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对俄罗斯的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围堵和打击。直至今日,相关制裁措施仍在不断升级。在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金融机构面临制裁合规层面的严峻挑战。
《关税法》已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取代现行的《进出口关税条例》。本次《关税法》立法,主要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税收法定原则”和《立法法》有关“税收法定原则”的具体规定,将行政法规《进出口关税条例》升格为法律位阶。为此,在总体法律制度上基本沿袭原有规定,但也结合海关近年通关便利化改革成果、国际贸易新业态及国家发展和安全等方面,作了诸多调整和完善。
... ...
小编特别整理了国际贸易文章合辑,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
中美高科技竞争:美国BIS 2024新规对
中国半导体与AI领域的新一轮限制
2024新规旨在进一步阻碍中国“自主可控”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对先进制程晶圆厂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施加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并全面限制高带宽存储(HBM)芯片对华销售。与此同时,在许可证审查政策、成熟制程许可例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试图在同盟国家的利益与美国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本文从法律规定及政策意图的角度出发,对2024新规进行解读,共同探讨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作者:汤伟洋 蔡娟琦 王丝雨
方一诺 宋思贤 李思伦
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出台,开启了我国出口管制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2024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将于12月1日起实施。
结合我们的合规实操经验,我们对《条例》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合规要点,推进合规工作。
面对美国涉军清单制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以诉讼方式尝试从清单中移除。2024年,禾赛科技和中微公司先后向美国法院起诉,要求撤销美国国防部于2024年1月31日将其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的决定。据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决定将禾赛科技从CMC清单中移除,这无疑为中国企业通过诉讼方式从涉军清单中移除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通过梳理和分析近期涉军清单诉讼案例中的争议焦点,以期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启示。
某跨国药企“员工倒药”传闻
与药企走私犯罪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近日,一则关于某跨国药企内部员工倒卖未在国内上市药品(“员工倒药”)被调查的传闻沸沸扬扬,有分析人士称该事件被定性为走私目前正在接受刑事调查。“员工倒药”缘何会构成走私,如何应对此类事件并最大化减少给公司在华业务带来的冲击一时间成为业内热烈讨论的话题。
“三权分立”的新平衡:
Chevron原则的终结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2024年6月28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Loper Bright Enterprises v. Raimondo (Relentless, Inc. v. Department of Commerce) 案中作出重要判决,根据《行政程序法案》(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法院在决定行政机构是否在其法定权限内行事时,应当保持独立判断,法院不得仅仅因为法规含糊不清而听从于行政机构对法律的解释。据此,最高法院推翻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hevron案判决,已有40年历史的“Chevron原则”宣告终结。
最高法院的判决重新审视了美国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边界,或将对美国现行法律体系产生有力的冲击。同时,在美国“行政主导”国际贸易规制领域中,Chevron原则的终结也将对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广泛的影响。
针对美国国土安全部2023年6月9日将纳思达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列入《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项下的实体清单一事,纳思达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宣告其被列入UFLPA实体清单的行政决定违法并撤销该行政决定。
本文将梳理和分析纳思达公司的诉讼过程,以期为中国相关企业在应对美国执法行动时提供应对思路。
2024年4月24日,《2024国家安全紧急拨款法案》(Making emergency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September 30, 2024, and for other purposes)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该法案出台了多项对中国等 “对手国家”的数字科技行业的限制措施。此外,美国国会众议院正在酝酿《加强关键出口海外限制国家框架法案》(Enhancing National Frameworks for Overseas Restriction of Critical Exports Act,ENFORCE法案),意图通过对大模型进行出口管制的方式进一步制约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上述法案的介绍,为中国数字科技行业企业提供风险提示及建议。
聚焦“强迫劳动”
—— 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强迫劳动条例》
2022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委会”)发布了《欧盟市场禁止适用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提案(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n prohibiting products made with forced labour on the Union market,2022/0269(COD),下称“《欧盟强迫劳动条例》”或“《条例》”),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已就该《条例》文本达成一致,欧洲议会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通过。《条例》后续还需要经过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并在官方公报上发布后生效。欧盟成员国需要在生效后三年实施。
本文将梳理《欧盟强迫劳动条例》的主要内容,以期为中国相关企业提供应对思路。
新制定的《关税法》已在不久前公布,并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取代现行的《进出口关税条例》。本次《关税法》立法,主要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税收法定原则”和《立法法》有关“税收法定原则”的具体规定,将行政法规《进出口关税条例》升格为法律位阶。为此,在总体法律制度上基本沿袭原有规定,但也结合海关近年通关便利化改革成果、国际贸易新业态及国家发展和安全等方面,作了诸多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结合过往经验,对这些调整和完善的新内容如何理解和适用进行分析,供相关企业参考。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对俄罗斯的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围堵和打击。直至今日,相关制裁措施仍在不断升级。在这一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金融机构面临制裁合规层面的严峻挑战。2023年12月22日,拜登政府发布第14114号行政令,授权财政部对协助特定涉俄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机构的合规义务及制裁风险。
本文将结合对俄制裁规定及执法趋势,对金融机构处理涉俄交易面临的实践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制裁合规相关思路。
“碳中和专项基金”是君合律师事务所与北京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