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功夫财经  ·  华为真的太难了 ·  6 天前  
财新网  ·  深度 | 试点项目审核权下放地方 ... ·  1 周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感觉我也中招了,浑身疼,去检查一下-2025 ... ·  1 周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以下是山姆会员店中国区最近几年的销售额分析: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上市2年,一直在亏,途牛(NASDAQ:TOUR)还能亏多久?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09 19:36

正文


                           

>>>> 杰伦也救不了的途牛

 

上周,途牛(NASDAQTOUR)公布了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途牛第三季度旅游产品总交易额为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第三季度净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35.7%




看起来,高速增长之后等待着途牛的应该是美好的未来,然而途牛一贯的套路却是这样的:每年营业额都大增,但就是不盈利。

 


2014年上市以来,由于业绩不佳,途牛的股价走势一直呈波动式向下。当前股价为8.63美金,远低于24美金的IPO价格,当前途牛的市值仅仅只有10.93亿。

单位:百万 RMB


我们看一张途牛2011年到15年的营收、利润、净利率的情况表,从2011年到2015年,途牛的revenue一直猛地上涨,几乎年年翻倍。2014年营收是35亿RMB2015年翻了一倍达到76亿RMB。途牛的营收往上走,净利润就对着往下跌,营收涨得越厉害,净利润就跌得越猖狂,十分对称。




2011年到2016年,途牛亏损的坑越来越难被填平,亏损不断扩大,且颇有兜不住的趋势。

 

拿本季度来说,途牛的净亏损为5.717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337亿元,亏损又同比扩大了32%

 

这已经是途牛连续4个季度净亏损超过5亿元了。这样算下来,途牛过去一年差不多亏损了24亿元。

 

从途牛一直亏的现象不难猜出途牛手上也没有什么自由现金流了。从14年上市开始,途牛手中的经营性现金流就已经是负的了,2014年负了2亿,15年负了5亿。155亿的经营性现金流还要再刨去1.5亿的固定资产投资。除非是继续融资,否则途牛手上可以继续自由支配的钱真的所剩不多了。

 

>>>> 途牛为什么亏?

 

途牛做的生意主要有三个板块:团队游(organized tours),自助游(Self-guided tours,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占途牛业务比重十分小的保险、金融、机票这些业务。



 

途牛做的生意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旅游产品,主要业务是销售跟团游和自助游打包产品。具体的业务是怎样的呢?简单来说,途牛不是生产商,只是中间销售商。

 

Step1:从旅游产品供应商处拿到产品,支付给供应商费用

Step2:对产品进行二次研发,给产品重新定价

Step3:在网站上卖给消费者


所以途牛的商业模式是很简单的,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一般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家都看得懂的东西没有多少地方能够挖掘利润




途牛的利益输送链中只有两个关键环节:


1、从供应商那边拿货,给供应商钱,这个钱就是cost of revenue(营收成本)。

2、重新定价,卖给消费者,由此产生的钱就是revenue(营收)。

 

所以途牛赚的毛利润归根到底就是上面说的:revenue-costof revenue

毛利如何才能高呢?当然只有两种方法:


  • 压榨供应商

  • 提高二次定价水平


但是这两个方法对于途牛来说必然是无用的。



 

在途牛从供应商那边拿来的货中,团队旅游是卖得最好的。

 

途牛营收有90%都是由团队游这个板块的业务贡献的,而途牛在团队旅游中赚取的是revenue- cost of revenue的差价,这部分收入是实打实的苦力收入。2015年,团队游的营收占了96.25%。自助游、其他业务跟团队游的体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其实在占途牛比重极小的自由游业务中,途牛赚取的就是轻松钱”——佣金收入,而不是跟团队游业务一样的差价收入。只要供应商在途牛的平台上有交易成交,途牛就能那一部分佣金。但是自由游的比重在途牛的业务中比重太小了,典型的放着轻松钱不赚却要剑走偏锋。

 

我们再回到比重最大的团队游业务上。

 

团队业务所占比重大意味着什么?途牛每年的营收增加的根本原因就是团队游业务收入的增加。

 

但是团队游给途牛带来的高营收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匹配度”十分高的成本开销。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高营收的增长并不能代表途牛赚得钱就多了,毕竟归属于途牛的那部分利润只是营收与付给供应商的成本之间的差价。

 

途牛每年支付给供应商的成本价高到令人发指。



 

2015年途牛的年报中可见,途牛的cost of revenue占营收的比重常年在93%以上难以降下来,而且这个成本中有90%左右的都是给花在团队游上,是用来支付给团队游供应商。拿去年来说,2015年途牛的COGS占营收的95.2%。虽然15年的营收同比去年增长了116%,但是毛利同比去年却下降了,去年毛利是6.4%,今年是4.8%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 途牛的高营收增长对途牛来说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指标,并且途牛的高营收增长是以高成本作为代价的,途牛在供应商议价方面不具有优势。

 

议价优势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市场的竞争,很多旅游产品供应商,如旅行社等,往往有自己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他们跟途牛本身就是竞争者的关系。来自其他专做OTA的平台竞争十分激烈,途牛如果给供应商的价格低了,供应商还有其它平台可以选择。

 

供应商不能随意压榨,商品价格更是无法随意抬高。毕竟途牛在这个市场里并不具有垄断优势,在产品相对同质化的情况下,提高价格无非相当于自掘坟墓,目前就电商旅游业来说,除了质量因素,归根到底还是得靠低价来吸引消费者。

 

你可以说客单价低、毛利率低都可以承受,途牛只要继续在低价格战跟竞争者们斗智斗勇,继续砸钱打广告,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途牛消费的。

 

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途牛做的电商的生意,但是跟任何一个电商相比,途牛的体量都太小了,2016年第一季度,途牛服务的用户数是118万,一个季度用户数量只有百万的电商,跟它的竞争对手比实现是太小了,京东就算是万年亏,但是人家的用户数量是亿级的啊。

 

总的来说,途牛亏损的原因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只赚供应商和消费者之前的差价就注定途牛的盈利空间偏小。

 

在这种劣势下途牛的做法却是是烧钱打广告,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即便是亏损状态下也要请大牌刷脸,谁红请谁,天天在芒果台播广告,颇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在客单价低,客户数量少的悲壮情景下,我们只能期望途牛抗住不断下跌的股价、以及巨大的融资压力,继续融资,继续烧钱,这样它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吸引到足够多的客户,让自己扭亏为盈。

 

>>>> OTA生意真的不好做吗?


途牛悲壮的故事让人对OTA产生质疑。按道理说,结合了电商渠道和人口优势的OTA生意应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为何途牛会连年亏损呢?市场上其它参与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同样是做在线旅游的网站,携程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三好学生。




2003年上市,携程的股价不紧不慢地往上走,从2015年到2016年,携程的股价在一年内从11美金翻了5倍到了50美金左右,现在股价在40美金上起伏。

 

本季度,携程再次成为OTA行业中盈利最多的一家企业。携程在今年第三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5.81亿RMB,环比上季度的5700RMB增长了 10倍之多,同比增长75%


携程的业绩再次超出了华尔街预期,今年11月还宣布了讲携程旅游跟去哪儿度假合并,首次并表后去哪儿也实现了盈利,成为全行业中第二家盈利的在线旅游企业。

 

携程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比途牛跟携程的官网,最直观的感受是二者主营业务不一样。途牛的主营业务是团队旅游,携程的以机票、酒店、火车票等预定为主,辅以团队游、自助游等业务。

先来看一下携程的商业模式。同样有供应商,携程平台,客户,三个主要参与者,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携程网的利润流向有以下两个方面:


1、供应商为携程支付佣金和广告费,携程靠着自己的流量卖钱,并提供“增值服务”,主要包括产品研发,促进产品销售。经过再加工之后的商品,携程再重新为其定价。

2、用户浏览携程的网站,购买商品,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这里解释一下携程的产品研发跟途牛的产品研发的不同性,虽然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但是携程所做的产品研发是为供应商而做,可以把这项工作当成是携程为其平台下的供应商所做的增值服务,以刺激供应商的产品销售,供应商的产品卖得好,携程能按比率提取的佣金费用就更高。

 

今年11月份携程旅游和去哪儿度假业务合并完全是强强联合。首先去哪儿的业务模式和携程大相径庭,去哪儿也是为供应商提供流量和平台。携程旅游和去哪儿度假业务合并,对于专门针对团队游和自由行的途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就目前来看途牛在产品差异化上更加没有优势了。

 

对比途牛和携程,主营业务不一样造成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呢?


途牛的主要营利方式为:所赚毛利润为营业额减去供应商成本价,利润空间小,赚得是辛苦钱。


携程的主要营利方式为:为供应商提供平台,提供增值服务,销售流量,提取佣金和广告费用。虽然在提取佣金上也算得上是携程的辛苦钱,但是携程的网站流量所带来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

 

>>>> 总结


OTA行业有极强的垄断性和规模性,06年成立的途牛想跟99年创立的携程抢占市场份额必然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跟携程相比,途牛的商业模式并不见得就高明,反而存在许多弊端。途牛的主营业务是团队旅游,只能靠供应商和消费者之前的差价赚钱。


要想赚钱只能有两个方法,一是从供应商以较低价格“拿货”,另一个是抬高商品价格,然而这两个都不是一般的企业才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沃尔玛一样“压榨”供应商。如果单单希望广告营销就能吸引羊群过来,这个想法未免也太单薄了。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加入格隆汇

投稿给格隆汇。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添加微服妹妹微信号:guruclub_011参加格隆汇三大线下活动:汇说、汇路演、汇调研

直接添加格隆个人微信公众号:guru-lama

广告投放:0755-86332133-823

商务合作0755-863321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