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南岭地区早侏罗世火山‒侵入岩带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重点描述了程龙、车步和霞岚辉长岩体的岩石组合、主要矿物成分变化,以及与典型Bushveld层状岩体的对比。同时,探讨了这些岩体的深部成矿潜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南岭地区早侏罗世火山‒侵入岩带的地质特征
该岩带在赣南‒粤北地区出露程龙、车步和霞岚辉长岩体,其中霞岚辉长岩体发育中国东南部唯一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关键观点2: 程龙、车步和霞岚辉长岩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这些岩体的岩石组合和矿物成分有所差异,其中霞岚岩体含有橄榄辉长岩,车步和程龙岩体则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在这些岩体中均有出现,但成分不同。
关键观点3: 岩体的形成条件
研究指出这些岩体的形成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条件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典型Bushveld层状岩体,建立了华南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房概念性模型,认为岩石组合和矿物成分的差异主要由剥露水平不同导致。
关键观点4: 岩体的深部成矿潜能
通过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和模拟计算,认为这些岩体具有较好的磁铁矿深部成矿潜能。区域航磁正异常分布范围与辉长岩和早侏罗世火山岩分布区重叠,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正文
南岭地区发育一条近EW向早侏罗世火山‒侵入岩带, 在赣南‒粤北地区出露该时期的程龙、车步和霞岚辉长岩体, 其中霞岚辉长岩体发育中国东南部唯一的钒钛磁铁矿矿床, 查明该区辉长岩体深部成矿潜能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 霞岚岩体岩石组合为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 车步岩体为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 程龙岩体为角闪辉长岩。橄榄石仅出现在霞岚辉长岩中(Fo=65.4%~61.6%); 单斜辉石出现在霞岚岩体(Mg#=66~85)和车步岩体(Mg#=67~77); 斜长石在上述岩体中均出现, 但成分不同(霞岚: An=46.80%~83.60%; 车步: An=32.40%~71.70%; 程龙: An=7.90%~55.60%)。程龙、车步和霞岚岩体的形成温度分别为930℃, 907~1167℃和950~1144℃; 压力分别为0.42GPa, 0.47GPa和0.64GPa;氧逸度(logfO
2
)分别为−12.23~−10.1、−11.75~−11.11和−11.93~−9.55。
本次研究通过与典型层状Bushveld岩体进行对比, 建立了华南早侏罗世岩浆房岩石组合概念模型: 从霞岚→车步→程龙岩体剥蚀程度依次减弱, 各岩体在岩石组合和矿物成分上的差异是由剥露水平的不同造成的。同时利用单斜辉石和铁钛氧化物的Cr
2
O
3
含量、斜长石FeO
T
含量变化以及Rhyolite-MELTS模拟结果并结合区域航磁资料, 探讨了上述岩体深部成矿潜能。
结论及展望
(1) 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 确定了赣南‒粤北地区早侏罗世辉长岩体的岩石组合、主要矿物成分变化, 以及形成的温度‒压力‒氧逸度条件。在此基础上, 通过与典型Bushveld 层状岩体上部带(UZc)对比, 构建了华南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房
概念性模型, 认为不同辉长岩体岩石组合和矿物成
分的差异主要是剥露水平不同导致的, 从程龙辉长岩→车步辉长岩→霞岚辉长岩剥蚀程度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