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钱币收藏的人来说,三版
2
元
“
车工
”
是茶余饭后最喜欢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
车工
”
的增值神话。
实际上,“
车工
”
的存世量适中,并不是特别稀有的品种,什么原因造就了它的财富神话,两个字
——
消耗。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横跨35
年,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虽然发行时间长,但总体的发行量都不是特别大,其中
2
元是作为辅币发行使用,发行量和
5
元,
10
元相比自然要小很多,
1
元由于是小额货币中的龙头,是小额流通币的主力。
也就是说在三版4
个元为单位的币种中,
2
元的存世量是最少了,当三版退出流通之后,由于其价格低廉,又恰逢改革开放,礼品消耗巨大,大量的配册需求,逐步推动了车工的不断上涨,这是由于供求关系引起的,从而造就了车工的神话。
历史不会
简单的
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四版最大的消耗仍然是配册消耗(当然还有不断增加的收藏人群等其它消耗)。但是四版和三版相比增加了
50
和
100
元两枚大钞。配册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大四
、小四、小小四。
大四的筋币是
8050
,
8050
是四版的龙头,钱币圈基本一致认同,目前大四由于价格较高,消耗有所放缓,但是
8050
龙头就是龙头,地位不容撼动。
重点说一下小四和小小四,据业内人士推算,每年小四的消耗量大约是3
00
万册左右,小小四由于价格更为低廉,每年的消耗
也不少
了。抛去
50
和
100
两个大钞,再抛去三个角币,这里重点分析一下
4
个元币,
961
、
902
、
805
、
8010
,
这四个品种都是好品种,抽丝剥茧,
961
的存世量的确要大一些,整件,整条的卖盘并不鲜见。现在剩下
902
,
805
,
8010
三个品种了,
902
是绝版品种,人气很旺,
之前
是推动四版行情的发动机之一,非常优秀的一个品种,发行量比
805
和
8010
少,但受到车工的影响,
早期被大量挖库存留,对于庄家和大户最大的麻烦是如果行情来了,拉升后不容易控盘,量的确很大
。
805
和
8010
相比,
805
的发行量比
8010
要少一些,两个币种现在涨幅差不多,都在
5
倍左右,这两个币种之前在四版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姥姥不亲,舅舅不疼,默默无闻,有点遗忘在角落的味道。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品种的选择首先是凭感性而非理性。三年之前
本人也就开始注意到
805
和
8010
这两个个品种,如果
两个品种
做选择的情况下,优选
805
,因为其面值和发行量都占优势。因为关心所以关注,怎么把感性变成理性。不管是谁,口袋里的钱都是自己的,
必须要为自己的钱袋子负责,既然介入,深入了解是必须的。对于处在网络时代的人来说,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要容易得多,一尘作为规模最大的邮币卡交易平台,本来就具备数据采集的条件。
市场总是不缺有心人,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商家已经在两三年之前
暗中介入。一些数据呈现出来,一尘网
15
,
16
,
17
三年的数据,整件卖盘只出现过
2
个,每一年的卖盘都不超过五六百捆,很多还是重复买卖,三年加一起大约也就一千来捆,这个数据
真的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实在是太少了,和其他热门品种相比,这点量似乎也太小了。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手里握有四版币的热门品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但是能拿出一捆或几捆
805
的
藏友
,估计
1/10
都不到,别不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检查一下自己的
收藏
账本,看看有没有
805
刀捆
条?再去钱币交易市场商家
柜台看看,是不是每家商户都摆了几捆
805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目前
805
捆货仅仅
25
元
/
张
起
,涨幅仅有面值的
5
倍。
805就是这样一个实际存世量并不大,藏友大部分手里无货,商家大部分无库存,配套消耗很大,但是涨幅仅为面值
5
倍多的一个品种。当更多的人醒悟过来认可
805
的时候,你会发现
805
货源并不多,不好找货,特别是想找到批量货源真的很难。
所谓
“
黑马
”
,就是原本不被看好,关注度并不怎么高,后来一鸣惊
人,异军突起
,
805
会不会称为此轮行情的“黑马”?
你会不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