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6
月
28
日)早上一开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升破了
6.80
关口,创下了
6.7929
兑换
1
美元的近期新纪录。
上图:人民币在岸价日K线图。
几乎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升破了
6.80
关口,最高升值到了
6.7918
兑换
1
美元。
上图:人民币离岸价分时图。
事实上,从昨天开始人民币就对美元走强。两天升值下来,大概上涨了
450
个基点。人民币的突然升值,杀得美元多头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大家都知道,北京时间
6
月
15
日凌晨,美元刚刚完成了金融危机以来的第四次加息,美联储还计划在今年三四季度启动缩表。加息和缩表,是推动美元升值的重要杠杆。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突然软了呢?
美元遭遇挫折,很大程度跟两个原因有关:
第一,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
6
月
27
日对欧洲经济形势表示了相当程度的乐观,
他说:欧元区经济正在反弹,通缩力量已经被再通胀力量所取代。
这被市场理解为:欧洲央行可能接受德国的要求,即将开始削减每月购债规模。
而购买债券,是欧美央行投放货币的传统方式。减少购债,其实就是减少“量化宽松”,开始把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向正常。
今年以来,欧洲连续闯过了两大历史性关口,避免了翻船。先是在
3
月荷兰议会选举中,主张留在欧盟的政党获胜;随后,在
5
月法国总统大选中,主张留在欧盟的马克龙获胜。换句话说,
在今年保留欧盟还是解散欧盟的攻防战中,欧盟连赢两场,所以信心大增。欧元的地位,也获得了巩固。
德国之所以希望尽快减少购债,主要是欧元的汇率对极具竞争力的德国来说太优惠了,让德国从去年开始跃升为全球第一大顺差国。而这,也是特朗普对德国不满的重要原因。
虽然默克尔跟特朗普貌合神离,多次闹出不愉快,但特朗普的要求,默克尔还是需要满足的。
欧元强,则美元弱。欧洲央行行长的新表态,从昨天开始就在全球掀起了一波汇率风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大涨(见下图)。
第二,特朗普新政遭遇新的打击。
过去
48
个小时里,特朗普也多次遭遇挫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下调了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将美国
2017
年经济增长预期由
2.3%
下调至
2.1%
,将
2018
年经济增长预期由
2.5%
下调至
2.1%
。这说明,
IMF
对特朗普新政的很多内容,能否获得国会通过并付诸实施,信心不足。
事实上,特朗普新政的确举步维艰。尽管控制着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多数席位,但在医改问题上就遭遇了重大挫折,表决再次被推迟。主要原因是,共和党内存在分歧,部分共和党议员就不同意这个方案。至于减税方案,也存在巨大的争议。
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这两天美元指数再创新低(下图,英镑对美元也大涨)。
第三,仅就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来说,或许存在月末因素。
上一轮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