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作者:洪博尼
来源:观察者网(guanchacn)
无论中国如何反对,“萨德”的部署看上去已经不可逆转,同时,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对峙也很热闹。当然,积极反对部署萨德的文在寅,目前是有力的韩国总统候选人,在不久的将来,选举或许会带来一些变数;朝美的对峙看上去也不会进一步激化。
但很多吃瓜群众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刻板印象,他们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无论对“萨德”的反制,还是对半岛局势的调解,看上去都既无力又无效。于是,熟悉的论调“如期而至”,中国这回真的要成“最大输家”了。
但仅凭网络上几句唉声叹气的言论,就说中国成“最大输家”,未必有失偏颇。不过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朝鲜半岛当前的局势的确不容乐观,其中的原因非一个“萨德”就能概之。
朝鲜半岛状况的复杂性,始于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韩国军人独裁政权倒台,朝鲜第二代领导人掌权,朝韩两国都借着新的历史局面,开始进行和平对话的尝试。
中国也通过发起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力图推动半岛和平和稳定。2007年举行的第六轮六方会谈中,各方就朝鲜去核和对朝经济援助达成了一致意见,2008年朝鲜主动炸毁了位于朝鲜宁边的核反应堆冷却塔。至此为止,不能说中国在半岛问题上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之功。
然而,自2009年朝韩的延坪岛炮击事件起,加之美国的介入,半岛局势开始急转直下。半岛问题利益各方一直无法拿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其原因除了朝韩两国关系的紧张外,更是掺杂进了中国、美国,乃至日本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之间的博弈。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各种关系的排列组合出现,单靠一个会议机制,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了。
除了地区各国关系的复杂,近年新的情况也层出不穷。韩国国内政治的动荡,朝鲜第三代领导人对外政策的变化,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崛起……历史和现实问题交织,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凭借一己之力,构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东北亚共同安全体系框架。如今半岛问题解决的停滞,正是各方处于自身国家安全考虑,而产生的安全信任危机。
在各方都陷入安全信任危机的前提下,仅一个“萨德”事件,显然无法判断中国是否在这场至少六方参与的安全博弈中失败。笔者认为,要判断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所处之境,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厘清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利益究竟在哪。
中国有着庞大的国土面积和漫长的国境线。邻国的友好和边境局势的稳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家安全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一个稳定的朝鲜半岛,会成为中国的战略安全缓冲区。历史上,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先后打了万历援朝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2017年4月16日,韩国首尔,美国副总统彭斯参拜韩国国立显忠院
中国通过促进亚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而中国的外交政策,本质是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的,半岛的和平关乎着中国的国内与对外经济建设的稳定。
中国要想守住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还有个不能忽略的方面,即外来的干涉。一直以来,对半岛问题施压最强的无外乎美国。从冷战时期至今,朝鲜半岛一直是美国对抗中国和俄罗斯(苏联)的前沿阵地。美国的全球战略政策,一直采用零和博弈的思维,在朝鲜半岛上钳制中俄,就能限制住中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削弱中俄在半岛的利益。因此,一个美国影响力最大削弱化的半岛,才能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如此看来,评估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政策是否有效,本质得看其是否维护了中国在半岛的利益。
虽然从表面的形势上,朝鲜不受中国的“控制”,美国无视中国的抗议,韩国在经受中国严厉的经济制裁后,仍然将“萨德”发射架竖立起来,但到目前为止,各方皆未进行进一步的实质性过激行动。
朝鲜进行了阅兵、导弹试射、炮击演习等常规威慑,美国集中了多个航母战斗群,并与韩国举行联合军演。这些相互的威慑行为,近年来早已成为双方的某种“默契”。不示弱也好,给民众信心也罢,目前的事态显然远没有达到2009年延坪岛炮战和2010年天安舰事件时接近战争的状态。
在半岛问题上,中国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即在朝鲜半岛上不发生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朝鲜,中国既支持联合国的制裁,又与其进行积极的对话和沟通;对韩国,中国既默许民间的抵制,又密切关注韩国的国内局势,并伺机对其施加影响;对美国,中国既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利益和底线,又尽量不落入对方的节奏中;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应对,获取了重要的军事和外交的支持。
同时,中国也并非没有反制“萨德”的武器, 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轰炸机部队,有着诸如东风16、长剑20等多款能够快速摧毁“萨德”的装备。
到目前为止,半岛局势虽然紧张,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显然与中国对各方的积极斡旋行动密不可分。同时,中国也保证了对各方沟通渠道的畅通,能灵活调整政策,保证进退有度。只要半岛没有越过战争的红线,中国对半岛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中国就将仍然是未来半岛局势的重要玩家。
暂时看来,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守住了自己的底线,避免成为当前的“输家”,但半岛问题绝不是个短期解决的问题。形势仍是不容乐观的,在未来的博弈中,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势,中国依然会成为“输家”。所以,中国避免短期的直接冲突,其最终目的,一定得为长远的政策争取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推动六方会谈的时候,期待的是一个无核的、面向统一的朝鲜半岛,目前看来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但只要能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干涉最小化的环境,半岛的有核化并非不可逆转。同时,朝韩两国均仍然有着统一的意愿,只要保证其非战争的方式,这种情况不可被忽略在外。
同样,“萨德”作为一款防御型武器,其部署对中国来说更多是政治意味大于军事意味。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能将进攻性武器撤出,就不见得“萨德”在未来不会再次以政治意味的形式撤出。
总之,中国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划定红线、有缓冲空间、但坚决不站队和“卖队友”的半岛政策,给自己以最大的灵活空间。
对朝鲜应不制裁也不纵容,但坚决防患和制止一切的过激行为。同时,寻求增加对朝施加影响的渠道,改善两国关系。对韩国可积极影响韩国的国内政治,软硬兼施,适当缓和两国关系。
对美国应划定红线,积极沟通,了解和试探对方的底线,并在通过在其他区域施加影响力,以分散美在半岛的精力。对俄应争取支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半岛各方进行牵制。对日应将其牵制在钓鱼岛以东的区域,避免其介入半岛问题。
输或赢,历史和现实的情况都不可忽略,但更多需要依靠中国自身的行动。国际关系的一时之势,无法决定输赢,但对于“萨德”部署的舆论状况却是中国无法忽视的。无论是自大膨胀的“开战论”,还是哀鸿遍野的“失势论”,无论其目的是忧国忧民,还是某些人在刻意“带节奏”,对国家的外交决策而言,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谢|谢|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