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日报
权威 速度 温度 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开工、冲刺、完工!四川多地项目进度条拉满 ·  4 小时前  
四川发布  ·  早安四川丨开往春天的列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日报

AI人才年薪百万?快醒醒

四川日报  · 公众号  · 四川  · 2025-02-20 08:47

正文


DeepSeek爆火之后,有企业开出百万元年薪,急招AI人才,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其实早在去年,某大厂为抢AI专家,直接开出了“年薪+股权+别墅”的豪华套餐。

AI人才争夺战已经白热化,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AI岗位占据了高薪TOP10的半壁江山。

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质量低劣的DeepSeek网课以“知识付费”的名义收割韭菜,虚假宣传“速成教程”和“暴富秘籍”。



AI职业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物种”,本质是生产力跃迁的价值外溢。 当传统行业还在“降本增效”的泥潭里挣扎时,AI职业已悄然成为职场新贵。2025年春招数据显示,50万元年薪以上的AI岗位占比超30%,而像“AI美学工程师”“AI剧本审核师”等跨界岗位,更是让艺术生直呼“文艺复兴2.0来了”。

人才争夺战还催生了新的职业生态。 AI猎头、AI培训、AI人才社区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文旅行业为例,鄂尔多斯的“AI数字导游”项目,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让游客秒变电影主角,背后需要的不仅是算法专家,更需要懂艺术、会讲故事的“AI导演”。正如网友调侃:“AI+千行百业,就像火锅里涮一切——涮的是传统行业,蘸的是技术酱料,吃出的是高薪新职业。”

中国AI产业爆发性增长与人才供给失衡的矛盾,正催生百万级人才缺口危机。 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预计达400万,这一数字不仅是产业狂飙的“成绩单”,更是技术迭代倒逼人才培育的“预警灯”。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仅百度Apollo项目便需数千名AI工程师支撑算法研发、数据标注与系统优化,而全国范围内智能制造、医疗影像、智慧城市等领域的AI项目正以指数级速度扩张,人才供需“剪刀差”正加速。


AI岗位为何能逆势高薪?这场技术革命下的职场“折叠”,究竟是时代的馈赠还是泡沫的前兆?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AI领域却逆势而上。数据显示,2024年AI岗位占据了高薪TOP10的半壁江山,月薪接近7万元的岗位比比皆是。

这种现象并非AI行业独有,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重塑“职场金字塔”。 历史上,蒸汽机催生工程师,互联网兴起时,程序员成为高薪代名词;电气时代,电气工程师和电力技术人员成为新兴高薪职业者;汽车工业兴起后,汽车工程师和生产线技术工人需求激增……AI职业高薪现象正是这一规律的延续,反映了技术变革对就业市场的重塑。

盲目高薪可能催生行业泡沫,需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当猎头为AI工程师开出“年薪百万元,送特斯拉”的条件时,危机已悄然潜伏。某短视频公司曾重金挖来算法团队,结果却因缺乏商业化落地能力,半年后项目“烂尾”。更严峻的是,部分高校跟风开设AI专业,却把课程变成“Python速成班+高大上PPT”,毕业生连数据清洗都要从头学起。

AI技术的爆火,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敛财机会。 无资质的“注水课”,甚至借DeepSeek名号引流售卖无关内容,不少消费者被“日入十万”等话术吸引,高价课程成付费陷阱。此外,AI理财、AI诊断手环、AI玩具等“AI包装”产品也沦为收割工具。这些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扭曲技术发展方向,异化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


AI时代的高薪盛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它反映了技术变革对就业市场的深刻影响,也提醒我们关注人才供需失衡和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高薪,盲目涌入AI领域,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不仅导致人才浪费,还可能加剧其他行业的人才短缺。


不可盲目追逐高薪,也不应忽视AI技术的巨大潜力,作为从业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DeepSeek在招聘页面中所说:“投身于探索AGI本质的事业,不做中庸的事,带着好奇心,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

填补AI人才缺口需要多方努力,政府、企业、高校正在形成合力,构建AI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中国提出到2030年AI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并计划培养数百万AI人才。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如南开大学与火山引擎合作,构建AI技术设施网络,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西安交通大学实施AI+专业、课程、教学等“七大工程”,打造“AI+X”专业体系。企业则发挥实践场景优势,与高校联合举办竞赛,以赛促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共同推动AI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升级,助力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高薪不是终点,而是人机协作的新起点。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AI职业高薪故事既是时代红利的馈赠,也是人类与技术共舞的邀请函。当AI美学工程师用代码复刻《富春山居图》的动态光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年薪百万元的个体逆袭,更是一个民族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躬身入局。

与其焦虑被AI取代,不如让自己成为那个给AI发指令的人。 毕竟,在人与机器的“双人舞”中,领舞的永远是拥有创造力的灵魂。

图片


本期话题

对于AI岗位,你怎么看?AI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干好自己的工作?评论区聊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天府新视界↓↓↓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