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黑白呸
说一场人间百态,呸出个黑白分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黑白呸

败家崽,就知道混圈!

黑白呸  · 公众号  ·  · 2021-04-29 18:00

正文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圈(QUAN)。就是大家有缘来相会,坐在一起斗斗嘴,捧捧大神踩踩人,的圈(JUAN)。


您,混过圈吗?



70后的“烟圈”

穷,又回味无穷


70年代末,中国人能吃饱饭了,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那时的大人们忙着搞生产和学习文化,小孩动手能力比较强,成群结队的混。


他们追不上汽车就做个铁圈跟着跑,挖不成煤矿就掏蝉蛹晒干、炒炒还能吃,抓鱼斗鸡卖潮虫,各个玩乐的圈子欣欣向荣,孩子们连绵不断的笑声如同窜稀。



这些圈子里,集烟盒的很有趣。


一群驴粪蛋子跟着叔伯们转,等着大人把烟抽完了,再蜂拥而上抢烟盒。争到宝贝后跑回家,小心翼翼把烟盒整个拆开,一页一片压进书里,日积月累能攒上百种花色。


有八分钱的经济、合作,三角钱的金马、金沙江,五角钱的红梅、翡翠,带嘴的云烟、盾牌,高档的凤凰、牡丹、大中华。



光看还不过瘾的,又把这些烟花牌仔细叠插成三角,喊上朋友一群找个空地又是砸又是扇。


花色大的人先动手,能出好几招,技术好的总赢。 大鱼吃小鱼 ,赢来的三角装进纸箱收好。


重点来了,到过年的时候捡些便宜的三角上屋顶,嚎两声再一把一把往下面撒,等捡便宜的孩子来了,操起一瓢备好的冷水往下浇。


欸,炫耀。


直到楼下群起而攻之:臭傻逼!


一个磨到发白的三角,展开来也还完完整整,收了折、折了收。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人的手,沾了多少泥土和汗水,人终于长到该 收心 的年纪,于是找来最听话的弟弟妹妹把牌转送了。



“阿诗玛放好了,别出。”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个成年人靠着沙发,吞云吐雾间摸了摸烟盒的缝口,笑笑。


回味无穷。



90后的“地圈”

超厉害,全凭一个赖


地圈,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笔者擅自概括的屁论。


90年代的孩子大多是独苗苗,脸上写满了倔强,那是情绪稳定的时候。


但凡是有个刺激,比如说卖玩具的偏要露一手 水枪 ,套圈的偏要掂两下龙凤呈祥 脚盆 ,开高音喇叭车的偏要当众敲个 大西瓜 ,您会看到无数个红孩儿抱着他们刚拿上工资的父母,在地上滚。


直到哭声换来两个大嘴巴子,他们才会把眼泪和鼻涕吞下去。


怪的是,无论这样的闹剧上演多少次,刺激来的时候,孩子们还是要坚持走完这个流程,甚至衍生出拽手、抱腿、拖地等招数。


不仅如此,大家对地上的游戏情有独钟。


遁地三连 — 弹珠、陀螺、玩泥巴。


一个真正的弹珠局常昏天暗地才分出胜负


一个赌上尊严的陀螺局常以互相踩烂了收场


一个正宗的泥巴人多有尿骚味


那时候混圈发生冲突,上去就是抓领子、吐口水,男生的 飞毛腿 、女生的 “婆娘拳” (泛指没有章法,两手抡圆了往人身上砸) ,极其的平等,谁能赖到最后谁就是老大。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皮糙肉厚,因长期遁地,可能落下了生气时跺脚、委屈时噘嘴、兴奋时瞪眼、烦躁时重重一挫等后遗症。


他们偶尔会45度角仰望天空,因为地精们的梦想,是自由飞翔。


如此敞亮。



00后的“嘻哈圈”

只要Drop这个Beat,天下无敌


00后们在互联网上聊天,大多使用罗马拼音首字母Mix错误的中文语法。他们的狗往往叫 旺财 ,那是一种复古新风尚。



高饱和度滤镜下,当新时代弄潮儿把额头埋进臂弯、双手挥动指向天狼星时,时代会给这个圈子最强烈的回响 — Skr.



不可否认的是,曾经被90后带得土味满满的互联网,在00后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冲出了火星文和《爱情买卖》的束缚,迈向辉煌的多元宇宙。


他们讨论中国风,却不一定分得清平翘舌;他们留着狼尾头,坚持要和Tony老师Fist bump;面对消费主义和大数据监测,他们会抠开一瓶黑爪并露出嘲讽的笑容,以《1984》为素材套曲Diss全人类,却不一定背得全作者的名字。



当上一代人还在用“后浪”搞自我感动营销的时候,他们已经凭借着这股闯劲在网易云、抖音、B站等平台实现了财富自由。

一个最接近赛博空间的灵魂,会在电竞游戏时踩着与心脏同拍的节奏,灵活运用双押+Flow问候对手全家,以及刚绝育的 来福

他们并不在乎酸腐的嘲讽,因为一朵宇宙之花,是懂得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就是狂吸流量再肆意挥洒,再不济还有花呗。

两个字挽总:豪横。
首字母版:NB.


10后的“设圈”
意念养娃

在70后痛风、90后打工、00后全员艺术家的当代社会,10后已经开始在虚拟世界里养娃了。今天最后一个出场的圈,就是设圈。


它是二次元文化大圈衍生出的一个小圈,由一批画手和一群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组成,大家买卖的是 设定。


比如说我昨天梦到一头远古神兽,它左手拿着金苹果,右手拿着银苹果,看起来非常的帅气。


第二天早晨梦醒,我想把苹果画下来却没有那个水平,于是打开百度贴吧、微博、LOFTER (新生代轻博客,常有文创大神出没) 寻找一个厉害的画手帮忙。


“这两个苹果看成色是从九重天来的,神兽无疑是触犯了天条被打入深海,金色代表时间,银色代表复仇,那么我断定它是从地中海来的龙。两个苹果务必要一前一后,不要乱加元素,我是极简主义。”


在设圈,这样一幅呈现出买家 精神乐园 的画可以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


四月中旬有新闻曝出,一个13岁少女花了70万元在设圈买画,其中价格最高的一幅是以7万元成交的。


传说中7万元的画,买主购买后只能自己欣赏,不能在公开平台展示


虽然它承载了一个孩子的珍贵思想和另一个孩子的辛勤劳作,也还是让我这个脚踏实地赚钱的成年人 心生嫉妒 ,甚至都有些扭曲了。


这就能卖七万块钱?


笔者采访了几位二次元爱好者和画手,做了一些作品比对,得出一致的结论:单从笔触上来说,这幅画最多以千元为单位出售 (设圈亦有几百、几千的图) ,七万块钱中,画家的名气占比很重了。


“圈子都是,捧大神。”


再往深入了聊,不止是价格上存在虚高现象,设圈还骗局丛生。


因为国内没有一个成熟的二次元衍生品交易平台,这导致买家只能通过论坛、博客寻找到卖家,沟通后又不得不转到QQ、微信等地私下交易。


LOFTER上创作者们的展示图

这一环节就暗藏一个巨大的风险 — 卖家跑单


买卖双方在没有合同的约束下,经常会出现一方付款后,另一方消极画稿、拒绝改稿、甚至直接消失的情况。


而被骗的买家唯一维权的方式就是在QQ空间、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挂人 (指或哭诉或怒斥被宰全过程), 虚拟世界要追回损失真的很难,骗子拔了网线就能隐于世间。


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圈子里都是守规矩的人占多数,正因如此,买卖人设的设圈才会逐渐成形。


当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交易圈就封闭起来了,这时又会冒出一个又一个营销团体,等待未成年人的极有可能是一场 “集体收割”


我们以设圈常见的一种营销活动为例, 拍卖


设圈社群会先在各个网站上发布拍卖会活动,宣传超人气作者,吸引到大批量的圈友进群后哄抬半成品。


制作精良的展示图,待解锁的“福利”


这时群里会有两股势力展开鏖斗,第一股是没钱的,大家会分摊画手稿酬共养一个人设,圈里人称“巨人车”;另一股叫“富婆”,有钱人一锤定音拦截作品,一瞬间就能把车里的人及其自尊碾个稀巴烂。


这样的拍卖会往往伴随着嘲讽和起哄,急切与不甘,巨人车越滚越大,富婆越出越猛,直到画作以天价成交。


“就像在二次元里养了个孩子,很奢侈。”


“身价”?“孩子”?

这就是2021年的未成年人,他们急着在网络世界寻求认同,偷偷地天马行空。









别毁了圈子 >>

设圈的概念是挺酷的,但非常遗憾,它以闹剧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直接暴露了这个圈子的封闭性和低龄化。

它尚在雏形,却因为个别人,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圈子可能是某些人为数不多的,能够获得认同感和心理慰藉的秘密家园,一个自由呼吸的地方。圈子无论大小,它可以不被人理解,却不应该因为一篇《设圈13岁少女70万天价约稿!》就覆灭。

那些骑大排量摩托在半夜炸街的,拿着长枪短炮去大街上怼人脸上拍的,披着COS、JK、洛丽塔的皮搞援交的,总有些老鼠屎或一时兴起,或给脸上贴点金,或给苍白的人生添点油,违法犯罪的也有,把好好的一锅粥搞臭了才罢休。

贱不贱呐?人不在乎,大不了换个玩法。

圈外人嗤之以鼻,圈内人寒了心。

一个漂亮的圈子值得人加入更经得起回味,因为它会建立在平等的交流和约定俗成的规矩上,那里容得下五彩缤纷,容不得“二流子”来犯。

相应的,一个正规的二次元交易平台也很重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二次元文化的蓬勃生长,爱好者们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为酷酷的想法永不止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