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此号为本刊唯一官方公众号,主要提供本刊最新目录及摘要、各期精彩文章、学术会议、最新动态等。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昨天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昨天  
广西新闻频道  ·  “猪生巅峰”!南宁一女士家养300多斤宠物猪 ... ·  2 天前  
广西新闻频道  ·  “猪生巅峰”!南宁一女士家养300多斤宠物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代史研究

高莹莹 | 反日运动在山东:基于五四时期驻鲁基督教青年会及英美人士的考察(下)

近代史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7-07 09:31

正文

作者 高莹莹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

原文载《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注释从略

读史札记


反日运动在山东:基于五四时期驻鲁基督教青年会及英美人士的考察(下)

高莹莹



四、 持续反日:自发行动与政府行为的结合


当在山东的英美人从幕后走向台前参与反日,并将抵制日货与英美在华商业利益明确联系在一起之际,济南又出现了一件标志性的事件。 1919 10 1 日,一份名为《大民主报》( The Great Democrat )的中文日报在济南创刊,这标志着山东英美人的反日活动不但进一步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美国在华人士加强了联系,而且与美国政府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山东英美人士的反日活动由起初的自发行为开始向政府行为转换。

该报的经营者是克劳( CarlCrow ,美国人),时任战时美国的政治宣传机关——公共情报委员会( 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 )的远东代表。克劳曾自称是第一位获得“二十一条”要求全部内容的美国人。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是 1917 4 13 日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命令而成立的政治宣传机构,除了在美国国内进行战争动员和信息审查以外,该委员会还负责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进行宣传工作,在中国的工作尤其得到了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 Paul Samuel Reinsch )的支持。据克劳记述,自从“二十一条”以后,美国人知道了“日本所玩的把戏”,明白“战胜德国是一件最重要的事,但同时,这里却产生了一个迫切的危险,中国和他的富饶的潜伏的市场,就将落入了日本的手里”。所以美国“领事馆里美国职员所做大部分的工作,就在牵制日本在华的活动”,并将之称为“是在中国所进行的一次战争”。 1918 9 月克劳就任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远东代表以后,被“分配了在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馆和北京的公使馆”,“差不多每天与公使馆、领事馆职员发生接触,颇受他们的信任”。

1919 1 月,美国驻济南领事向公使芮恩施报告说,当地有四家中文报纸通过济南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陶德满,询问能否依靠美国创办一家报社,以便与当地日本人控制的中文报纸《济南日报》相抗衡。值得一提的是,克劳在中国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在各地的美国传教士和标准石油公司、胜家缝纫机公司、英美烟草公司等英美公司的员工。其间具体过程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济南制造反日舆论的需求与以克劳为代表的其他美国在华人士以及美国政府的行为相契合。济南基督教青年会、齐鲁大学以及美孚石油公司、慎昌洋行等美国人积极参与,成为《大民主报》的发起人。在克劳的积极活动下,美国人传教士怀恩斯、齐鲁大学教授奚尔恩以及基督教信徒亲美派中国人共计 29 人,筹集 10 万元作为资本,在美国内华达州注册成立大民主报社,为避免中国官府的干涉,将总部设在美国,济南的报社以分社形式从事舆论宣传的工作。

《大民主报》的经理是中国人周朗山,此人也是一名基督教徒,曾在青岛的日人报纸《青岛新报》编辑插图,后来到美国人在济南办的慎昌洋行 (Amderson Meyer Co) 任职。主笔是天主教徒董郁青,此人曾在天津同属美系的反日报纸《益世报》做记者。董郁青和某位中国人座谈时曾经谈到,强国常常欺负弱国,日本对中国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不过日本无法匹敌英美,“只要有英美人的援助,日本人就不足为惧”,“作为美系报刊的《大民主报》只要美国官府不进行干涉,就对日本大肆攻击,趁此机会以报过往之仇”。由此奠定了《大民主报》的反日基调。其对日本的消息来源,一是来自青岛的一名本社职员,能够经常与为当地日本官方做事的中国人取得联系;一是来源于山东铁路沿线一带的教会、青年会以及学界。

尽管该报在创刊时声称“以宣扬民主主义,促进中美亲善为宗旨”,但鉴于其特殊的创刊背景,早在正式发行之前就已经引起日本驻济南领事馆的注意。发刊以后,围绕其“反日”舆论,日本和美国驻济南领事频频交涉,在地方上掀起了一场规模虽小但是程度激烈的舆论战。比如, 1919 11 月,反日风潮刚刚稍微缓和,山东土匪又开始猖獗,这成为令当地人头疼的事情。对此《申报》《晨报》等都曾有连篇累牍的报道。就在此时, 11 17 日,《大民主报》连续刊登三则与日本有关的消息,其中两则就是有关日本军队运送枪支弹药给当地土匪的消息。这两篇消息不但对枪支的数量去处记载详细,编辑的点评更刺激了当地日本领事馆的神经:“此不利于地方不利于商民之事揆诸辅车唇齿之友谊,殊嫌未合。记者甚愿日本领事克尽维持邦交之责任,苟有此种事实发现,莫待我国官吏之查禁,即先严重阻止是吾人所殷盼者也。”

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受史料限制现在尚无从得知。不过日本驻济南总领事立即将其列为“反日”舆论,不但向美国驻济南领事提出抗议,要求撤销,还报告给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称此种舆论有伤日本威信,希望通过小幡向美国驻华公使提出抗议并要求取消。但美国驻济南领事却极力维护,并对《大民主报》的工作赞赏有加,称其“每逢日本与中国有事,极力论其是非,为鼓吹民气不遗余力”,带动了济南其他各中国报纸“努力振奋民心,以实力开展反日,奋争主权”,改变了以往济南舆论界一遇有事“非但不能鼓吹民气,亦不能提倡护国精神”,“一再遭受外侮”的情况。与此同时,他还与当地各中国报社经理及编辑举行座谈,称“希望各位将来依靠舆论的力量在中美对外事务上做充分的势力鼓吹。眼下中美两国都在反日,但是对日本并不需要特别的实力,仅靠文笔便可达成目的”。

在《大民主报》以及美国驻济南领事的影响下,国货维持会等其他各团体也开始讨论依靠美国人的帮助创办机关报。 1919 11 11 日,他们在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召开会议,讨论认为:经各界努力,自十人团组织以来,现在济南周村商业银行已有存储 7000 多元,应利用这部分钱办一份名为《共和报》的报纸。创刊手续与《大民主报》相同,在美国登记,以避免遭受中国官府的干涉。这份报纸于 1920 1 月正式发刊。


结语


五四期间参与到山东反日运动中的英美人是以济南基督教青年会和齐鲁大学为中心的传教士,其中尤以美国人为主。辛亥革命以后,这些传教士把在山东传教的重心转移到济南,创办英文夜校吸引大批青年人,并通过他们对当地社会发生了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还与当地的社会精英交好,为日后参与到当地的反日运动埋下了伏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