富。

03

在社区造“地”方面

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对当地特色进行延续,比如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根据当地气候及地形等自然条件发展出来的农业产业等。同时,对当地特色的记性梳理和开发,对当地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设施进行配套和完善。

04

在社区造“产”方面


主要是对地方特色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如结合地方传统产业进行新议题研究与开发,对产业的故事、创意、体验、生命力与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规划。

05

在社区造“景”方面

主要是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如社区自然景观的开发和改造、对传统景观的修复、独特景观的创造、社区绿化、公园的建设等,从而达到社区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

随着社区营造的不断发展,台湾学者和社区实践组织者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对以上这5个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总结。认为社区营造的方法不止百种,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可结合不同的资源,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构成了具有台湾多元地方特色文化的社区营造现状,呈现出不同主题的多样化社区表现形式。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开发现状


经过20年的社区营造,目前在台湾“文化部”社区通注册的社区共有6000多个,这些社区各具特色,但大多数的“营造元素”都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以生态资源为主题,形成的生态文创社区;以产业资源为主题,形成的产业文创社区;以传统工艺为主题,形成的工艺美术社区;以古迹文化为主题,形成的古迹文创社区;以族群文化为主题,形成的族群文创社区等。


01

生态文创社区


生态文创以发现“自然”为主,包含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文风貌,在未受干扰的自然地区中,了解、欣赏当地的自然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与栖地的永续使用为原则,对当地的特色生物、植物、山川等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丰富外延的社区形态。

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桃米生态社区,在专家考察社区资源后,发现当地有丰富的生态物种、原生植被、溪流山峦、湿地等。于是,以自然保育的发展为主题,构成了桃米生态村社区再造的要素。在开发出“青蛙老板”这一社区代表性物种以后,带动了桃米社区的旅游经济产业,并在这一导向下,发展出解说员、餐饮及民宿业等社区产业,进而青蛙手工制品、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也相继推出。在整个社区营造过程中,社区居民充分表现出自主能力,挖掘出自然、人文及产业环境的整体价值,为居民创造了高质量的社区生活、收入及福祉,朝向永续的生态社区方向前进。


02

产业文创社区


地方文化产业强调了当地的产业特色与生活文化,也述说着所在地的生活历史过程与产业结构变迁。通过对当地产业的挖掘,结合文化的加值、转化、创新,可建立独特的社区产业及开发营销模式,塑造地方新兴经济价值与发展契机,提升产业的市场价值与特有形象。

例如,埔里酒厂以盛产绍兴酒闻名,主要是以甘美的“爱兰甘泉水”酿造而成。在社区营造活动的思考中,结合产业文化的思考,认为酒厂展售中心如果只是卖场,是没有根的,必须要与当地文化、工艺、产业、观光相结合,同时也要有酒文化的内涵,才会有发展。于是通过酿酒产业,以“文化酿酒”为主题,设立了产业观光酒厂、开发绍兴宴及绍兴酒香美食、创设酒文化馆,为埔里酒厂所在社区创造出另一种惊人的营业效益。

03

工艺美术社


在社区营造活动的推动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从工艺扶植计划出发,企图从各社区自有的工艺角度出发,以振兴工艺,导引社区工艺自主发展为目的,进而建构出地方工艺文化群落发展的愿景。工艺在进入社区中所产生的学习、研究、创发、生产、使用等活动,也是发展社区工艺必须一一扣连的价值活动。在这样的创新价值链的思维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术社区发展模式。

例如,白米社区附近盛产江某树,加上在“日据”时代受日本穿木屐的影响,于是形成了台湾木屐的供应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木屐被塑料拖鞋所取代,木屐产业随之凋零,木屐工艺传承困难。随着社区营造的展开,白米社区在社区实践者的带动下,将木屐工艺作为营造的重点,通过结合体验,让社区工艺作为产品,有了许多文化上的附加值及产品形态上的多样性。社区企业卖的不只是木屐,而是独特的木屐村生活体验,它包含了各种可能性。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充分呈现出地方特色通过体验形式的消费形态。因此,不断吸引游人到此来活络社区,造就了木屐工艺的不断再生。


04

古迹文创社区


在地方文化的发展上,各种古迹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产。在特定的时期,它们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历史象征和地方特色,甚至背负着历史保留的重担。对现有的古迹展开保护,将现有的古迹资产与现代新元素进行结合,导入社区营造的活动中,并发展相关产业和特色,为其注入生机,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古迹文创社区营造活动。

1912年,日本殖民期间施行街道改造计划,将大溪和平路拓宽,产生了牌楼立面与骑楼空间。大溪镇街市兴起建屋风潮,纷纷采用当时日式巴洛克式浮雕山墙,并混入本土建筑色彩,筑起一幢幢精致美丽的楼坊。随着时代变迁,大溪逐渐没落,昔日美丽的街景也被无规划的开发弄得面目全非。在受到社区营造活动的影响之后,老街的居民开始意识到恢复老街原有风貌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和平老街传统空间美化工程”,并以传统木器为特色,形成了“形象商圈”,发展出相关产业及特色生活,为老街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并振兴了地方各行各业,带动了观光发展。

05

族群文创社区


由于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根的一些民族聚合体,他们聚集而居,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族群文化。在台湾社区营造的过程中,特殊的族群同样也产生了特色的营造过程。如客家文化就是族群文化的一个代表,随着迁移的发生,客家人的特质与各地文化相互融合,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上,体现了特有的族群气质,在社区营造的中形成了又一种特色。苗栗大湖草莓文化园区,就是客家社区开发中的族群文化社区代表。

在苗栗大湖区客家聚集地,客家传统文化的遗失,让当地政府意识到进行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传统客家聚落与“绿色产业”结合推进,从而达到传承、宣扬及保留客家文化的目标,使得传统客家聚落活化再生。大湖乡由于交通及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较大型的工业,但却是草莓的主要产地。当地很早就开发出了观光草莓园的项目,但一直以来操作方式都是游客来此观光采果,仅局限于农产品的销售。随着社区营造的进行,社区实践者开始结合草莓特色,设置出草莓文化馆、让游客在采果踏青之余,能集娱乐、赏景、教育为一体,在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能让游客对当地客家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带动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文化节等活动的发展。

地方特色社区营造,已成为台湾社区营造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文化的充分挖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由下而上地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与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营造的共同意识,带动了社区环境、社区产业、社区福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台湾社区营造活动百花齐放的特色。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开发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台湾特色文化社区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也对社区营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