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城市画报
《城市画报》官方订阅号,其他都是假的。我们把脉城市青年的新鲜志趣,分享跳起来就够得着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谁在收割DeepSeek的第一桶金? ·  昨天  
新周刊  ·  鸡蛋裹上原味鸡面糊一个几块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陷入亏损的基层医院,如何把患者留在县里看病?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城市画报

她进行了606天不租房的生活实验

城市画报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7-06 11:52

正文


不租房不买房,不辞掉工作

可以看尽世界城市风光

还能结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

你向往这种生活吗?


👇


从2015年9月起,苹果姐姐就没有再租房,而是用连续606天住民宿的生活方式一边工作,一边环游世界。她在旅途上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她的“不租房实验”又进行得如何呢?



在加州湾区的树屋回忆童年



位于加州湾区旧金山国际机场附近的树屋


世界那么大,民宿那么多,如果没住过一次树屋,好像缺失了一种童话般的民宿体验。树屋之所以这么火,和它能唤醒人们心底尘封的童趣有关。


我恰好就有这么一个心仪很久的树屋,在心愿单上存了一年,每次想预订都被订满了。 终于在2016年的暑假,美国独立日那天,我如愿以偿地和大学室友住进了这个在旧金山郊区,童心满满的树屋。

到达树屋的那天,房东Doug亲自来欢迎我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问我旅途是否顺利。他帮忙拉行李箱,带我和室友Amira在院子里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家里的小狗冲出来问好。


在民宿遇见一只好客憨厚的宠物,似乎成了民宿欢迎仪式的一部分。登上了树屋,置身于绿叶如玉的彩色油画中,放眼望去是湾区的海景,突然忘记了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那些层出不穷的挑战。




树屋分两层,上下铺,上铺可以睡2个人,下铺是读书、休闲玩游戏的地方,这是Doug设计给孩子和小伙伴们玩耍的空间。桌上放着一瓶水和手工布朗尼,房东知道旅客长途跋涉,所以会精心准备零食。


我在Doug的树屋里,翻开十几本房客留言的手帐,每一句留言,都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妈妈带着孩子来拜访,小孩的涂鸦,情侣的纪念日烛光晚餐,作家的灵感之旅等等。


谁能想到,如此美好的树屋背后藏着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十几年前,Doug和Linda夫妻给儿女在院子里造了这个树屋,为了让他们的童年更美好。Doug自豪地说:“我儿子是班里最受欢迎的, 放学后大家都来荡秋千,爬上树玩耍。”




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在后院建了沙坑和跷跷板,我也成为邻居中最受欢迎的孩子。下课后,同学们都来玩沙。


Linda在和病魔抗争多年后,2015年底去世了。这个树屋是Linda遗留给孩子们的特别礼物,是Doug一个人抚养小女儿,资助女儿读书的经济来源,更是一种对亲人永远的爱和怀念。


离别后,我翻开Doug给我的留言,上面写道:“Chenyu & Amira,谢谢你住进我的奇幻树屋。很高兴我们5个人有机会一起聊天。我们欣赏你对民宿中人情味的理解并传递给更多人。 我的大儿子告诉我们:做一个真实善良的人;我的妻子留给我们:人生没有固定的轨迹,跟着心走。



后来我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关于迷你之家的书,记录了Doug的树屋,我买了一本,给他送了过去。就这样,一次入住,变成了友谊的开始。


树屋背后如此美好的寓意,最终承载了多少父母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承载了多少父母深沉的爱和祈祷。


在镰仓小木屋遇见另一个自己




江之电小火车开往镰仓高校前


从小看《灌篮高手》长大的我,这次来日本,怎能错过离东京不远的临海古都镰仓呢。抵达镰仓前一晚,房东Kyota给我发信息:“苹果,有个19岁的中国姑娘叫樱松,她一个人来镰仓,她妈妈临时要回国,她能不能加入我们,一起吃晚餐?”


我内心有些犹豫,我和房东之前商量好,在晚餐时深度交流一些文化看法。如果一个19岁的姑娘加入我们的探讨,会不会因为年龄差而经常跑题呢。


不知不觉,我脑海中已然跳出一个全身名牌,衣食住行一切由父母安排好的娇惯小公主模样。


房东Kyota和我一样高中到美国留学,读了本科然后工作。他曾在大连工作了3年,会说一些中文。 5年前回到东京工作,但是他的梦想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镰仓,开发当地旅行,让退休老年人接待游客,促进日本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他的第一个“客户”就是他爸妈,一对很可爱的80多岁的老夫妻。这对神仙眷侣一样的老夫妻算得上是日本的贵族了,一位是电通的高管,一位是早稻田大学教授。


丈夫曾经是叱咤日本广告圈的广告狂人,把Asahil啤酒推广至世界闻名,并在70岁那年参加慈善活动,坐游轮周游世界。


老奶奶慈眉善目,面容温婉,看得出年轻时绝对是一个水灵清秀,柔声细语的美人。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透露出满满的贤妻良母气质。她把家庭照顾得无微不至,收拾得井井有条,并且做得一手好料理。



优雅的房东老奶奶Yoko和她的狗


他们有两只可爱的卷毛小狗。闻悉我以素食为主,老奶奶特地将晚餐改为鱼,豆腐,海苔和新鲜健康的野菜,因为房子背靠大山,所食之物都有一种大自然的清新感。

吃着老奶奶仪式感十足的日料,我们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小时。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吃饭结束前,樱松拿出一个厚重的本子,我看着她翻过每一张收集的门票、车票、ARASHI相片、小店名片,心里不禁颤抖了一下,这不是我的翻版吗?


樱松用日语和房东Kyota说,可以给我留言吗?


我顿时内心一震,立刻抛弃了之前的偏见。和樱松接触越多,我就越发地欣赏和喜欢这个干练的小女孩。




她能流利地在日语和英语之间自由切换。她为了日剧追到镰仓和江之岛,打印了一叠剧照,很认真地找剧照里的场景,想一一探寻并拍照。 最奇妙的是,我发现我们的生日只相差一天,都是十足的大“水瓶”。


尽管我和樱松相差9岁,但我们有特别多共同点。她轻装出行,准时利索,一大早就整理好箱子,自己搭火车去东京。我想到了大一的自己,有条理有规划,所有路线都计划好,写在小纸条上。现在的我更加随性,规划性没有以前强,需要反思。



洛杉矶遇见的好房东们



威尼斯海滩『土著』 MIRIAM


飞机在洛杉矶国际机场LAX降落,15分钟后我到达了威尼斯海滩。拖着行李,听着海风,走在海滩的沿岸小路上,看着古铜色青年踩着冲浪板,穿梭,纵身一跃,溅起金色的阳光。


10分钟后,我走上了一座小山丘,一排台阶映入眼帘,台阶尽头是气派的1925年的黄色西班牙式建筑,拱形门,手绘花砖,屋顶红砖,仪式感十足。



望着这座异域风情弥漫的西班牙复兴建筑,我知道房东Miriam的家到了。其实加州遗留了很多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一直想住进这样梦幻般的城堡的我,今天终于如愿。


房东Miriam打开门迎接我,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接着带我参观了屋子,每个房间都很宽敞,铺着泛光的硬木地板,有印花的地毯和自然采光的浴室。 更大的惊喜是 面朝大海,2楼露台可以自制BBQ。




我注意到她家挂了一些当地画家的画,原来是她从朋友那里收集来的。于是,我们讨论到美国画家,我说我很喜欢George Bellows的美国现实主义。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醒来,我就看到我的电视柜前放了一本相关画册,封面就是Bellows那幅出名的《拳击手》,我再次感动。


Miriam努力提供和酒店一个级别的配套设备,甚至更多, smart电视 + netflix 都很齐全。



难得的是,Miriam知道我是中国人,非常有心地在冰箱里放了速食毛豆。零食框里也放了芝麻饼干、调料碗柜有亚洲酱油。


1969 年复古房车ARISTOCRAT房东


这辆1969年复古房车Aristocrat的房东是在美国生活超过25年的意大利人,纪录片导演,爱咖啡和冲浪。


和纪录片导演房东聊了近2小时,听他说这25年来洛杉矶的变化。




他说:“游遍了世界70多国,接受过无数次热情接待,许多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他迷路、孤单或者处于困境时,给予帮助”,而他的回馈就是一间有趣、干净、价格适宜的房车,和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这质朴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意识到:“Hospitality是双向的,当你在旅途中受到陌生人的照顾和关怀,也会想回馈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住民宿,于我而言,既是学习如何当好房东,更是学会如何做人。


设计师Annalisa和巧克力控Nicolas


从深圳飞了十几个小时到洛杉矶后,当我踏入Annalisa家,看到的是床头摆满了零食:从过滤水、气泡水、果汁到口香糖、能量棒,还有一张详细 的入住指南。看到最后一句:have afabulous stay,我不禁微笑了, 内心充满了回家的温暖和感动。


Annalisa理解旅客长途跋涉,所以她会准备零食、在洗手间准备牙膏、旅行装的洗发液、护发素,这样房客就不需要专门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便利店。


在他们温馨的家里,有很多装饰画出自Nicolas之手。他们定期会和邻居一起煮饭、品酒、还会品尝各种黑巧克力。


每天清晨,我都在醇香的咖啡氤氲里醒来,细致周到的Annalisa喜欢给房客煮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民宿和好房东的意义就在于:even people who don’t know me care about me ——即使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依然给予我关怀,待我如亲人。


爱上民宿,源于寄宿



我对民宿的挚爱,来自于高中时的寄宿家庭。2006年夏天,我从安徽芜湖提着两个23公斤的大箱子,来到了美国排名前十的霍奇基斯寄宿高中(Hotchkiss School)。


在美国读寄宿高中时的“奶奶”


我的接待家庭是一对老夫妻Jean和Bill Gallup,他们是军医,随美国军队生活在日本、加拿大等国。他们热爱各国文化,30年间接待了五十多位国际学生和背包客。他们带我去纽约长岛度过了人生第一个感恩节,也在我刚到美国最困难和孤独时,给了我“家”的温暖。


读寄宿高中的两年,每隔几个星期就去Gallup家做饭,越洋打电话给爸爸问他的凉拌茄子和红烧鱼秘密菜谱,他们就像我“美国爷爷奶奶”,是我大洋彼岸的亲人。


是他们,在我心中播下了诚以待人的种子。因为他们,我爱上了住在当地人家里的民宿体验。



在2015年9月,我在阳朔遇到了许多同频道的游客、客栈老板、匠人。 当时,我们这群中外背包客在一间大厨房一起做饭,我发现人与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可以美好相待,这也让我有了长期住民宿的想法。


2015年10月,我从 深圳搬回居住了9年的美国。对我而言,洛杉矶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2年前搬来洛杉矶,大城小店基本都探索了;陌生是因为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在东海岸纽约和旧金山。


自从搬来洛杉矶后,我的工作狂性格更加严重了。因为在洛杉矶除了创业公司的同事,没什么朋友。来洛杉矶的前8个月,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所以每天上下班可以骑自行车。


记得有一天,我一个人骑车回家,突然觉得好孤单,我问自己: 我工作的社交App的初衷和功能是让更多的人“不再孤单”,但是我为什么感觉这么孤独呢? 虽然洛杉矶的阳光、海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很诱人,但一个人出门在外,没有朋友、没有组织,需要很强大的内心才能每天微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