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连接的可行性是不是我们要进行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本质呢?或者说是必要条件呢?不是,
最根本的原因是,今天消费者的行为、用户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是他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怎么样用新的制造的模式,来有效的快速的满足所有个性化需求,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现有的价值链模式无法适应的。
通过这样一些智能的连接,每个环节产生数据之后,我们把这些数据带到一个数字的世界,在数字的世界里对数据进行加工:哪些产品是最好卖的?好卖的产品是由哪些供应链组成的?我们怎么采购这些零部件?回来怎样进行制造?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来?这样的产品是放在东北、广东,还是放在新疆?所有这些都是由数据分析产生价值。
在这样的数据形态里,我们建立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和优化,优化设计之后,产生了什么?更有价值的数据。我们在回到物理形态的世界,回到企划阶段,供应链采购阶段,制造阶段,物流阶段。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智能制造的内涵所在。
也就是说,
今天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随着智能制造的推动,企业本质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过去所有制造业的信息系统是以ERP为中心内部化的信息系统,今天显然已经不是,我们要把它外置化,要通过数据为核心,把全价值链进行连接,从物理形态到数字形态,这是智能制造的根本所在。
是不是连接以后就可以了?把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建模就可以?不是,这仅仅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我们要通过这些数据对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连接之后,建模分析之后,要倒推,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进行改造,就是要对我们的业务模式进行变革。
对业务模式进行变革,就是怎么样才更加有效率。你说无人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依然是放在仓库里面,依然是消费者不需要的,那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业务模式变革。
在业务模式变革之后,再深层次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来推动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
。今天是一个大规模商品的制造者,未来你可能会成为一个个性化产品的提供者,也可以是基于数据的经营者,在不同阶段做不同选择。这种模式的变革需要什么?智慧家居,这就不展开了,我就讲一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