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范儿
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德国机场突发电脑系统故障# ... ·  昨天  
新浪科技  ·  【#苹果推出蛇年特别款AirPods4#】#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爱范儿

Moto Z / Z Play 体验:智能手机趋同化之中的一股清流 or 泥石流?

爱范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9-19 21:01

正文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前面板开口丑得最理直气壮的一款手机了。
(今年 6 月份在联想 Tech World 技术大会上联想展示的 Moto Z)
这是爱范儿(微信号:ifanr)在今年 6 月份的联想 Tech World 大会上见到 Moto Z 时候的第一印象。在 3 个月后,联想正式把这款在美国发布的机器带回了国内,并且还同时发布了一款入门机型 Moto Z Play。
(Moto Z Play)
不过在拿到国行版 Moto Z 和 Z Play 之后,我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观点。比起简单上手时局限于关注外观和做工,在经过将近半个月的使用后,我对这两款机器有了新的体验与思考。
黑色面板掩盖了放肆的传感器开孔,Moto Z 还是一部在外观上拿得出手的旗舰机
(黑色为 Moto Z,白色为 Moto Z Play)
在发布国行 Moto Z 时,联想很聪明地只发布了黑色版本。黑色的面板掩盖了正面的 9 个开孔,第一眼看到后,并没有之前看到白色面板机型时,分分钟想吐槽外观丑的冲动。搭配边缘弧度较大的 2.5D 玻璃,Moto Z 在熄屏时的正面观感一体性很好,质感也不错。
当然,黑色的面板仅仅是掩盖了开孔,其实在 Moto Z 上面,还存在着多达 8 处的开孔:一个扬声器、一个前置闪光灯、一个前置摄像头、3 个激光传感器、两个麦克风小孔。其实人们早已适应了屏幕上部的摄像头和扬声器开口。吐槽主要来源于 Moto Z 下方的两个传感器。事实上,这 3 个传感器对于 Moto Z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左为 Moto Z,右为 Moto Z Play)

Moto 系列手机一直有一个挥手亮屏的功能,用户无需真正触碰到屏幕,只要在屏幕上方挥手,屏幕就会显示时间和通知。这样的操作逻辑刚开始看起来有些无用,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有再也回不去的感觉,对于用户来说,手机就像活的,随手一挥就能与你交流。而这个功能,就是通过前面板的多个传感器实现的,好在联想这次在国行 Moto Z 上采用黑色面板遮挡住了传感器,实现了外观和功能的平衡。

爱范儿也收到了一台 Moto Z Play 的白色配色评测机,虽然白色配色的 Moto Z Play 正面开口也没有预期中多且难看,但是没有在前面板添加传感器的 Moto Z Play 也失去了 Moto Z 挥手亮屏的功能。

虽然正面观感并没有受到传感器多开孔的影响,但是 Home 键位置造成的 “多下巴” 问题确实会造成使用上的尴尬。只有解锁、锁屏和支付功能的 Home 键虽然放置在机器正面用起来十分方便,但占用了不少底部空间,稍显浪费。如果日后联想能通过软件更新加上类似于 ZUK 的 Home 键多功能支持,会让指纹识别器更加实用。

Moto Z 和 Moto Z Play 的背面设计几乎完全一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明显突出的摄像头和背面底部的 16 个磁吸式 pin 点。

如果单看摄像头突出的机身背面确实算不上好看,尤其是当 Moto Z Play 机身厚度已经有 7 mm 时,依然凸起的摄像头让人在刚上手时有些崩溃。好在 Moto 的一系列磁吸式模块以及背壳在装上后可以抹平摄像头凸起,放在桌子上也不会出现 “跷跷板现象” 了。

说 Moto Z 还是一部在外观上拿得出手的手机,源于其整体质感。5.2 mm 的机身厚度无论在握持感和观感上都十分有冲击力,正面玻璃与极窄的金属边框过度很平顺,不会出现割手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比起目前大部分手机都长一脸,Moto Z 与 Z Play 也算做出了自己的个性化外观。至于这样的个性化外观究竟好不好看,就是消费者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整体表现达到了旗舰机水平,模块化很酷但你不一定真正需要
骁龙 820、4GB RAM + 62 G ROM,单从硬件性能上来讲,Moto Z 绝对能达到旗舰机的水平,Moto Z Play 骁龙 625、3GB RAM + 64 ROM 也达到了中端机的平均配置。毕竟在当今的手机市场,配置和性能对绝大多数的旗舰机都不是问题,至于采用骁龙 625 的中端机也大多主打 “够用就好”,关于性能的部分就不多赘言。

Moto Z 和 Z Play 的系统界面与原生 Android 几乎相同,仅仅做了一些细节调整,原生系统简洁流畅的优点被保留了下来。拍照界面也与 Android 原生几乎相同,没有各种复杂的 “美化模式”,成像效果不错,在 DXOMARK 的评分标准下,Moto Z 还拿到了 84 分的较高分数。在光线充足的白天,白平衡准确,画面的整体观感不错,但在夜间 Moto Z 通常会通过低快门速度来提升画面整体亮度,很容易拍虚。

(Moto Z 日间样张)

(光线不佳时 Moto Z 样张)
再来说说最受人关注的模块化部件。联想此次共发布了 5 个拓展模块,一款单独装饰性的背壳,和 4 款功能性的模块。不得不说,这几个可拓展模块确实很酷,通过磁吸的方式能直接在手机上使用。尤其是电池模块,在这将近半个月的体验中,我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至于哈苏模块,JBL 音响模块还有投影模块,我认为虽然用起来很酷,但整体还处在相对比较鸡肋的阶段,毕竟在同样售价下,完全可以买到能兼容更多设备的蓝牙音箱、微型投影仪甚至是外接镜头。

在发布会上联想表示将会让接下来 3 代手机都支持之前的模块,这也就意味着你花大价钱买来的模块不会在手机换代后就完全无用,这显然是个实用的好思路。

另外联想官方也开放了 Moto Mods 的设计平台,这样能让更多的开发者来开发更多功能的拓展化模块。这样的磁吸式模块思路,比起可能已经被撤项的完全模块化手机 Google Project Ara 和年初发布的靠 “换下巴” 增加新功能的 LG G5 更容易落地现实。
延续工程师文化的  Moto Z 是智能手机圈的清流 or 泥石流?买或者不买?

对于 Moto Z,联想给这个手机的定调就是:它是用来颠覆传统手机的,以及这是一个有创新性质的手机产品。
既然要探索新道路,就意味着,市场对于这款设备的评价就一定毁誉参半。单就 Moto Z 外观来说,在体验的这半个月,我给很多人看过这款手机,评价分化相当严重,中立者甚少,要不就觉得这样的设计很酷很前卫,要么就是连看都不愿意看上一眼。

硬朗的机身外观,颇具极客范儿的拓展模块,让 Moto Z 和 Moto Z Play 成为了一款很有极客倾向或者说是工程师文化的一组设备。尽管会显得摄像头凸起格外严重也要把整机做到尽可能薄,尽管圆形和椭圆形明显更加美观,但为了更好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也要把指纹识别器做成方形并放在前面。

至于买或者不买,如果你相信在发布会上联想所表示的 “拓展模块支持 3 代产品” 的承诺以及模块化手机的未来,Moto Z 倒是个在当今智能手机趋同化大问题之下的个性化选择。并且即使不使用任何模块,Moto Z 的配置也能算得上一款不错的旗舰手机。

如果你每年都会更换自己的手机,并且很在乎每一代间手机外观上的变化,在购买 Moto Z 就要考虑清楚,毕竟支持现有的磁吸模块就意味着接下来的 Moto 手机外观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最后,在体验 Moto Z 的时候,超薄的机身让我回忆起了当年备受追捧的 Moto RAZR,Moto 的工程师文化还在,只不过,如今手机市场上,能做出像 RAZR 一样爆款手机的公司,早已不是 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