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官方公众号,坚持发布权威、重磅、独家、实用的财经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风研究  ·  DeepSeek深度研究 | AI+投资图谱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中国金龙,连涨四周!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牵手”DeepSeek,密集宣布 ·  3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突变!罕见跌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时报

中概股抄底新路径:上市公司背后的土地太值钱

证券时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7-13 21:18

正文

说起中概股市场的并购,有时候并不是为了私有化。


在A股市场,深圳本地股时常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背后的投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关乎这些上市公司在深圳的土地资源。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市场里,一些拥有热门城市土地资源的企业也成为“进攻者”眼中的香饽饽,而这或许将成为抄底中概股的新路径。

佳兆业买买买 醉翁之意在土地



作为“并购达人”,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一直以“买买买”作为其扩张和“曲线拿地”的手法。而另外一边,满血复活的佳兆业最近也在“买买买”。

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公司将以1.1亿美元(约合7.5亿元民币)收购美股上市公司南太地产有限公司(Nam Tai Property Inc)约650.4万股,其中16万股有待卖方行使购股权,这些股份占购股权行使后公司总股份的17.7%。


市场资料显示,Nam Tai Property Inc为一家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并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及管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净资产为及2.36亿美元,主要资产为公司生产设施原址的土地。

南太地产的前身南太电子于2003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次年分拆南太电子在香港上市,2009年香港南太成功私有化,2013年南太退出电子产业转型搞房地产开发。南太地产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17财年一财季盈利181.4万美元,实现扭亏。也就是说,公司这几年的经营状况或许并不让人感到满意。


说起背后的土地资源,恰恰是南太电子过去在深圳宝安、光明新区拥有大量厂房用地。据悉,宗地编号A116-0006地块和宗地编号A116-0018地块相连,土地面积均为2.63万平方米;宗地编号A614-0489地块,土地面积10.37万平方米。按照原计划,三宗土地将开发为研发园。此前,更有消息指出,位于光明的项目将命名为Inno Park(云创谷),宝安固戍项目则名为Inno City,将以廉租吸引创业者进驻,成为创业孵化器。

(佳兆业复牌后的股价走势)

对于此次交易,佳兆业董事会认为,该土地发展潜力优厚,将该土地发展为研发园将为目标公司带来未来租金收入。公司认为收购目标公司权益的策略与其现有业务一致,将为股东带来可持续回报。而在最近,“满血复活”的佳兆业也开始自己“买买买”的进程,特别是在土地市场表现活跃,上半年在珠海等地多有斩获。6月份,公司还成功竞得新郑市两地块,标志着佳兆业成功布局河南。而在本周,佳兆业又竞得南京燕子矶G34地块。

并购背后是深圳房价暴涨 昔日厂地如今很值钱



受并购消息刺激,南太地产的股价在12日美股交易时段暴涨21.9%,收报10美元。而在2015年3月,该股股价一度跌至3.4美元。

追根溯源,南太地产在深圳拥有的土地价值,才是让人垂涎的理由。其实,这也是一个关于深圳房价的故事。

从一家电子公司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南太地产在深圳的项目已经处在整装待发状态,其中光明新区的土地平整工作都已完成,随时可以开工建设。

佳兆业这次所收购的股份,卖家为顾明均、曹瑞仙夫妇。顾明均为香港知名企业家,有“电子大王”之称,是南太地产的第二大股东。现年72岁的顾明均于1970年代创立南太电子,是第一代返内地发展的香港商人,当时买地建厂做电子计算器。

2013年,南太公司在深圳拥有的两幅厂房地皮已经升值了35倍,当时市价达到35亿元人民币,购入成本则仅为1亿元。经历了过去几年深圳房价的暴涨,这笔账又得重新算过。去年,光明新区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一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使用权。最终由深圳市龙光房地产有限公司控股的深圳市凯丰实业有限公司以总价140.6亿元拿下此地块。而宝安固戍的地块位置相对更好,价值自然也充满了想象空间。

作为第一批赴内地设厂的港商而言,顾明均最终赚到大钱的方法或许就是因为“土地”。

寻找中概股里的香饽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