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讲,对于颜丙燕的采访,是一次有点“失控”的采访。
原本,我们只想找一位好演员让他讲讲自己是如何演戏的。因为,在这个抠像、替身泛滥的时代,有人说:表演是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于是,我们找到了颜丙燕,原因有二:
首先,以电影《万箭穿心》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足以证明她是一位好演员,有资格来谈论这个话题;
其次,她在社交网络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行业现状的态度。
但在第一次采访中,我们得知:整个2016年,颜丙燕全年停工,没有接拍任何一部戏,而这并非她个人的遭遇。于是,我们希望能以颜丙燕为样本,去探讨一个也许更紧迫的命题——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位好演员该如何自处?
找到颜丙燕费了一些劲。
一般来说,演员的联系方式很好找。艺人们的媒体曝光率高,只要在娱乐记者群里吼一嗓子,很快就能找到他们的经纪人。我在四五个几百号人的娱乐记者群问了一圈,一片沉默。似乎大家已经忘了颜丙燕。
的确,她上一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还是2012年,因为电影《万箭穿心》,她在那部电影中的表演被网友誉为“能拿奥斯卡”。我翻出她过往的报道,找了好几位同行才联系上她的经纪人。
这个瞬间,被无数观众评为颜丙燕在《万箭穿心》“演技最炸裂”的时刻。
经纪人只提了一个问题——采访是否需要拍照,如果不需要,颜丙燕便可省去化妆的时间。
采访约在颜丙燕家附近的一个越南米粉店,她是那里的常客,去年一年,只要没事儿,她一般都会去那儿看剧本,一看就是一下午。在这里,她不用看菜单就知道自己要点什么,服务员也知道她的奶茶——糖和奶要分开放。
颜丙燕完全素颜,笑的时候会露出眼角的鱼尾纹——是的,她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位女演员,但她会在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演起来——
聊到拍对手戏,她说哪怕镜头拍不到她,她也会站到机器旁边,给对手搭戏搭词,因为演员的视线看着空气时聚焦一个点上,而看着人的眼睛时却是灵动的,“瞳孔的感觉不一样”。说完便现场演了一段。她盯着我后方的一个点,张嘴就来了一句台词:“你去哪儿了?为什么现在才回来?”接着又看着我的眼睛演了一遍。
的确,一模一样的台词,前一段里,她的眼神是定的,带出来的戏是生硬的、干瘪的;后一段里,她的眼神动了起来,这场戏也就有了魂儿。
现在回想起这个场景,我会感觉到有一丁点儿的难过——这样一位好演员居然就这样“荒废”了一年。颜丙燕说自己也挺痛苦,就好像一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她也很清楚,身为演员,一两年不出现在荧幕前,很可能会被观众忘记。但她依然决定扛着:“我宁可他们暂时把我忘了,我也不愿意他们看着一个烂戏想起我来。”
说到“烂戏”,我对此其实心存疑问——在电影《爱情的牙齿》拿到金鸡奖最佳女演员之后,颜丙燕接拍了大量的电视剧,这些剧目在豆瓣网上呈现的分数并不好,虽然不能称其为“烂戏”,但也绝不是出众的作品,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颜丙燕——
“你那时是和现在一样挑吗?”我试图主动寻找一些原因,“那时,你的经济压力很大,为了给母亲看病,你借了很多钱,有这个原因吗?”
“没有,这件事的顺序不是因为要还债而去拍戏,是想去拍戏,正好也可以还债。”
“可那些作品的确称不上优秀。”
“我明白,但我认了。”颜丙燕说,所有的选择都是主动的,所有的结果也都是可以“认了”的。她会在每部作品的成片播出时,从头到尾看一遍自己的表演,“有时候觉得这个演员真棒,有时候觉得太次了,演得什么啊!”她说,她没有接过一部自己不认可的戏,决定去演,都是因为喜欢那个角色,至于演得好坏,作品最终呈现的好坏,她都认了,“我确保我是百分之百投入的,百分之百努力的,就行了。”
这种“认了”的狠劲儿,几乎体现在颜丙燕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两种最可怕的人,减肥成功的人和戒烟成功的人。这两点,颜丙燕都做得到。
她曾经烟瘾很大,每天都要抽掉一盒半,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戒不了烟。四年前的一个晚上,她在家看电视时习惯性地摸烟,摸了半天没找着,关了电视换了衣服准备开车去买。出门时,家里的小狗仰头看着她,她突然愣了一下,心想为了一根烟大动干戈,至于么?刚刚决定不去了,低头一看,烟就在电视遥控器的旁边。
从那一刻起,她跟自己较上劲了,没再抽过一根烟。
戒完烟,她整整胖了三十斤,于是,又开始减肥,学瑜伽,练泰拳,“不虐到死不行”。出去跟人吃饭谈事,别人吃火锅,她坐在旁边,一筷子不动,抱着一瓶矿泉水咕噜咕噜喝。
颜丙燕被称为是女演员中台球打得最好的。
她不仅自己减肥,也监督身边的人减肥。演员姜武是颜丙燕的好朋友,两人合拍了一部电视剧后,姜武瘦了将近20斤,因为每天吃饭时,他刚准备多吃两口,颜丙燕的声音就传来了:“行了,差不多得了啊,死胖子没前途。”
两次采访都是从下午聊到晚上,感觉饿了时,颜丙燕会点些吃的,她吃得很克制,烤鸡翅或者一碗素粉,正在减肥的经纪人想吃两个小西红柿,也被颜丙燕制止,“不能吃,吃了就停不下来。”经纪人伸出的手又默默收了回去。
新来的小助理不算苗条,颜丙燕当即给她定了个减肥目标:“瘦到100斤怎么样?”看着小助理犹疑的样子,她又补了句,“我可是一个尖酸刻薄、阴损毒辣的老女人,你要记住,你答应过我了啊!”
对于爱管闲事以及太爱工作这件事,颜丙燕自己也反省过。她的某任男友曾经吐槽过她没有自己的生活——
对方问她:“对你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啊?”
“工作啊!”颜丙燕答。
对方又问:“那不工作的时候呢?你都干什么呢?”
“准备工作啊!”颜丙燕又答。
复述完这个问答,颜丙燕乐了,说:“他最后没娶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她说自己“养鱼的时候想的是以后演戏时就知道怎么养鱼了,种花时想的也是以后演戏时就知道怎么养花了”。为此,她没少给剧组的剧务找麻烦,因为对方准备的道具有时“不合常理”,“那样的鱼是没法那么养的”,她知道这样有点儿“招人烦”,但她也承认自己改不了。
既然改不了,那就继续“认了”,接受并承担一切后果。她的选择标准是——快乐,较真和妥协之间,前者让她快乐,她也因此而做出选择。
在颜丙燕所有的作品中,电影《万箭穿心》无疑是最重要的那一部,我们也因此采访了《万箭穿心》的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王竞。
王竞导演与颜丙燕
《万箭穿心》将颜丙燕推上了一个高点,之后,她并没有乘胜追击。巧合的是,这一切也同样发生在王竞导演身上。
拍完《万箭穿心》,他受尽了小成本电影里各种条件都“为钱所困”的揪心,表示“太累了”,因此希望拍一些大投资的电影。然而,成本提高了,制片方的野心也变大了,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对方会要求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出演,于是,“为钱所困”变成了另一种局面——明星的档期调来调去,改来改去,拖来拖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竞也因此已经有近三年没有拍戏了。
好在,无论是颜丙燕还是王竞,他们都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如意”或者“不得志”。对于颜丙燕的选择,王竞表示非常理解,他认为,颜丙燕是一个非常有分寸感的演员,“在机会最多的时候,学会拒绝,这是正确的选择”。
好友李乃文承认,颜丙燕扛着一年不拍戏是一种“浪费”,但他们的友谊始终也保持着一种默契与分寸。颜丙燕不会对李乃文一部接一部地拍戏品头论足,李乃文也充分理解颜丙燕的选择。李乃文承认颜丙燕要求太高、太挑,但有一次,他喝高了,对颜丙燕说:“我还真是挺崇拜你的,佩服你的较真,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不较真了。”
电影《爱情的牙齿》的导演庄宇新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告诫我们:“不要将颜丙燕所做的美化成一件多么高尚、多么好的事,如果这样做,那只能说这个社会病得太重了。”
颜丙燕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问她去年到底看了多少剧本,她说自己真的记不清了,“别说这个,不好,让别人觉得那么多剧本都不演,就你行,显你清高”。她一再强调,这就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了解环境的困境,选择了自己的做法,我不能有怨言,我也不会有怨言。”
这让我想到了《万箭穿心》中,颜丙燕饰演的李宝莉:命运把我扔这儿了,我就从这里再开始。我要以我的方式继续存在,即便在谷底,也要给出自己最好的。
影片结尾,李宝莉坐上的那辆面包车,启动后走了一段,停了,一直发动不起来,她只好自己下车,骂了句“婊子养的”,然后去推车,让它继续走。
是的,生活或许就像那辆破车,“婊子养的”,但推一推还是会往前走。
不得不承认,这次“失控”的采访令我备受折磨。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冷静、不美化、不过誉……并因此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在这篇可以自由进行主观表达的文章中,我想说,这次采访经历可能会和颜丙燕一样,变成一种稀缺的、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存在。毕竟,你很难想象一位成名的演员,会拿出14个小时,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对待你的每一个问题。
当然,这次采访也有遗憾——我们没能更好地展现一种属于颜丙燕的复杂。我们获得了无数证据证明她的强与硬,但是,除了李乃文的那句“一个人守着一缸鱼,越想越想不明白”,以及电影票房不好时,她对姚晨说的那句“我怎么不是你呢”,我们没能捕捉到她更多的犹疑、纠结、失落,甚至软弱。
我因此而感到有些沮丧,但事实是,甚至连跟了她近十年的贴身助理也从未见过她软弱的时候。
所有的采访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间之一是李乃文在采访结束后的道谢,这令我有些手足无措,他说:“感谢你们如此认真地做这个采访,我挺希望丙燕的这种较真儿通过你们,让大家看完以后,诶?琢磨点儿什么。”
这种感受在文章发布后读到某条读者留言时再度重现,那是一条很短的留言,那位读者说:“谢谢你们没有忘了她。”
这是一种“值得”的感受,对于一名报道者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与动力。我们因此而决定——会定期报道一系列“不红的好演员”,乱象当前,我们能做的不多,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好演员,我们争取一个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