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邮票发行工作总体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意见,持续加大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力度,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总体来看,2018年邮票发行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1.邮票发行服务国家大局,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2018年,邮票发行工作自觉坚持政治引领,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密切配合国家重大事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邮票发行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丰富人民群众生活
2018年,邮票发行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精粹,用民族文化滋养邮票创作,发行了一系列艺术性和文化性巧妙融合的优秀邮票。
3.邮票发行服务质量保持稳定,消费者满意度微幅提升
2018年,在邮政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邮政企业进一步加强邮票发行服务管理,基本能够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执行邮票发行计划,合理组织邮票印制生产,规范提供邮票销售服务,邮票发行服务质量保持稳定。
4.集邮文化建设不断推进,邮票发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8年,在邮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邮政企业、集邮协会等单位积极推进集邮文化建设,创新集邮文化传播方式,扩大邮票发行的社会影响。
1.邮票发行部分环节规范性有待提高
当前,邮票发行服务质量总体稳定,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用邮、集邮需求,但在部分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
一是纪念邮票图案、纪特邮票计划发行数量报审环节。邮政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办法》规定报审,存在逾期报审行为,易导致后续邮票印制、发运时间紧张,从而可能影响邮票在发行首日的按时销售,影响邮票发行效果,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二是邮票销售环节。主要表现在:未公告新邮销售服务信息、公告销售服务信息不规范、未按时提供纪特邮票销售服务等问题仍在少数地区存在;集邮网厅服务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三是纪特邮票实际发行数量公告及备案环节。根据《办法》,邮政企业应当在每套纪特邮票发行期满3个月内向社会公告实际发行数量,并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邮政企业公告和备案仍不够及时,2017年发行的30套纪特邮票有一半实际发行数量公告和备案时间逾期。
2.邮票发行监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邮票发行工作政治性突出、牵涉面广、专业性强,当前邮票发行监管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一是邮票发行监管专业能力尚有不足。邮票发行工作专业性较强,邮政监管队伍以年轻人为主,对邮票相关知识和邮政企业内部的发行工作流程不够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果。
二是邮票发行监管广度、深度还不够。尽管2012年成立了省级以下邮政监管队伍,但相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事务,邮政监管力量仍然薄弱,邮票发行监管广度、深度还不够,县级邮票发行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