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助理出走了。”
知名作家艾明雅在朋友圈晒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北京采访艾老师时,我们聊到年轻人的职场问题,她无意中说起助理离开的情景:
“她强忍着眼泪,抱怨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这一次,我没有安慰她,而是转头就走,那天我要飞北京,有个重要签证要办。随后在出租车上,我收到了一封声泪俱下的辞职信,那个瞬间,简直失望透了。这些年轻人是怎么了?”
助理的离开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都在流失年轻人?
是什么让年轻人轻易放弃工作?
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之中?
总结过往与年轻职场人打交道的经历,艾老师犀利分析出90后新鲜人的职场痛点:
-01-
爱幻想,却不愿付出过程中的辛苦
建议:认清剥开光鲜亮丽的外壳,职业的本质都是压抑愤怒过后继续做事,这并不可耻也不该为此痛苦。
艾老师说,很多年轻人在同她聊到梦想的时候,落到最终,她们想立刻拥有的生活都是有钱,光鲜,有时间等等这些大多数人在四十几岁都难能实现的生活状态。
“她们活在幻想之中,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坚持认为自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过去我会不断地提点下这样的年轻人,因为很担心她们会为自己的幻想买单,换几份工作,继续冲动离职,生活费跟不上,一定会陷入低迷的自我怀疑状态,这样根本不需要有人打击,自己会自然而然地掉入低谷。我想对她们说,只有从这个低谷里痛定思痛走出来,才会获得职场的第一次成长。”
对于年轻人而言,幻想不仅存在于理想的生活状态中,也存在于对职业的期待之中。
自由作家在外人看来是个光鲜的职业身份,不少年轻人正是因为对自由业者有美好的向往和崇拜,所以想要跟着艾老师工作学习,她们简单的把自由业者定义为无拘无束,又有钱赚,但这也只是美丽的幻想。
自由作家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
“离职出来成为自媒体人,意味着你要当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助理,还要当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的财务,可想而知自己的工作量会加大多少倍。”
“大多数人所谓的单干并不是一个人干,而是不要被管,要自己干好,就要找伙伴,只要有超过三个伙伴,大家便会有自己的情绪想要向你发泄,会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意见,处理这些,其实比上班工作要累得多。
讲述自己接受采访这一天时,她讲道:
早上七点钟的专车赶赴机场,路上接到电话说女儿不要去幼儿园,哭着找妈妈,在途中要放下一堆未处理的工作来安慰女儿。
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因为项目拖延批评了自己,自己藏着委屈,看着工作室这边有三十多个人的消息没有回复,下午还有两个稿子要赶。
这样忙碌且充满焦虑的生活几乎成了日常。
“这就是你们所看到的朋友圈里光鲜靓丽看似霸道总裁的一天。掰开了,还是在疲于奔命地干活。”
可见,任何表面的光鲜亮丽都只是职业本身的广告,背后都藏着职业的本质:无数次压抑愤怒之后,继续做事。
-02-
没有责任心,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建议:职业的圈子很小,名声是一辈子的财富。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喜欢乱立flag,答应的事情不做,情绪化陷入自我否定之中,焦虑影响身边的人,没有责任心等等这些不良心态和做事方式,正在让她们内耗自己的才华。
面对一些离职的伙伴们扔下的烂摊子,艾老师回忆起自己二十五岁因选择结婚而退出职场工作的时候:
“我是一个离职时,连垃圾袋也要给老板套七层才会离开的人,很怕给其他的人添麻烦。但是不少的年轻人想的是自己怎样及早离开这份工作获得自由,逃避所换来的自由都只是短暂的快乐。”
“一个给老板带来无尽烦恼,留下不好印象的人,当有人向老板们谈及这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什么?负面的信息一旦传播出来,将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她见过不少朋友的助理们工作一段时间后,频繁找老板倾诉自己的负能量,面临的困惑。
这些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这样经常性的负面情绪会把自己搞崩溃,传播出去会让老板跟着崩溃,老板不会轻易崩溃,可能会带来内心的疑虑:你的工作能力是否可信?
这种无形之中的印象也是在折损年轻人的信誉和能力。
职场的圈子很小,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所做的每一件事也同样会被扩大传播。
常怀警惕之心才是保有责任感的源头,肆无忌惮的代价就是在封闭未来的出路。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名声便会成为蜕变的最大阻碍。
-03-
过于敏感的玻璃心正在内耗掉年轻人的优势
建议:钝感心才是职场的正道。
“有才华的人太敏感,这种敏感用错地方,就是一种内耗。”
想起自己工作室之前一位年轻伙伴的离职,艾老师说,对方一直处在莫名的自我焦虑中,不断怀疑自己哪里没有做好,抱怨自己能力不行。
她当时还在鼓励这位年轻的同事,说她是打败了60个人的简历才得到了这份工作,应该自信,至少要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可是对方纠结了几天之后,还是离职了。
“后来我仔细分析了这些焦虑的年轻人,发现她们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内耗,她们会想这件事没做好是自己的责任,老板怎么看待她们,同事怎么看待她们,这些无形之中都为她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让她们焦躁且自我怀疑。随后,她们会想如果老板让我走的话,我会很难堪,所以我自己主动要走。这分明是被自己的思维逼离职的,这样的年轻人会陷入不断浪费自己才华的过程中。”
钝感心,是艾老师在职场中提倡的最好品质。钝感心的来源便是硬着头皮把事情做完。
谈及自己的职场经历,艾老师坦言自己也会被上级骂,当众被骂的难堪她感同身受。但当时想的不是放弃,而是“先把工作做好再说”。
正是这样的钝感心让她在职场中坚持一份工作很多年,并且逐渐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
“太多年轻人的问题是聚焦在情绪上,没有专注于工作本身。在老板没有炒你鱿鱼之前,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才是升职加薪的王道。”
-04-
聚焦在职场外围的成长,抓不住工作的重点
建议:认清工作的重点是做事的结果。
职场课程疯狂崛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职场新鲜人把目光聚焦在人际交往,沟通方式,如何搞定老板等职场外围的厚黑学上,渐渐忽略了职场的核心本质:做事的结果。
回想自己遇到的成事者们,艾老师发现,这些人都很擅长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却不陷入自责,事情没做好,他们关注的是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而不是把责任和原因归结在外部环境和其他人身上。
而不少焦虑离职的年轻人都在寻求外部的原因:老板没有告诉我,对方没有做好等等,这样不正确的心态会让她们充满抱怨,自我施压,找不到做出结果增加自信的真实办法。
最后只能告别这段所谓失败的职场经历。
是什么让年轻人进入职场之后抓不到重点?
艾老师发现不少前来咨询职场问题的年轻人,都存在两个高频的困惑:
自己要做什么?
自己选择这个正确与否。
这两大困惑深刻揭露了她们的问题:过度聚焦情绪,而不聚焦本质。
“太多年轻人都在关心自己的情绪,她们辞职,旅行,写心情日记,学习职场厚黑学,这样的状态问多少遍自己要做什么也是问不出来的。她们在拖延。”
“她们经常会赌选择,不聚焦在把事情做对上,而是选择正确与否上,这一点是很错误的,是对待职场的意淫。”
“实现目标很简单,聚焦在做事的结果上,聚焦在过程中技能的提升上,这件事十有八九都会实现,但是她们却经常在外围盘旋,交往啊,心情啊,沟通啊,从来没有深入到实践,坚持这一步中去。”
老板也好,社会也好,关注的是做事的结果,也只有好的结果和真正过程中积极学习积累下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让一个人充实自信,相对于精通职场厚黑学的人,一个做事有好结果的人才是职场中更具价值的。
-05-
不会给自己做减法,又不想做简单的事
建议:分清自我认知与客观评定的区别。
咪蒙的文章《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中讲述了自己的实习生因拿外卖委屈哭泣的事件。充分暴露出年轻人的职场心态问题:不想做简单的事。
在职场进阶这条路上,艾明雅讲述了这样一条进阶法则:
“一个公司里,资历最浅的人,她们业务不熟练,对于公司的实操性价值贡献最小,时间最不值钱,所以简单的事交给她们去做,对于公司整体运作而言,最高效。
但如果做这些简单事情的人能够积极一点,比如上午出去买咖啡,抽出时间去了解学习业务,增加岗位的技能学习,慢慢,她的价值就增加了,她的时间会变得值钱,这个时候,买咖啡这种简单的事情就会交给资历更浅的人去做。
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晋升的过程,简单的事是检验客观价值的一个标准,就算是璞玉未打磨的时候在现实中也是一块石头而已,了解自己的客观价值,有利于找准自身真正的社会的位置,积极学习进取。”
-06-
把同行和同事想的太坏,孤立自己
建议:个体的同行不会逼死同行,打败你们的是时代,职场中的资源非常重要。
资源是职场工作的一笔核心财富。
没有积累起资源的人,会在职场中慢慢被淘汰。
“最珍贵的财富是同行以及行业资源,因为做这件事情而结识了这样一批人。日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些人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都会是你的财富。
比如有一天,微信不行了,可以去做视频,视频不行了,又可能衍生出新的信息渠道。
我们这些人还是可以去向另一条路发展,真正打败我们的也不是个体的同行,而是一个时代,所以面临时代的更替,更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一定要团结。”
年轻人的职场问题始终是社会关心的热点,在职场这条路上,年轻人没有捷径,每个人都是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