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完好的白菜,放进变质的泡菜水中,最后也会腐烂。
想让孩子优秀上进,父母要先修正自身,为孩子营造好的成长氛围。
——鹿妈
记忆力差、逻辑混乱、做题速度慢......
孩子不是不聪明,只是大脑还没“开窍”
7月18日
早上
9:30
,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
《最强大脑》嘉宾攸佳宁
教你如何科学开发大脑,让孩子越学越聪明
▽
▽▽
作者 |
贝霞
一个家庭里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家庭的气氛和运势。
我们都想着刻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让他一生受益,却总是容易忽略那些不经意就影响孩子的坏习惯。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和大家一起看看,家庭里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放松的地方,于是成年人在工作上积累的疲惫和消极情绪,回到家里就会直接释放出来。
下班到家看到一屋子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因为一个心爱的玩具坏掉了坐在地上哇哇哭,你忍不住直接吼起来:
“整天就知道哭,不就是一个玩具吗,有什么可哭的?”
孩子的哭闹是有原因的,你要做的是清醒地认识到你此刻的坏情绪不是孩子的哭闹导致的。
在孩子看来,他为失去心爱的玩具而哭泣的行为需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在你以粗暴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的同时,他也学会了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强加在别人身上,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和朋友约好了休假一起出游,朋友临时有事去不了,你只好自己一家人按原计划出门。
可是一路上你都在抱怨:假都请好了,他不去,很多计划好的事情都得改,太闹心了,以后再也不和他一起玩了!
人人都喜欢凡事按计划进行,然而,凡事都可能会意外,一旦事情不按预计的方向走,你是如何应对的?
满腹抱怨只会让孩子学会怨天尤人,而不是学着妥善处理突发状况。
地面太滑摔了一跤,他疼得哇哇直哭,你却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反而不停地埋怨孩子走路不长眼睛。
明明是你做错了事没有及时补救,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却让孩子来背锅。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家里,推卸责任都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某天下班回家,你正好看见奶奶在追着给孩子喂饭,你一把抢过奶奶手里的饭碗,一边大声命令孩子自己好好吃,一边指责奶奶不听你的话,总是给孩子喂饭。
你就是这么惯孩子的,今天我是看见了,我看不见的时候不知道惯成什么样。
而事实真相却是孩子端着饭到处跑,奶奶怕他把碗摔了,正好从孩子手里拿过来,要劝孩子坐回到餐桌前吃饭。
从来不听对方怎么说,也从来不管事情依据如何,只顾着把自己所想表达的一股脑往外倒。
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猜疑,也不是单方面输出,更不是吵得不可开交,而是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对方的理由。
遇到问题武断下结论,不沟通具体过程,孩子只会从你这里学到意气用事。
还没等孩子认真回答,你就转身进厨房忙着做饭,收拾屋子,全然不顾孩子是不是真的“有故事”要和你分享。
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假装很关心孩子,我们的行动却在告诉孩子:
真正关心孩子,请抽出时间全身心投入地去和孩子交流,哪怕只有五分钟,确保你的这段时间完全属于他。
一到家庭聚会时,你就喜欢表扬别的孩子如何优秀如何出众,再顺便“谦虚”地说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你从来看不到孩子在被比较时的失落与自卑,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得到父母当众的表扬,这种表扬和肯定是他自信的来源。
总是被父母用来和别人做比较的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
教孩子扬长避短,成为更好的人,比教会孩子嫉妒别人要好得多。
孩子考试前,你向他许诺:
“考完试了妈妈带你去游乐园玩!
”
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考完试,期待着快乐的游乐园之旅时,你却一口回绝他:
孩子最初的道德观来自于父母的行为塑造,一个经常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家长,养不出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一个连最基本的信用都不讲的人,他甚至很难社会上立足,更别说发展自己。
你却拉着孩子左冲右突在人群中杀出一条路来,全然不顾自己的插队引来的阵阵骚动和不满。
孩子跟在你身后,茫然地看着这个无序的世界,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恶意,你正是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的始作俑者。
也许你正得意于自己“先人一步”,可是你的孩子学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择手段,哪怕是这些手段深深地伤害到他人的利益。
你不屑地回答:“你们去看就可以了,妈妈很忙,爷爷奶奶有什么可看的,他们又饿不死冻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