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拆神  ·  339万起!白鹅潭江景新盘开价 ·  2 天前  
财宝宝  ·  @金籉霷:1995年,付了4000块电话初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路易达孚陈涛:现在就是新一轮农产品牛市的开始!(详细解读苹果、棉花、玉米等农产品)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5-25 20:13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陈涛

路易达孚(中国)董事长,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获国际商务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1990年加入路易达孚商品集团旗下的艾伦宝棉花公司(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并于1997年出任艾仑宝的副总裁,2000年,被任命为路易达孚商品集团在中国的首席代表。2005路易达孚(中国)成为第一家商务部批准的全外资子公司,陈涛出席任命董事长至今。

精彩观点

期货从无到有,到今天为止,很多大宗商品的品种都有了期货这么一个衍生品,使这个行业如虎添翼。


这些年我们在中国也创造和促进了很多不同的交易模式和技巧,使我们原来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改变发展为目前繁多的交易方法。


达孚的文化是套期保值,我们基本上做到了100%套保,没有现货敞口。


在中国,我们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我们创造了团队。其次,我们成了中国少有的农产品外资全资子公司,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企业。我当初想要实现的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


在未来,我看好农产品这个永远是朝阳的行业。


中国的贸易需求是巨大的,潜力也是空前的,那么这个市场的机会和空间,决定了我们未来格局的大小,我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在任何一个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以农产品来讲,有消费和供应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或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和企业的很大一个任务,就是提供信息。


我们并不是一个大炒手或者机构投资者,我们最主要的背景还是现货商。


我们在全球的交易模式和思想是一致的,并不是我们在中国有什么特例,或者其他国家和我们有非常大的不同。


对于套期保值,达孚应该是全球做得非常到位的一个企业,也是中国基差或者套期保值交易的积极推进者,从无到有,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基差交易,不管是涨价和跌价,你都能获利,这是你的核心。因为你不需要去判断行情一定会涨或一定会跌,这和你没有关系。与你有关系的就是价差,价差所产生的溢价,是你最后获利的方法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高的价格,供应是不容易提高的。


如果我们的需求量大,甚至超越目前供应量,价格必须涨。


接下来通胀也可能是促使CPI相关品种上涨的另一个导火索。


黑色、有色都已经涨了,它们再往上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反倒是农产品,从比价来讲,是有空间的。


配额问题、国内的补贴问题、收储和抛储问题,都可以瞬间把农产品的平衡表或者基本面进行彻底的改变。


在供应大幅度减少,供需完全不对称的前提下,爆发一波前所未有、百年不见的大牛市,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不可能永远是对的,应该要相信市场、敬畏市场。


(棉花)中远期一定是有投资机会的,且幅度不会太小。


农产品对宏观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


我觉得苹果从基本面角度,要比任何其他的农产品的确定性大很多。


往上的空间目前不知道顶的位置,需要市场想象。


我认为苹果上面的空间还是有的,要是让我必须去选择,我会选择做多。


粕的库存量是巨大的,同时又没法消费,那就只有一个方向——向下跌。


对于现货企业,对于套保的基差交易,或者期现交易,这就是机会,一年到头甚至是十年可能也找不到一次这样的机会。


在现在这种低成本的区域,是做多的好机会,尽管很多人都在看空。


不管任何会议,没有人去谈程序化,也没有人去谈什么高频,全部谈的基本面。为什么?这是核心。


重点还在于一个时间节点,此外还有侧重关注点。


USDA报告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们做的调研,很多方面是百分之百的调研。


我们在报告出来之前要有自己的预估。


(USDA报告)最重要的是看结转库存,结转库存的大小和库存与消费的比例。


农产品现在就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


作为一个市场的参与者,不管你听信谁的说法,最主要还是要形成你自己的一个观点和交易逻辑。


玉米现在深加工和非传统消费的增加,是下一步整个农产品过于紧张的主因。


我看好玉米,并不仅是玉米本身能涨多少,更是它会带动全体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的短缺和价格的竞争。


七禾网1、陈总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与七禾网进入深入对话。您加入路易达孚已经二十余年了,可以说把中国区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带成了一支人员齐备的团队,您觉得这20多年给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陈涛: 准确的说,我是1990年加入路易达孚集团的,到今天是28年,这28年中,最近的18年我都在国内。对于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感悟还是蛮深刻的。首先,过去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严格意义讲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大宗商品上,我们看到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推出了期货。 期货从无到有,到今天为止,很多大宗商品的品种都有了期货这么一个衍生品,这使得这个行业如虎添翼, 尤其是对于很多大型企业的风控,还有一些套利模式,使我们的交易方法,都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个台阶实际上就是国际化的台阶。并不是说套期保值、期现结合、基差交易是我们这些年有了期货以后发现或者创造出来的,最主要的是我们把国际市场长期运用的交易方法方式引进到了国内,但是我们能够把它引进来的前提就是我们有了期货市场。我们有很多品种,使我们的市场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交易的方法方式技巧上有了根本的改变,使上下游生产链和消费链的参与者,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介入平台和轨道。


我觉得这些年最大的变化,首先是有了期货。其次,就是我们中国政府在很多商品上的市场化,使参与者才能有这样的平台和交易的市场。如果一个市场是国家统一控制或者统购统销,那中间商就没有机会的,市场只有一个价格。中国在商品的市场化来临之后,加上有了期货,才能使参与者,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有了这么好的平台,有了交易的机会、获利的机会,生存的方法方式都有了彻底的改变,这可以说是我最大的感悟。


你刚才提到我们中国的办公室,确确实实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当初只有几个人,现在有上千人。第一,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合法的、商务部批准的外资全资的农产品贸易公司。第二,我们有自己的独资企业在中国。第三,我们有成熟的交易团队和研发团队。这就是我们这十几年所取得和做到的,我们认为是还不错的一个成绩。


当初来这里,应该说 还是是完全没有经过开垦的地方,一个很小的格局。今天来看,我们从方方面面,从国际化的角度,我们是全球贸易主体之一。从地方来看, 这些年我们在中国也创造和促进了很多不同的交易模式和技巧,使我们原来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改变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交易方法。 比如过去我们只能买低卖高,现在从现货角度来讲,我们买高卖低更容易得手,道理就是期现结合。



七禾网2、那么这20多年中,中国的贸易体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涛: 我觉得中国大宗商品的贸易体系实际就是我刚才已经说到的两点,一是我们得益于期货品种的推出,使我们在风控上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或者说是机会。


二是我们现在市场的交易越来越国际化,基差、期现等等。


三是得益于我们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市场里,机遇与宏观的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



七禾网3、这20多年中,您认为路易达孚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目前路易达孚中国区的经营情况如何?


陈涛: 首先是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中国没有期货市场,那我们也没事可做。因为 达孚的文化是套期保值,我们基本上做到了100%没有敞口。 这是很多市场人士不可理解或者没有办法接受的一个事情,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这个话题。


达孚首先来讲是一个无敞口的现货、期货相结合的贸易体,那这种文化我们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这样做的。 在中国,我们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我们首先是创造了团队。其次,我们成了中国少有的农产品外资全资子公司,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企业。 现在来讲,我本人觉得我 当初想要实现的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


对于我们的经营状况,这个市场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很多商品上,不管是油脂、棉花还是糖,在市场上应该都有了自己的席位。 在未来,我看好农产品这个永远是朝阳的行业。中国的贸易需求是巨大的,潜力也是空前的,那么这个市场的机会和空间,决定了我们未来格局的大小,我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七禾网4、您非常注重研究,那么请您介绍一下路易达孚的研究团队以及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陈涛: 从路易达孚的历史角度来讲,我们完全是靠基本面来进行交易和判断市场的,是一个全球格局下的整体研发团队。 在任何一个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以农产品来讲,有消费和供应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或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和企业的很大一个任务,就是提供信息。


比如在中国区,我们的总部在北京,但是我们下属的各种办公室,或者是代理机构,在某一种程度上,都承担着很大一块的任务,就是做信息。我们不仅仅是研究员、信息员去做信息,所有的管理者、市场的参与者、买卖的市场销售,还是交易者,大多数都放在信息上的,所有的人都参与。



七禾网5、我们知道路易达孚是国际知名的粮食运销公司,在现货贸易上的造诣自然不用多说,那么在期货领域,路易达孚的表现如何?


陈涛: 严格意义上讲, 我们并不是一个大炒手或者机构投资者,我们最主要的背景还是现货商。 从现货商的角度来讲,我们完全利用期货来进行我们的交易。交易上,主要在套期保值这一块,也就是风控。那么真正具体到投机头寸,我们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不算大,因为我们靠的是薄利多销,靠的是规模,靠的是风控来使我们获益。



七禾网6、中国区是否也有涉足期货领域的投资?


陈涛: 我们在全球的交易模式和思想是一致的,并不是我们在中国有什么特例,或者其他国家和我们有非常大的不同。 所以我觉得达孚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在中国,做法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就是以现货为主,同时有一定的投机头寸。



七禾网7、国内套期保值的发展起步较晚,以您的经验来看,您觉得企业要做好套期保值的关键是什么?


陈涛: 对于套期保值,达孚应该是全球做得非常到位的一个企业。 在中国,我们也秉承着同一个文化和一个交易逻辑,所以, 我们也是中国基差或者套期保值交易的积极推进者,从无到有,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各种会议,还是私下的交流,我们更希望参与者能够从风控的角度出发,逐渐的从小做到大,这样能够健康、长期的发展。为什么希望我们的合作者也以同样的思维方法来做事情?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风险,对方也没有风险,那么我们双方的合作更容易获到成功,或者是双赢。


做套期保值,有一个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它在意的不是市场的方向、涨跌,而是在意市场现货和期货的差价, 我们未来运作的方向是它俩的差价,也就是基差,这样就避免了人为去判断市场涨跌而造成的一些错误。基差交易当然也可以有输有赢,但是这样得手的机会可能要好于单边的敞口交易。


我们交易的就是期现的差,我们希望这个差做得越大越好,在回归的过程中,我们再把它买过来,或者是反向。 我们买现货的时候,希望期货卖得高,我们卖现货的时候,希望期货买得便宜。那么期货波动幅度要大于现货的时候,现货买卖的差和期货买卖的差是有区别的。通过期货这个差的大,来减去现货差的小,是我们获利的通道。



七禾网8、从资料中我们看到您曾成功的将“溢价交易”引入中国市场,能否谈谈具体是怎么样的情况?


陈涛: 我的字面理解,溢价不管是在逆境或者是顺势,也就是说在涨或跌的过程中,把差价做大,是我们获利的原则,还是通过基差来体现,这就是基差作用的一个特点。


对于基差交易,我们最早在油脂油料上做得最好,现在很多工业品也在大量考虑基差问题。现在很多行业逐渐开始广泛地运用基差交易,那么未来这个做法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


基差交易,不管是涨价和跌价都能获利,这是核心。因为你不需要去判断行情一定会涨或一定会跌,这和你没有关系。与你有关系的就是价差,价差所产生的溢价,是你最后获利的方法方式。


之前国内很少有人这么做,我们从2000年回来开始,在各种会议与各种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不断的分享这些方法,引导市场接受并采纳。现在有些行业刚开始做,但是有一些行业已经推广得非常好了,比如油脂油料行业,95%以上都在做了,如果你不做,你的风险是巨大的,你的生存就很困难。


油脂油料市场是先行者,因为那时候它的市场化最高,它的交易量也最大,所以在风险没有办法控制的前提下,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这个方法。然后像黑色、有色都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一个是它的期货品种推出比较晚,二是黑色近几年风险巨大,他们才意识到这种风控是有必要的。



七禾网9、2017年包括今年至今,农产品大部分品种都在宽幅震荡中,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涛: 2017年农产品的波动幅度很小,一直在底部运作,不像黑色和有色的行情那么大。对于农产品,我在很多场合专门有过论述,这些年首先是供应大,面积在增加,单产在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也是不错的,但为什么行情比较小?实际上这与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有关系,就是农产品去库存。我们的棉花、油脂油料和糖这些年都在不断地去库存,有一个市场之外的手一直在按着这个市场。供给侧改革导致更多的库存在屠戮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怎么涨呢?大供应的前提已经有了,消费也非常不错,但是额外的又有一个抛储,使这个市场一直在低价位运作。


但是因为我们的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这些年库存减少是很迅速的。两三年的时间,使我们的库存到了一个低位。那么接下来就有几个问题出现,是不是要补库存?低库存是不是合理的?从国家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需要补助?


第一点,不可能有原来那么多的库存抛出来,如果轮入再发生,整体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就开始有问题了。


第二点,我自己观察,这些年在全球供应形势还不错的前提下,很多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传统行业之外的需求在增加。比如乙醇、淀粉,还有其它的比如豆油、菜油、棕榈油,都可以变成生活柴油。玉米不仅当饲料,还可以当燃料。乙醇的量是很大的,糖不仅仅为了满足食品需求,很大的比例用来在做燃料乙醇,这个量是很大的,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这个量还在继续扩大,如果需求到了一定大的时候,我们的供应实际上是相对稳定的。需求增加得太大,没有抛储了,我们的面积是有效的,我们的生产成本在不断的提高的情况下,这样就会导致一波牛市出现,这就是我的逻辑。



七禾网10、请问贸易战和天气情况,会是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吗?


陈涛: 贸易战是一个短期原因,不可能长期,至于天气原因,我今年在好几个会议上都有讲到。近几年,每年都有人在炒作天气,拉尼娜、厄尔尼诺,最后的结果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小,全球都基本上大丰收。但是恰巧今年谈的人少了,反而气候现在看起来是出现大问题了。


第一个我们看到南美的阿根廷,在收获季节,短短的十几天的降雨,产量从5700万吨减少到不到4000万吨,减少了30%以上的大豆供应量。第二个是中国的苹果,清明前后,尤其清明节后,一个霜降使我们所有的水果,不仅仅是苹果,都产生了巨幅的下降。接下来,我们是否会看到各地一些对农产品存在致命性的气候变化,一定是关注点。这些变化,无疑会对供应产业巨大冲击。那么,就可能会及早地触发这些牛市的开始。比如现在棉花为什么突然间涨这么大,就是由新疆的问题触发的。新疆的问题是不是能够影响棉花涨这么高呢?我觉得不会。但它在潜在的牛市形成过程中,通过气候这个触点使得行情提早开始发作,是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它预示着后面的供应短缺。因为抛储没有那么多,如果气候再出问题,消费又很好,就会产生一个牛市。我认为牛市的来临,首先需要供求方面特别好。农产品本身的供需比较脆弱,基本上需求略小于供应的前提下,这几个外因促使了行情提前到来。



七禾网11、您提出“全球的供应与收购方要开始新一轮的高价位博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陈涛: 对,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但原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首先,全球的大供应面积和单产都在提高。但如果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那么供应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高的价格,供应的提高是来不了的。 我们先来讲面积,可能需要如巴西等运距越来越远的产区来提供增加的面积和产量。那么,让它能够提供的前提就是成本必须得提高,因为它的运距要比原来大。第二,我们知道,这些年土地的成本都在大幅度上涨,美国的土地增加了300%,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降低成本?所以说这些东西, 如果我们需求大,甚至是超过供应量的需求,价格必须涨。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一些新的供应量出现。


我们都知道农产品之间是有一个比价博弈的。比如说今年棉花涨得很高,那明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就会多,这样一来,别的作物种植面积就会减少。小麦增加,玉米会减少,玉米增加,大豆就会减少。总面积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要想这些面积都提高的话,就得提高价格,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把更贵的东西生产出来。十年前,大豆的价格都在5块钱以下,现在是10块钱;玉米是在2块钱以下,现在是4块钱以上,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是通胀,其实不全是。 接下来通胀也可能是促使CPI各方面都上涨的另一个导火索。 但那些是宏观的东西,我们要关注,但是也不利空。现在很多东西都没涨,通胀带来的上涨往往是整体上的。就农产品来讲,近几年产品真正提高的地区都来自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美国的面积没有变化。



七禾网12、当前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大宗商品有看涨的预期,您是否认可,您觉得未来大宗商品上涨或下跌的依据是什么?


陈涛: 我并不认为所有大宗商品都存在看涨预,黑色、有色都已经涨了,它们再往上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 因为它的暴利,如果再往上涨,会对消费有影响,出现代替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是不可持续的。 反倒是农产品, 我觉得就 从比价来讲,是有空间的。 就像我刚才讲的,首先,是需求拉动了这次上涨的可能性,因为这些年没有什么涨价,这会带来一些新需求的产生,再加上我们能够供应的能力还是有限的。那么供小于求这个大的宏观面已经很清楚了,然后CPI、货币的供应量等等因素,导致它的价格是有空间的。



七禾网13、您精通于农产品的研究,农产品在中国大陆会受到诸如收储、补贴等政策影响,是否并不利于进行投机交易?


陈涛: 中国农产品这块还是比较敏感的,从国家层次来讲,还不是完全彻底的放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是巨大的。对市场而言,不管是基本面的研究,还是正常的消费或者供应,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配额问题、国内的补贴问题、收储和抛储问题,都可以瞬间把农产品的平衡表或者基本面进行彻底的改变。 这个影响肯定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基本面供需改变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没有人可以忽略的。


糖一说抛储就跌了,棉花抛储也会跌,油脂油料也一样。最后哪怕短时间内方向是反的,也没有关系。只要量够大,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以后还是会下来。反过来,你要突然去买了,像前几年的棉花,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棉花要高于国际市场五六千块钱?国内棉花全部被国家买完,市场就必须去进口,但是进口要配额。配额变成三四千块、四五千块钱,那你说这个行情还有什么可以交易的,就是配额的价格。那这些配额从哪儿来?只有国家有,你又不能印出配额来,那这个影响就太大了。



七禾网14、棉花自2010那波大行情后鲜有类似的行情出现,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涛: 2010年那波行情完全是基本面导致的,丝毫不必觉得稀奇或者不理解。因为200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所有商品都跌到了成本线以下,棉花更是一样。以美国为例,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美国的棉花面积减少了49%,在连续三年的减产以后,所有行业的上下游都没有库存。从纱厂到布厂,从服装厂到商店,都是空的。 在供应大幅度减少,供需完全不对称的前提下,爆发一波前所未有、百年不见的大牛市,是非常正常的。


我记得当时10月份,我在新疆,一个纺织研究所所长跟他们纺织理事会的成员说,18000就是悬崖,那时候已经涨到16000多了。我在那个会上告诉他们,18000仅仅是起点。因为供需关系是完全不对称的,供应太小,当需求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满足的。不可能满足的结果,导致了行情的大爆发。



七禾网15、之后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棉花的行情变得平平淡淡?


陈涛: 暴涨之后,一定会产生更大的生产量来满足你。同时,这个行业的替代品也出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种人造纤维,全都大幅度增加,棉花的使用比例出现急速下降,这对棉花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有其它行业的全负荷投资、生产,导致棉花作为纺织原料的比例从60%多降到了20%,可以说是降到了一个降无可降的地步。也就是说,刚性需求见底了,原来是见顶,现在是见底了。这些年,需求开始抬头。我们看到这几年市场非常平稳,效益非常好就是因为需求好。



七禾网16、近期也有一些机构在新疆地区进行调研,开始布局棉花的交易,您怎么看?是否有投资机会?


陈涛: 这次气候的变化,确实是市场变化的一个导火索,但不是根本基本面的转变,使这个市场有这么大的行情。 但是我们不能不接受中远期大格局行情的提前到来。提前到来的原因,不仅仅是未来会短缺。大家都在这上想,哪个农产品会出现问题。棉花可能最先出了问题,大家的激情就燃烧出来了。资金配合已经远远超出基本面的理解。基本面觉得太高了,因为棉花现在不缺。没错,今天不缺,缺的是未来,大家炒的期货就是未来。如果你是做现货的人,跟不上这种思维的话,受伤的就是你。 们不可能永远是对的,应该要相信市场、敬畏市场, 不能随时都顶着做,逆势做。



七禾网、所以您觉得棉花这一块近期是有投资机会的?


陈涛: 中远期一定是有投资机会的,且幅度不会太小。但是什么时候进场,什么时候会达到高点,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恶劣的气候是推动棉花行情的原因之一,但绝非主要原因。


大家都是憋着,都是看空,但是又都觉得未来是看涨。那前面,我们中国的供需关系非常充足,好了应该跌, 跌不动的时候 ,就说明市场前松后紧,前低后高。我之前一直在会上讲,看前面是弱,看后面是非常强,后面的强势把它拉起来了,前面跟着涨,这是被动的涨。这就导致了差价越来越大。我之前说前弱后强的时候,差价就300点,现在达到了800点。为啥呢?就是因为棉花今天是宽松的,拿到后边也不亏钱,因为后边是紧的。市场的效率和功能,使得供应和需求延后。延后的方式就是靠价格。价格价差,比如说正常的费用,从今年拿的棉花,到明年去使用,需要800块钱,现在只有300块钱,你不会要这个棉花,因为拿到后面还得亏500块钱。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费用来承担,使得这个棉花拿到后边可以用,这就是顺价。



七禾网17、除了产区状况、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大的宏观经济层面会对棉花有影响吗?


陈涛: 在我的理解中, 农产品对宏观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 棉花也是一样,影响不一定没有,但同样是低的。如果说有了CPI等,它也会有影响,但是正常情况下,最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本身的供需,或者基本面。工业品是随时可以调整的,农业品则靠年度来调整的。比如苹果,宏观面再怎么差,要是没有生产出来,想吃苹果的人去哪里买呢?



七禾网18、近期国内期货市场的“苹果”期货着实火了一把,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主力合约的价格上涨超过50%,您觉得这样的现象是否合理?很多人认为苹果还没到顶,您又怎么看?


陈涛: 我觉得苹果从基本面角度,要比任何其他的农产品的确定性大很多。 它的产量确实已经既成了事实。 那么 事实再往上涨的空间,顶在哪里,就是看你怎么去想象。 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非常的明显。以前10元买一个苹果,现在15元买一个苹果,对消费有多大的影响?问题是你能不能买到?如果目前仅仅是苹果,其他的水果都没有受影响的话,那代替品大家自然会想到。但是问题是,其他的水果可能比苹果还少,因为这次的霜冻冻的不仅仅是苹果。有人说可以吃进口的水果,但是国外的水果价格呢?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现在减产的幅度达到了50%,供需关系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七禾网、那您觉得价格上涨这么多,这样的现象合理吗?


陈涛: 这个现象肯定不能排除说资金或者投机者的一种火爆地推动,但是推动多高,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去框量。比如说我们减产5%,这个行情等于是6000,10%等于8000,20%等于1万,30%等于15000,没有这么个公式可以得出来。第一个,减少了多少,你没有办法去确定,我没有官方的数据。但是我们知道, 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肯定是减少,不确定中的确定就是减少, 减少的幅度每人看都不一样。所以你看全国的范围到底减产多少,你也没有办法得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也没有什么官方的数据可循。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炒的也就是瞎子摸象。因为它是一个新品种,缺乏调研,没有储备,进口也不太现实,进口的价格贵,可能需要10元一个。过往来讲,中国都是出口苹果的,突然变成进口,估计全世界也不够你进口。


至于这样的现象合不合理,市场说了算,但是在市场不确定的时候,它朝着一个方向,资金也朝这个方向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做空,肯定是有风险的。我认为苹果上面的空间还是有的,要是让我必须去选择,我会选择做多。



七禾网19、这次的中美贸易战对农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有些品种比如豆粕、大豆等迅速拉涨后又陷入了低位震荡中,这主要是什么原因?贸易战是否还会影响农产品?


陈涛: 首先我觉得中美贸易战,当初大家的理解就是对于大豆限量进口,或者是大幅抬高进口的价格,这是一个预期。实际上 市场肯定是高估了涨幅和影响。 因为不从美国进口大豆,南美也有很多,你从南美进口大豆,美国的大豆也可以卖到南美,或者卖到南美原来销售的那些市场。所以它是一个市场结构调整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方面涨价的问题。


第二,当初 我们看到美盘没动或者下跌的情况下,我们国内的油粕,尤其是豆粕暴涨,导致了油厂的加油利润是巨大的,或者是空前的, 这导致了所有的油厂都拼命的套保。我们回头看,这段时间进口的大豆数量并没有减少,实际还在增加,在大豆供应量巨大的情况下,粕不能存,油可以存,而粕的消费又不是很乐观,它的压力肯定大于油。我们再看这次上涨,粕远大于油, 粕的库存量是巨大的,同时又没法消费,那就只有一个方向——向下跌。


我现在担心很多油厂或者进口商买重了,买了双倍,就是他在担忧南美豆进不来的情况下,一定都去买了美豆,这大家都买了,使美豆的基差暴涨,一天涨了70美分。我南美豆可以洗单,可以退货,或者进来,我就都加工,我套到盘上去了。盘上给的利润巨好。我那个时候,可能要是90%的开工率,我可能弄到110%,我去买豆子,然后抛到盘上去,还是不亏钱。


所以到最后看到什么?美国豆照样往中国来,南美豆也都没少。所以导致了我们下面几个月到货量太大。这样的话,你豆子多了,你下面的油和粕也更多了,那你用得了吗?


至于说贸易战是否会影响农产品,我没有那么悲观。我倒是会担心,反而过来搞不好美国会有更多的东西进口到中国来。那么美国的东西进口多了,它的价格会涨,这个毫无疑问的。



七禾网20、特朗普政府的不按常理出牌已经导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多次黑天鹅事件,您觉得对现货贸易乃至期货投资上,应该如何来防范这一类事件造成损失?


陈涛: 我觉得特朗普他是最不像总统的总统, 他一切是以商业利益为前提的一些谈判,或者是交换。这个我们现在都已经看到了。他不会去做伤害美国利益的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我觉得要是对农产品来讲,我觉得我是利多的。利多在哪里呢?如果它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出口,导致它的库存会越来越低。比如说现在越来越明显看到,可能中国要买更多的美国的产品。那美国的期货更代表全球的价格的指数或者是方向。我觉得它如果卖得好,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棉花,为什么低于80美分很难,现在一直在84以上,就是因为美国的东西出口太好。


这时候你可以利用期现结合获利的最好机会,现货涨500,期货涨1000,那基差不是就扩大了500吗?这是不得了的机会。 对于现货企业,对于套保的基差交易,或者期现交易,这就是机会,一年到头甚至是十年可能也找不到一次这样的机会。


所以特朗普任总统,对做期现的来说是好事, 不懂期现的人,不会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波动会变成好事,但是你想它如果不波动,你的机会从哪里来?而且现货永远没有期货变化的幅度大。那么这个时候是你的基差交易最好的进场点,甚至是百年不遇的进场机会。



七禾网21、目前糖的现货价格已经低于生产成本,那这种情况今年还会持续吗?然后对于2018年,国内糖的总体的一个走向,您这边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陈涛: 糖一直低迷已经持续了一整年,印度的大量增产以及全球供应大于消费,但是 在现在这种低成本的区域,是做多的好机会,尽管很多人都在看空。 往往就像橡胶一样,他的反弹幅度会很大,就像很多商品,长期持续低迷,就会对产量有影响,消费会增加,接下来反弹就是早晚的事情,而且上面的空间一定要大于下面的空间。



七禾网、根据一些机构5月份广西调研的报告来看,今年的库存特别多。


陈涛: 越是这样的时候,库存就越多,所以它会有这么大的压力。越多的时候,越没人买,越少的时候,你看不到货的时候,存量越大。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有货,就叫隐性库存。你现在看见的糖是显性的,隐性库存很小。等到这市场要涨的时候,涨到没边的时候,比如说涨到8000、10000的时候,橡胶涨到30000的时候,所有人都有库存。越涨的时候,大家把钱变成现货,天天涨,他也不卖出。越不卖,存的越多,然后所有外边人,不做糖的人,不做橡胶的,都进来买货,都存着。等到存着有一天要卖的时候,因为市场平时看不到货,他们都买光了。等都要卖的时候没人买了,正好是个反向思路。你看到到处都是货的时候,往往就是因为谁也不买,谁也不存。谁愿意存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不存!好了,你也不存,他也不存,这货都在那摆着,这就是显性库存。等到一天爆涨的时候,所有人都来抢,很快就没了。



七禾网22、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内很多投资者开始更加重视基本面研究了,作为基本面研究的专家,您是否能提供一些研究的技巧或者建议?


陈涛: 这个市场真的不能排出谁的方法好,谁的做法更聪明更赚钱。一段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一段不同的盈利者,或者是他的不同的背景造成的。比如说资本强势的时候,大家跟着资本跑就对了。有的时候,但你资本跑到一定程度呢,供需关系又决定他的大方向,你也得考虑涨跌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出现。你凭什么先发现,凭什么知道呢,那基本面先知道。


基本面实际上就是费时费力,可能还不一定准确的一个做法。虽然现在信息可能比以前好很多,但是要搜集起来还是挺难的。那么你就要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很多的调研。比如傅海棠这次调研苹果,第二天他就去了产区,后来行情证明,他获得了最好的一个效益。在现在的关键时间点他又去了新疆,开始调研棉花。而且现在市场的沟通信息,传播交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你稍微晚一步,或许就错过机会了。还有时候你相信了,可能就得手了,不相信也就错过行情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近期的苹果和棉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