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用生命在喝酒的战斗民族:俄国百年禁酒血泪史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4 11:18

正文


经公众号“布鲁科夫”(微信号:bulukov1989)授权转载。

最近在俄罗斯又发生了一件奇闻,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市爆发了大规模的酒精中毒事件。根据塔斯社的报道,已经先后有49人因此死亡,另外有多名伤者正在当地医院抢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次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假酒,而是一种假冒伪劣的洗浴露。


之前我们也听说过关于战斗民族饮酒的各种段子,这回算是见识到真事了。根据俄罗斯警方之后公布的相关消息,这种称为“山楂露”的酒精饮品,是不法商人利用“山楂”牌沐浴液配置的一种酒精饮料,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在里面加了甲醇和机动车防冻液。


往死里喝


要说这样的私货在俄罗斯早就已经不是流行一两天了,在偏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喝不起伏特加的人早就开始饮用各种含有酒精成分的液体作为替代物了:



香水?

喝!


发胶?

加点水喝!


鞋油、胶水……


反正什么东西捣鼓捣鼓都能往下喝。但是发生这么严重的非法酒精饮品中毒事件,还是和最近俄罗斯严厉的禁酒令有关。


俄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俄罗斯消费的伏特加大概在15亿公升左右(2012年的数据),为全球伏特加酒消费之首。美国人口是俄罗斯的两倍,可是只消费掉6亿公升,屈居第二。


莫斯科大街上随处都有这样醉倒在路旁的人,警察都不爱搭理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12年俄罗斯死亡人口中高达30.5%都是与酒精有关,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除了死亡率高之外,社会治安也是大问题,拿开车来说吧,俄罗斯每年30万起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的70%都是因为酒后驾车。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全球因酒致死的数据


甚至有这样一个段子,说俄国人买了新车之后第一件事应该是先喝酒:车主要把新车钥匙放进酒杯里,然后把酒喝掉,这个仪式俗称“洗车”,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新车才可以安全上路。


如此严重的情况,让“梅普组合”有点坐不住了,不同于叶利钦,这两人对酒精都没什么感觉,所以他们在任期间,不断的针对酗酒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禁止各种酒类广告;禁止在公共场所饮酒;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精类饮料;把啤酒也列为酒类产品。


另外,俄罗斯一些地方还禁止商店周六和周日卖酒,或者晚上8点之后禁止销售酒类产品。


最厉害的一招是提高酒类的消费税,这直接导致了2014年俄罗斯伏特加产品产量下降22.3%,工厂出货量下降24.8%。在俄罗斯当代历史上,这次可算的上是创纪录的下降了。


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问题:酒少了可是饮酒的需求并没有下降,于是各种地下非法酒精饮料就开始泛滥起来。据俄罗斯媒体自己的估计,现在俄罗斯市场上有近一半的伏特加都是非法生产的,更别提像这次中毒事件中的这些“酒精代替饮品”了。这些非法生产的酒类产品,由于缺少监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反而加深了俄罗斯社会的酒精问题。


禁酒百年,变本加厉


其实俄罗斯历史上并非没有采取过严厉的措施,甚至可以说这一百多年以来,每换一任新领导人,就要在禁酒的问题上折腾一番。


近代俄罗斯第一次提出严厉禁酒令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日俄战争期间,适龄应征入伍者中存在大量的酗酒现象,使征兵工作步履维艰,而且很多士兵患有酒精引起的精神疾病。战争前夕,沙皇对俄罗斯各省进行巡视。“看到因酗酒导致的民众身体虚弱、家庭贫困以及田地荒芜等悲惨景象后,他感到深深的悲哀”。历史学家谢尔盖·奥尔登伯格(Sergey Oldenburg)写道。



沙俄士兵摆拍还要拿着酒炫耀一番


1914年初,沙皇正式颁布法令,要通过禁酒来“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同时不必担心财政损失”,因为国家的收入不应该来自破坏人民“精神和经济力量”的产品销售收入,而是应该有其他更健康的来源。(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俄国建立了酒类专营的制度,所以这项收入一直是沙俄政府的重头。)



当时宣传禁酒的海报,描述的是一个正常人和酒鬼的生活对比


沙皇的禁酒令在十月革命之后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继承,列宁说到:“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不过没过多久,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他就撤销了禁酒令。列宁还下令生产一种叫“里科夫加”的酒来替代伏特加。(以当时的苏联财长阿列克谢·里科夫命名,这种酒的酒精含量大概在35%左右,低于伏特加。)


到了斯大林时期,由于他本人就爱好喝酒,特别是喜欢产自格鲁吉亚的精酿白兰地,所以饮酒之风又开始盛行起来。苏德战争期间,伏特加还成了必备的战略物资。当时苏联国防部规定,前线士兵每天每人能获得100克伏特加的配给。



不管是工作还是演讲,斯大林旁边都放着他爱喝的精酿白兰地


1942年,光是苏联西部方面军就喝掉了近100万升的伏特加,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耗了40.7万升,而外高加索方面军则是消耗了120万升葡萄酒。直到1945年5月纳粹德国宣告投降之后,苏军才正式取消了作战部队的伏特加供应。


 攻占柏林后狂饮的苏军坦克兵


赫鲁晓夫虽然也爱喝酒,但还是在1958年5月,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只不过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个事情又不了了之。勃列日涅夫曾经有句名言: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伏特加)什么也做不了。


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就要整治酗酒的问题。1985年5月,刚刚当上两个月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就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随后,大量伏特加酒厂被关闭,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苏联驻外使馆也禁止饮酒。更狠的是,他甚至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



俄罗斯人均寿命图表,可以看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曾有短暂提升


这项严厉的禁酒措施刚开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人均寿命所有提升,生育率也提高了。但是在经济改革造成的动荡之后,戈尔巴乔夫发现,人民又开始饮酒了。这次他们的方式是大量抢购白糖,在家里自己酿酒。没有酿酒条件的人就开始疯狂寻找酒精替代品。著名的段子——米格飞行员偷防冻液喝就发生这个时期。


这波禁酒浪潮直到下一个酒鬼领导人叶利钦的出现而宣告终结,1992年叶利钦政府正式撤销了禁酒令。禁酒也成为了戈尔巴乔夫众多失败政策的代表之一,为此他被人送了个“矿泉水总统”的外号。而叶利钦呢,自从入主克里姆林宫的那天开始,就没有一天不在狂饮,甚至经常因为没有在酒里加冰这种事而大声斥责秘书。


为何屡禁不止? 


禁酒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事。就拿俄罗斯来说,首先喝酒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北方,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酒是人用来抵抗严寒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次在精神上,茫茫雪原,漫长的冬天,没什么事干喝点酒麻醉一下自己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俄罗斯文学巨头们为此还准备了一套说辞:


出生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叶夫根尼·波波夫坚信,在这个不那么完美的国家里,正是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伏特加提供了一种真正与政治无关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的地方。


从道德层面上来讲,以医学理由和精神洁癖来要求所有人都不喝酒,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很多地方的事实证明,禁烟禁酒这种浅层次上的禁欲行动往往导致更大的问题,社会动荡,毒品泛滥。


那些嘴上高喊“禁酒”的人,谁知道他们真正在干什么。就如同一篇报道所提到的那样,虽然现在莫斯科的新贵们都知道养生,喝着进口的葡萄酒,但他们当初都是靠着走私伏特加发财的。


人总是需要一些合理的途径去发泄过剩的精力,如同面对泛滥的洪水,堵永远不是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要疏导。看看同样是出台禁酒令的美国,其社区的戒酒会、互助会等心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毕竟,人才是问题,而不是酒。


当然,对于酒精、烟草这样的大宗商品来说,禁不禁永远不只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不管是专营还是税收,酒精和烟草的消费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牵扯到这些领域的政策背后都涉及到巨大的利益。


这么一块肥肉拿在手里,能随意丢弃的人,手上一定是有其他更加肥、更加大的肉,而这世上比烟酒更加暴利的东西你确定能比它们好?


好 文 推 荐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朴槿惠被停止执行职务,为什么韩国总统的下场都很惨?

父亲被暗杀,女儿辞职,这是朴氏父女的宿命吗?不是,这是韩国总统的宿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他是一名拒绝带武器的军人,没有任何杀敌记录,却获得二战最高荣誉

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正在国内公映,它改编自美军军医戴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的真实经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