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全面完成,南广场和会议中心已营造出迎宾氛围。文章介绍了南广场和会议中心的景观设计,以及使用的花卉种类和数量,还提到了温室控花技术的具体应用。最后强调了项目团队对植物的精心养护,以保障进博会期间最佳的景观效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景观装饰完成
文章描述了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完成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包括南广场和会议中心的景观改造和装饰。
关键观点2: 南广场和会议中心的景观设计特色
南广场的景观设计围绕“云山—梯田花海—河流—现代城市花园”四个空间展开,使用各种花卉装饰,营造了喜庆热烈的广场氛围。会议中心则沿用“日出东方”主题,门前采用斜坡式平台,营造了庄重、热烈的迎宾气氛。
关键观点3: 温室控花技术的运用
文章介绍了温室控花技术的具体措施,包括温度调控、光照调控、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有效促进花卉在温室中的健康生长。
关键观点4: 植物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施工完成后植物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土壤水肥、补种更换、病虫害防治、污染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项目团队如何精心养护植物,以保障进博会期间现场始终呈现最佳的景观效果。
正文
导读: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目前,由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
承建的第七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全面定妆,南广场、会议中心(西厅)已营造出“海纳百川”的迎宾氛围。
2018年首届进博会至今,园林集团高质量完成了全部七届进博会南广场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打造出富有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优质景观,助力历届进博会迎接八方来客。
全文共
1157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文
| 邵萱婷
南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
云山—梯田花海—河流—现代城市花园
”四个空间脉络来展开,以摆花为装饰手段,使用角堇、百日草、孔雀草、一串红、向日葵以及水生植物共计约68万盆,由南向北覆盖10500平方米面积的南广场区域,360度全景展示中华大地锦绣缤纷的自然之美。
今年对南广场入口处进行了优化,取消了8根景观柱,开阔了南广场区域视线空间,使整体景观效果更显简洁大气。
第七届进博会广场景观在保持往年表现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红色花卉的用花量,对梯田花海区域花卉色彩进行优化。
在去年基础上,继续适当减少蓝色、紫色、白色花卉比例,增加红色、黄色、橙色花卉比例。
在整个广场空间中,“CIIE”和“2024”字样、四层梯田花海、迷宫花园等多个主题花园采用橙色孔雀草、黄色孔雀草、红色百日草、角堇等各色花卉植物来演绎祥云、渐变云山的纹样效果,更好地营造喜庆热烈的广场氛围。
在大草坪上,新设数字“7”LOGO,由彩叶草打造而成。
会议中心(西厅)作为进博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用“
日出东方
”主题,门前采用斜坡式平台,1000余平方米的红色百日草,更好地营造庄重、热烈的迎宾气氛。
花坛中用三角梅进行连接,绽放的三角梅花柱,增加了色彩层次感,喜庆、热烈和大气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拉升景观高度,提高景观层次感。
现场约80万株开花植物正在静待花期,为在11月5日本届进博会开幕时绽放出最美的姿容做好准备,这得益于项目团队精心实施的
温室控花技术
。
温室控花技术具体涵盖
温度调控、光照调控、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等措施:将温度调控控制在13℃~15℃,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面对今年夏季的超长期高温,不断监控保持通风;通过人工补光的方式来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在抽薹时增施磷、钾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和按需开放。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如枯萎病、花叶病、蚜虫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这些控花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草花在温室中的健康生长,再选择合适时机进行现场摆花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