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和实用性是购买产品的核心驱动因素。目前已知AI眼镜中售价最低的是“闪极AI拍拍镜”共创版,仅需999元;华为智能眼镜2售价约为2299元;全球销量最好的Ray-Ban Meta定价在300美元至379美元之间。
成本方面,以Meta为例,根据维深wellsenn XR的拆解分析以及基于当时市场行情调研统计,一代(Ray-Ban Stories)和二代(Ray-Ban Meta)智能眼镜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分别约为155.7美元和174美元,其中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于主板和芯片。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AI眼镜的价格被“打下来”,使用场景便会“提上日程”。
目前来看,国内入局AI眼镜的方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以华为智能眼镜为代表的音频AI眼镜。这款眼镜没有摄像头,也没有显示屏,只能支持语音通话交互、听音乐等功能。由于技术门槛低,产品具备相当成熟度。
“整体感受智能化程度一般,主要功能类似于眼镜形状的蓝牙耳机,最多使用场景是听音乐和接打电话,续航大概八九个小时。”消费者小袁(化名)向《IT时报》记者表示。
第二种方向是音频+摄像头,以最近官宣的“闪极AI拍拍镜”和“小度AI眼镜”为代表。这类产品的亮点在于具备AI记忆功能,例如通过眼镜摄像头记录停车位、门牌号等,AI能随时调用记录的信息与用户交互。
第三种是音频+摄像头+显示,得益于AR技术优势,Rokid Glasses是该类型的代表。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认为,AR眼镜和AI眼镜会共同存在一段时间,但布局AI眼镜的厂商未来也会在视觉上做加法,AI眼镜必然会具备显示功能,并集视觉、听觉、记录于一体。
2024年9月举办的Meta Connect 2024开发者大会上,除了展现Ray-Ban Meta视频录像、实时翻译、语音交互等功能外,扎克伯格还提到AI眼镜的另一个应用场景“be my eyes”(做我的眼睛),即通过佩戴AI眼镜,将盲人、视力低下人群与视力正常的志愿者连接,志愿者利用眼镜摄像头实时观察周围环境,并用电话告诉视障人群,实现“视力共享”。
尽管目前AI眼镜的智能化程度还离不开人类志愿者的辅助,不过可以畅想的是,未来当AI的视觉识别速度与精准度能与人类无异时,AI眼镜也将有可能成为视障群体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