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创立于1953年(股票代码600170),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位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51位、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第8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foQ架构头条  ·  DeepSeek 爆火真相:不靠“人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建工

“当好行业科技创新国家队”,杭迎伟调研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

上海建工  · 公众号  ·  · 2024-08-23 17:2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对上海建工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的调研情况。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增强系统思维、提升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等要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杭迎伟对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的调研

报道了上海建工集团领导对工程的关注与调研,指出了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科技创新在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工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关键观点3: 增强系统思维与提升总承包总集成能力

提出了增强系统思维、持续提升上海建工总承包总集成能力的要求,通过建设超级工程提升相关能力。

关键观点4: 注重安全生产与保障工程进度

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每天发掘重大安全危险源,并保障工程进度,创造更多的工作面。

关键观点5: 对工程创优与干部人才培养的重视

提出了要通过工程创优锻炼干部人才队伍,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


正文





导读:8月23日上午,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调研上海建工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集团副总裁徐建东、陆峰参加调研。


杭迎伟说,要增强系统思维,持续提升上海建工总承包总集成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创优,培育新质生产力,当好行业科技创新国家队。


全文共 1222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  殷莱克


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以下简称南下工程) ,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最大挖深近38米。工程建设广泛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通过物联网、BIM、人工智能、大数据、混合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保障了工程质量与建设工期。



在现场,杭迎伟察看了隧道移动模架体系、激光整平机器人、履带抹平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情况,详细了解整体的工程进度。


杭迎伟说,今年的连续高温,我们连续奋战,大家非常辛苦,在此代表集团党政向广大建设者表示慰问,指挥部和各单位工作组要持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南下工程陈安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隧道移动模架体系、激光整平机器人、履带抹平机器人等成果应用,实现了持续地科技创新,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下一步:

要增强系统思维,持续提升上海建工总承包、总集成能力。 通过建设超级工程,提升筹划能力、指挥能力、实施能力,进而提升总承包、总集成能力。指挥部和各单位工作组要在能力提升上做更多更大的贡献,还要持续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不仅注重科技创新,更注重全面的工作创新。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创优。 要主动适应建筑业形势之变、市场之变,引领好建筑市场,当好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的重要目的就是工程创优,在建优创优过程中,保障重大工程的后墙不倒。

指挥部和各单位工作组,要形成一批科技创新的攻关课题、推动一批建筑机器人在现场一线应用,这些都是上海建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过程中,要注重把一线管理经验转化为科技创新实践。同时,还要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上下功夫。

应用对建筑机器人的升级迭代是至关重要,我们要开放创新,还要开放共享,让我们的技术成果不仅可以服务内部,也可以服务整个建筑行业,通过主动求变、适应市场需求,当好行业科技创新国家队。

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每天发掘重大安全危险源,做好安全生产督促和监督工作。指挥部和各单位工作组要工作得更加细致,每天精准识别重大安全风险点。

要保障工程进度。 针对建设难点、堵点,把握关键点,创造更多的工作面,完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