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窗口指导并不局限于大行,信贷投放仍处高位,银行投放冲动较为强烈
记者 韩祎 吴红毓然
多家研究机构预测,1月份信贷投放将维持高位,约在1.8万亿到2.2万亿之间,略低于去年同期2.5万亿元的天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是银行在2017年1月下旬信贷投放踩了“急刹车”的结果。
据多位银行人士及研究机构透露,今年1月中旬,央行就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该窗口指导仍在持续。春节过后,一家城商行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2月该行仍在控制信贷投放节奏,要求部分分行暂停放贷。
“目前看,企业有信贷的需求,银行也有信贷的冲动,所以信贷处于被动压缩的阶段,债券市场可能首先受到冲击。从节奏上看,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博弈未必短期内能见分晓,我们估计后期央行可能会采取力度更大的紧缩工具。” 华创证券债券研究团队2月8日晚发布的报告指出。
多位银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央行从一月中旬开始,就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银行控制信贷投放的规模,而且此番窗口指导并不局限于大行。在此背景下,信贷投放却仍然处于高位,可见银行投放的冲动较为强烈。
春节过后,一位城商行人士向财新记者反映,进入1月之后感觉到信贷规模非常紧张,春节后的第三个工作日起,总行要求一概不予放款。“这次的要求偏向于临时性质,但是再这样‘指导’一个季度,估计许多开发商就撑不住了;靠传统存贷差来盈利的银行也要吃不消了。”
中金研究指出,1月份最后十天的信贷压缩现象很猛,预计超过1万亿元,甚至1.5万亿元。假如按照这个逻辑,加上被压缩的部分,今年1月信贷投放不仅是天量,且远超去年同期。
也有银行人士分析称,压缩信贷是受到央行MPA考核的影响。一位股份制银行风险部负责人对财新记者表示,央行MPA考核监管不再是过去存贷比的简单指标,对流动性、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都有要求,银行自感不适,在规模上进行调整也是很正常的。
银行往往在每年的1月份冲高信贷投放,抢占优质项目,2016年银行在判断利率会持续走低时,更是将“早投放早收益”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2016年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达到了2009年有记录以来的单月最高——2.51万亿元。(见财新网“2.5万亿贷款投向何处?政府加速加杠杆”)
据华泰证券金融研究团队预测,2017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1.8万亿元-2万亿元,具体结构为:大型商业银行约55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约6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及邮储银行约2500亿元,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约4000亿元-6000亿元。
中金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预测,2017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略低于市场预期的近2.4万亿元,约为2.2万亿元,但也仅次于去年2.5万亿元的天量投放。其中,零售贷款新增600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说明按揭仍维持良好投放趋势。
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一结果或受到2016年底按揭住房贷款收紧政策的影响。去年年底,部分银行在央行的窗口指导下,控制按揭贷款的审批和放款速度,很多业务转到了2017年年初释放。
前述中金研究团队预测,2017年1月对公贷款新增投放1.6万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但由于票据贴现今年呈负增长,“可能是历史上对公(贷款)投放最多的一个月”。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对财新记者表示,2016年底该行风险资产上得很快,行内也在摸底看是否属于实体经济真实回暖。据财新记者了解,政府层面,有地方对制造业贷款下滑明显表示忧虑,在2017年则下达了制造业贷款不得低于30%之类的硬杠杠,这也成为了银行加大力度投放对公贷款的原因之一。■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财新网App5.0版本炫酷上线,更好的内容,只为最好的你!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