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猜测:迷路
13-14日,当地小雨,大雾弥漫,再加上哀牢山地形险峻复杂,树枝、溪流、深沟……迷路
的概率很高。从他们在树上做标记的行为来看,生前已经迷路了。
但迷路不会导致四人遇难,迷路后有很多自救的手段,他们也有足够的食物补给和防身工具,迷路不足以致命,我们一定要找到致命的因素。
人类致死因素里,有几个“3”的速记原则
缺乏食物,3周死亡
缺乏水源,3天死亡
失温,30分钟死亡
窒息,3分钟死亡
由于他们是在1天之内全部死亡的,原因只可能是失温或者窒息,没有其它可能了
如果是窒息的话
我猜测他们遇上了云南的瘴气
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一般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
气,短时间可以令科考队员毙命。哀牢山森林的郁闭度很高,被瘴气毒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瘴气的概率低,听起来像武侠小说或者盗墓小说,我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失温死亡,
和今年刚刚发生过的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赛遇难21名选手的事件如出一辙。
哀牢山海拔较高,日夜温差大,有风、有雨,有雾,全身湿透,失温的概率很大,如果找不到山洞、树洞之类庇护的话,单靠野外生火是无法过夜的。
人体核心温度37℃
环境温度只要低于20℃你就受不了了
我当时在宁海的山里重装露营
携带的睡袋温标是0℃
但是抗不过山区
8℃
的夜晚
也经历了“失温”
那时候我还没实际接触过这个概念,只是觉得为啥“水很暖”?我开心地叫队友过来探探这“神奇的暖水”;我们队长兴冲冲过来一探,妈呀!这么冰的水你竟然说好暖和?小姑娘你的手怎么了?
当确认我的身体温度后,队长就拿鹅绒睡袋把我裹成了粽子。说“你失温了。”
我的手没办法拉拉链了,找不到协调性,走路也跌跌撞撞的老摔跤;而且很快我既感觉不到水热也感觉不到水凉,因为我的手没感觉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失温”
8℃的天气,二小姐却要在宁海的山里被冻死了,要靠温标达到-20℃的鹅绒睡袋才能拯救,难以想象吧?可这就是我的真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