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
人工智能可谓是最爆火的话题
▼
有被誉为神秘东方力量的
DeepSeek
有春晚现场
扭秧歌的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深圳
人工智能逐渐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大家最关心的教育行业
将如何顺势发展?
聚焦人工智能!
近日
一场基础教育改革对话会
在深圳南山区举行
2月22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对话会在深圳市南山区举办。
本场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新时代下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为教育和科学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培养路径”等话题深入探讨,并分享深圳市基础教育在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的样本经验,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寄语南山教育——
“希望深圳南山能充分利用科技创新高地的优势,在人工智能的教育和应用方面继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为全国提供可以学习借鉴的’深圳经验‘和’南山样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马嘉宾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规则观念。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马嘉宾谈到,要全面普及,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程赋能,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全力引导,有效应对风险和问题;全员协同,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龚振,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校长尹红,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实验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等专家代表南山教育力量参加了大会并发言。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龚振
围绕《场景革命与范式重塑:人工智能驱动基础教育变革的育才行动》发言。他表示,在推进AI教育的革命过程中,应把握三个核心原则:一是科技向善原则,二是技术谦逊原则,三是人文滋养原则。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校长尹红
与大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高中学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她表示,我们要坚守教育的本质,要培养“完整的人”。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管理制度、育人路径、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实验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晓勇
以《AI驱动下的跨学科课程创新:开辟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新路径》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AI 应该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力,而不是被 AI 主导。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课程变革,这才能借助 AI 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南山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有目共睹
近期,除了人工智能方面
南山区在教育方面
还有更多新部署
为整合优质校外资源赋能教育事业,推动全社会协同育人,让孩子们“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上有汗”,深圳市教育局于2月20日-22日举办
“科学教育•社会协同”
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呈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2月21日下午举行的资源对接交流活动中,南山教育分享了南山区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推出南山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宣传片《以创新之力,开启科学之门》,充分体现了南山区科学教育的行与思。
自2022年至今,南山区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启动”到“深化”再到“攻坚”的行动,以一系列可持续的改革措施,推动南山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形成加速度,跑出新速度。南山教育也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向跨学科、项目式、综合性学习的多元模式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开展
“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专项行动”“南山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专项行动”
两个专项行动。开发“每周半天计划”课程,10所试点校先行先试,阅读行动与校外实践双管齐下,践行深圳市“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的教育理念。
在此次资源对接交流活动中,深中南山创新学校以“创客机甲AI室 科技新主场 等你来打卡”为主题设展,呈现了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独特的场馆资源以及多样的校外资源。
活动中,全市2025年首批114个“一校一馆”开放共享,12所中小学校长代表宣读“一校一馆”共享承诺,与全市中小学校共享优质校内场馆资源。其中,
南山区开放共享的代表就是深中南山创新学校科学体验营。
深中南山创新学校始终秉持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对社区居民、广大市民开放场馆资源。学校1000㎡的泛在学习空间、1000㎡的创客体验中心、1000㎡的生态体验中心,以及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地均定期对外开放,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扩大学校场馆的对外开放水平,将学校服务于社区、社会功能最大化。
作为深圳市高新产业的汇集地
南山区始终将科学教育
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致力于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如开创”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深化完善场馆、企业、高校等社会机构合作的区域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创新强区的优势,为全民科学素养培育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资源对接交流活动现场,南山共享教育资源地图揭幕。活动中,从人文到科技,从实践到场馆,南山区点亮了科技南山、生态南山、红色南山的地图,共同展望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随后,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坚发布了四类南山区共享教育资源地图: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内容
👇
【人文类资源】
南山区传承红色文化,联动110多家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系列校外实践课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开发特色生态课程,并融入教学全过程。同时,深入挖掘红色革命历史,通过红色路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科普类资源】
南山区构建“科技+实践”教育平台,拥有27个校外实践基地、26个科技基地和50个综合实践/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科技和人文社会的平台。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科研优势,开设前沿科技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地类资源】
南山区引入“设计师责任制”,推进“植物园进校园”计划,30所学校完成“共建花园”项目,打造生态教育、美育培养、劳动实践于一体的校园空间。此外,开发100亩城市农垦智慧农场,学生通过参与智能灌溉、农作物种植等实践,培养劳动技能和生态意识。
【场馆类资源】
南山区深入实施“每周半天计划”,13所场馆入选深圳市“一校一馆”特色场馆。推出移动科技馆百场进校巡展活动,将180件科学互动体验展品带入全区中小学巡回展出。2023-2025年,共开放83所体育馆,全部接入i深圳APP,2024年预约人数达47万人次。同时,71所图书馆自2023年11月至今,累计接纳读者4万余人,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近500场。
陈坚表示,南山区通过整合科技强区优势,形成“人文+科技+生态”多维教育体系,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和拔尖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支撑。该体系实现三大突破:教育空间利用率提升40%,校企合作项目增长65%,学生综合实践时长增加120%。通过资源要素的系统整合,构建起“校馆衔接、城教融合”的新型教育生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南山样板。
实践与探索跑出新速度,南山科学教育结硕果。南山区2024年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立项。连续六年广东省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评优秀。
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而自2019年起,南山区就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通过建设学习场域、探索教学样态、实施五大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为全国教育创新提供“南山模式”。
其中,在全区1-8年级及高一开设人工智能普及课程,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各校开展第二课堂、校本课程等,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人工智能学习资源;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和专家讲座,拓展学生的人工智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