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光满说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广电总局: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 ·  16 小时前  
主编温静  ·  多家电视台,上新一批“00后”主播! ·  16 小时前  
求是网  ·  海报 | 注重家庭 ·  5 天前  
CHINADAILY  ·  蛇蜿迎春,健康长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光满说

中美共治?中美国?G2?要认清中美正在加速脱钩与对抗的现实,勇敢地直面碰撞!

李光满说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1-08 18:11

正文

李光满冰点时评1304

前不久,特朗普提出的“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言论又让一些人感到兴奋,认为“中美共治”、“中美国”、“G2”2.0时代又回来了。我认为,对于中美关系的任何美好期待都会化为泡影,美国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美国绝不会跟中国分享全球治理权力,也绝不会允许另一个大国跟美国平起平坐。任何时候,美国眼里的“共治”都是以美国为主导、以中国为附庸的新型殖民关系,我们所期待的现阶段中美平等享受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只是一些人的想象,是绝对不会出现也绝对不会存在的,除非通过我们的发展、通过我们的斗争打服了美国,美国才会不得不向我们让渡一些权力和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全球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合作的基础正在被美国摧毁,全球冲突甚至战争加剧,中美关系不是在走向缓和,而是在走向对抗,爆发冲突的可能不是在变小,而是在变大,中美关系不是在变得更加紧密,而是在快速疏离和脱钩,在加速走向冲突和对抗,中美之间绝对不会因为特朗普的一句话就真的会走向“中美共治”, 这里我们还要警惕千万不要陷入特朗普的话语陷阱里去。

本文从以下十分方面来分析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布局、中美可能发生的地缘战略冲突与碰撞进行分析。

第一,伴随中国经济崛起的是中国政治和军事崛起,伴随中国全球影响力扩大的是中国地缘政治布局并遭遇各种困境、冲突与碰撞。

中国地缘政治的布局应该包括一带一路,包括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包括在中东、中亚、伊朗、俄罗斯、非洲、美洲构建多元化能源布局,包括重回亚欧大陆战略、建立环印度洋港口链,包括中国与中亚铁路、中欧班列、东南亚泛亚铁路、中尼铁路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中国的地缘战略布局。这里我要强调,中国的地缘战略布局的核心是打通整个亚欧大陆,让世界重回亚欧大陆时代,让美国、英国、日本等亚欧大陆之外的域外国家和海岛国家边缘化。

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必然引发各种冲突与碰撞。由于此前全球利益格局已基本形成,因而这种冲突与碰撞具有权力重新划分和利益重新调整的意味,中国崛起必然打破旧有利益格局,必然触碰国际旧秩序中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这种冲突和碰撞是必然会发生的,具有必然性,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的战略性的谋划,其过程至少应该以百年计。

第二,我们要认识到,中国所面对的各种地缘战略困境、冲突与碰撞是基于三大变革。第一大变革是国际秩序变革的力量从海权向海权、陆权、太空及外太空权、电磁权全域变革。随着武器装备、人工智能、空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地缘政治开始出现重大变革,制太空权和制电磁权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核心权力,陆、海、空、外太空、电磁、人工智能和无人化装备开始主宰战争胜负,主导地缘政治。海洋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被弱化,海权的决定性权力逐渐被边缘化,大洋时代正在被大洋与大陆并重时代所取代,亚欧大陆开始重新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枢纽,亚欧大陆将重新主导世界事务。

第二大变革是东升西降,全球经济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从北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转移。美欧巅峰时期,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80%以上,在全球经济权力中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现在随着中国崛起,东西方经济实力和国家实力已经发生重大逆转,东升西降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种趋势。观察东升西降趋势,对提升民族自信、制定国家战略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大变革是全球地缘政治权力的枢纽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中国崛起,国际权力枢纽开始向中国及中国周边转移,这种权力转移是伴随着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再到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一系列权力兴衰而变革、更替与转移的,是从美欧向中国转移,从美欧垄断全球政治权力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权力平衡的方向转移,由北方国家垄断权力向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分享权力的方向转移。这里的核心是以美欧为代表的旧势力及旧秩序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势力及新秩序转移,这种转移是向着历史性、趋势性和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第三,从百年大变局到五百年大变局。从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开始大约一百年,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工业国和最大贸易国,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直到2010年中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到2023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总产值的35%,是美国和欧盟工业产值的总和。2012年,中国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从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这应该是我们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周期,从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起,从此开启中国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的新的百年征程。

从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开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美洲殖民进而对全球殖民的历史开始,欧洲及美国开始了对全球长达500余年的征服史、殖民史。现在全球各殖民地人民经过500多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初步胜利,但欧美对全球的殖民统治已经从旧殖民体系演变到新殖民体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仍在为摆脱新殖民主义统治而抗争,只有最终摆脱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从西方列强的魔爪下解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是改变500年来世界历史进程和方向的变局,是要革新殖民主义的命,我们的对手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体系。

第四,由于美国是全球霸主,中国在全球所遇到的各种地缘战略困境、冲突与碰撞,都可以理解为是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冲突与碰撞,因为美国霸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美国霸权的影子,美国的长臂管辖在世界每一个地方直接或间接产生作用。

由于美国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驻军,这些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狼狈为奸的关系,同时也具有某种新形式殖民与被殖民关系,当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地缘战略冲突与碰撞时,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是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发生冲突与碰撞。

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冲突与碰撞不仅仅是地理层面的,也不仅是政治层面的,而应该理解为一种文明性的、历史性的、全局性的、规则性的冲突与碰撞,因而这种冲突与碰撞必然是全面和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军事、科技、金融、贸易、产业链、文化、舆论、外交、情报、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且每一个方面的冲突与碰撞都是既分高下,更决生死的搏弈,因而是不可调和、无法避免、以实力对实力的冲突与碰撞,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冲突与碰撞,中美关系绝不会是所谓的“中美共治”的关系,而一定是一种越来越危险的对抗关系。

第五,中国与欧洲的地缘政治冲突与碰撞可以看作是中美冲突与碰撞的延伸和补充,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治、文化与价值观层面,是两个文明的冲突与碰撞,是东西方的冲突与碰撞。另一个是经济层面、产业层面、产业链层面的冲突与碰撞,当前更多的表现为第二个层面的冲突与碰撞,因为随着中国的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崛起,欧洲已经没有多少能够躺着赚钱的产业了。由于美国在欧洲和日韩都有驻军,欧盟和日韩的政治、军事、经济都受美国控制,基本上可以算作美国的海外领地,中国与欧盟和日韩的冲突与碰撞都是与美国冲突与碰撞的扩展和延伸,其冲突与碰撞的主要领域在制造业。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欧盟和日韩都感到了寒意,其主要产业都已经或正在被中国攻陷,欧盟和日韩经济正在陷入整体性衰落。

其中有所不同的是,日本是历史上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的国家,这种野心从未从日本的心理意识和政治梦想中清除,日本既是一条美国的家狗,也是一条随时想撕咬中国并占领和掠夺中国的野狗。因此中国与日本的冲突与碰撞将是长期的,是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是刻到骨子里流在血液里的,是深入到历史深处的,是永远无法化解的。

第六,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从当期国家利益层面来说,中俄关系是共同对付美国的伙伴关系,认清这一点十分重要。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目前都难以独自抵挡和承受美国的打击,中俄必须背靠背,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的政治和军事层面的互信,这一点是出于国家现实利益考虑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双方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全球唯一霸主,直到美国霸权垮台。

当然中俄是两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都有各自的历史定位和政治追求,是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相互独立的两极,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的合作也是有底线和原则的,这个底线和原则是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不会无原则妥协。随着美国衰落,也随着中国崛起,随着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调整,中俄关系也必然会发生微妙变化。但这种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不会影响我们当下的地缘战略合作,中美作为相互最大邻国,都有建立长期、安全、稳定关系的需要,这种状态保持得越久,就越是两国关系的福份。

第七,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层面看,中东都是全球地缘政治的核心和枢纽,也是世界上民族、宗教关系最复杂、战争最频繁的地区。近代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更是成为了全球各大国、各大势力争夺的焦点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对能源需要增加,也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延伸,中东必然成为中国地缘战略布局并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的关键地区。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展必然与美国、印度、欧洲、土耳其发生碰撞。这次叙利亚变局是一次带有全局意义的事件,必然对中国产生长期的战略性的损失,可以说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一次战略性失败,当前伊朗处于中东反美反以前线,未来伊朗走向如何值得观察。因而叙利亚突变事件必会对中国能源安全、一带一路的推进和中国经营亚欧大陆的布局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在中东、伊朗、里海的战略投入和战略谋划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八,在古代中国与印度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现在喜玛拉雅山脉已经无法阻隔中印的交往、合作、竞争乃至发生碰撞与冲突。由于中印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国家实力一直在提升的国家,正如美西方担忧中国的崛起会给西方带来灾难一样,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崛起必然给相互带来巨大压力,也给世界带来困惑。这个世界真的能能够容纳中印同时进入发达国家吗?这几乎近似于一个无解的哲学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印必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可能是冲突,也可能是战争。由于两国是近邻,印度又有“大印度”和“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的野心,因而我们对印度从现在起就要保持一份警觉和戒心,不应该支持和帮助印度崛起,一个处于贫弱与冲突状态的印度,一个分裂成数十个数百个邦的印度对中国是最好的状态。因此适时打断印度的发展和崛起进程或许是中国对印战略的最佳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主编温静  ·  多家电视台,上新一批“00后”主播!
16 小时前
求是网  ·  海报 | 注重家庭
5 天前
CHINADAILY  ·  蛇蜿迎春,健康长寿
5 天前
锐普PPT  ·  你真好看
7 年前
徐文兵  ·  山奈
7 年前
笑的合不拢嘴  ·  哪个半吊子唱的歌,太有才!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