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文件管理
“
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
。
企业必须
有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以及记录等文件”;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的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应当经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
“文件的内容应当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等相关要求一致,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记录”;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均应当由适当的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
“文件应当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文字应当确切、清晰、易懂,不能模棱两可”;
“文件应当分类存放、条理分明,便于查阅”;
“原版文件复制时,不得产生任何差错;复制的文件应当清晰可辨”;
“文件应当定期审核、修订;文件修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管理,防止旧版文件的误用。分发、使用的文件应当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的或旧版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部门要做好文件管理,需要从三方面考虑:
建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按照已建立的文件管理操作规程实施产品放行;
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首先,建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题目。
题目是文件主旨的体现,药品生产企业文件题目应简明扼要。
第二、种类。
种类就是区分文件的层级和不同业务范畴。药品生产企业文件按照层级一般分为手册、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四级。其中,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因为业务范畴不同,会有所区别。
第三、目的。
目的就是药品生产企业制定某份文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规范什么。
第四、文件编号和版本号。
文件编号和版本号一起构成药品生产企业文件的身份证,确保其唯一性。
第五、内容。
内容是药品生产企业每份文件的主要部分。首先,文件管理操作规程确定每份文件的格式;其次,文件管理操作规程确定每份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的步骤和内容。再次,文件管理操作规程确定文件应当定期审核、修订。最后,文件的发放、回收与销毁。
对于外来文件,药品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搜集,识别,转化,审核与批准后使用。
空白的记录也是文件。空白的记录也要按照《文件管理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第六、文件修订历史。
药品生产企业文件修订历史记录整个文件的全生命周期。
第七、文件保存。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
其次,按照已建立的文件管理操作规程实施文件管理。
由指定部门和指定人员负责文件管理工作。
最后,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文件清单(文件目录、文件一览表)、文件管理操作规程、文件发放记录、文件回收记录、文件销毁记录。
后记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文件管理不归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也就是说确认与验证不归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实际工作中,文件管理可能归其他不同的部门负责。不管组织架构和职责如何设置,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文件管理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都需要药品生产企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