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万家投资公司或基金产品未备案
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中基协又爆监管大杀器!
2018年4月21日,在一次论坛上,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
京沪深三地尚有超过10万家投资公司或基金产品,从未在协会履行私募基金登记或备案手续,却以各种名目展业或者向社会公众募资,积聚了非法集资的巨大隐患。
协会将探索与工商部门之间建立工商注册与登记备案协调机制,推进信息共享与信用核查;同时,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洪磊会长发言要点如下:
1、 协会将与工商部门推进信息共享与信用核查;
2、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3、协会将针对股权、债权、收益权三类投资,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登记备案须知;
4、按照股、债、收益权的不同属性,完善私募基金备案标准和风险监测指标。
洪磊称: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工商注册的名称中带有“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字样的投资类企业超过12万家,其中仅有20,898家在我协会登记备案(包括13,495家管理人和7,403只基金产品)。
换句话说,京沪深三地尚有超过10万家投资公司或基金产品,从未在协会履行私募基金登记或备案手续,却以各种名目展业或者向社会公众募资,积聚了非法集资的巨大隐患。
我们希望,协会能够与工商部门之间建立工商注册与登记备案协调机制,推进信息共享与信用核查,从源头防范私募基金沦为非法集资的工具;同时,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在工商注册与协会登记备案衔接机制通畅后,适时放开新机构工商注册限制,保护合格主体正常展业的权利。
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登记备案须知
除了上述与工商部门加强联动、督促“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企业到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以外,洪磊还就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的问题,透露:
协会将针对股权、债权、收益权三类投资,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登记备案须知,同时细化投资者风险揭示书13项签字内容的风险提示要求,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甄别风险。
洪磊在讲话中阐述了股、债、收益权三种可投资标的,提出
按照股、债、收益权的不同属性,完善私募基金备案标准和风险监测指标。
内容如下:
实体企业可发起三类融资活动,分别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收益权融资,对应到投资机构,就产生股、债、收益权三种可投资标的。
基于股权、债权、收益权产生的融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割裂。
在协会最新的登记备案须知中,我们对其他类私募机构登记提出了限制性条件,同时对债权类、收益权类私募产品备案提高了审核要求,其目的就是防范背离基金本质的借贷活动,避免投资工具被滥用。
协会将针对股权、债权、收益权三类投资,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登记备案须知,同时细化投资者风险揭示书13项签字内容的风险提示要求,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甄别风险。协会将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信息公示、查询和投诉体系建设,与人民网合作,推出私募基金信息公示平台,形成协会官网、私募地图、人民网协同立体化公示、查询、投诉体系。我们呼吁广大投资者,要充分运用官方公示信息和规则赋予的知情权,做好投资前的风险甄别与管理。
来源:懂私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