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UNSPACE乐趣生活
魔都展讯推荐、猎奇活动、空间建筑、美食推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CG波士顿咨询  ·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新出海浪潮:渠道篇 ·  23 小时前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UNSPACE乐趣生活

故宫X卡地亚特展|续写一场来自十八世纪的对话,带你穿越百年文艺长廊!

YUNSPACE乐趣生活  · 公众号  ·  · 2019-06-18 22:00

正文

卡地亚,被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王室贵族名人巨贾,还有无数脍炙人口的传奇和故事。

当卡地亚遇上故宫,将碰撞出中西方文化的灿烂火焰,激发出激荡人心的历史对话,展示出风云际会的王者风采。


展览现场


早在2009年,卡地亚就与故宫首次合作举办了“卡地亚珍宝艺术展”,346件珍宝在午门展厅中璀璨绽放,引起极大轰动。10年之后,同样在威武庄严的午门, 800余件珍宝齐齐亮相,试图建立一种中西方文明对话的全新方式。


本次展览包含3个展厅,展品不仅来自于“卡地亚典藏”,还不乏许多珍贵的私人收藏,而这次故宫也拿出了数件首次公开的展品, 含金量可见一斑。


201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展览现场,“灵感中国”单元


201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展览现场, “风范见证”单元


201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展览现场, “时间技艺”单元


除卡地亚和故宫自己的藏品外,观众还可以从中看到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卡塔尔博物馆、瑞士拉夏德芳国际钟表博物馆等地的物件。 不论在展品质量还是规模上,都比十年前更具分量。


展览名为“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这是故宫钟表修复团队和卡地亚在合作交流时的真实感悟,本次展品也呈现出跨越时间和技艺的界限,及跨越文化的重塑力和艺术的创造力,超越了策展双方的国别限制。


展览海报


主题“有界之外”贯穿展览始终,其中的“边界”可以从地理、时间和文化三个维度上理解,而跨越这些边界的则是人类共同的本能。



地 理


十八世纪的欧洲没有一座宫廷不以拥有中国瓷器厅为骄傲,一切东方元素也皆可被运用。


当时正值盛年的卡地亚第三代掌门人——路易•卡地亚也深受其影响,他钟爱埃及、波斯、印度、中国、日本等古老文明下所诞生的物质瑰宝,终其一生收集并拥有大量的中国珍宝与瓷器收藏,并从全球的古董商那里收集这些古老元素,提供给卡地亚的设计师使用。

路易 · 卡地亚关于中国灵感的藏书


尽管卡地亚三兄弟都曾经周游世界,但都没有到过中国。他们派出一名出色的销售专员于勒·格列恩泽前往亚洲,经过新加坡、暹罗、西贡、香港、广东,最终抵达上海。身临其境的考察体验,他写下宝贵的档案《旅行日志》, 第一手的材料获得无疑将对卡地亚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旅行日志》


在诸多中国元素中,毋庸置疑,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龙的形象也被卡地亚广泛使用,给各种各样的器物、珠宝或钟表带来了生机。


胸针

1920年,卡地亚巴黎


洋金壳画珐琅打簧小怀表

19世纪,瑞士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图腾龙纹化妆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



金“大清嗣天子宝”

清崇德

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交龙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大清嗣天子宝”在二十五宝中排第三。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在《交泰殿宝谱序》中曰:“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自是以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前四宝为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及青玉交龙纽满文“皇帝之宝”。

实际上这四方宝均为太宗时期之御宝,是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大清以后所制。也就说“大清嗣天子宝”是前代相承印。根据现存二十五宝前四宝的质地、钮式、印文篆法的不同,可知其并非同时所制。


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十二章皇帝朝服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卡地亚的作品中,源自中国文化的其他瑞兽也不胜枚举,神奇而迷人。凤凰无疑是盘龙情有独钟的伴侣,同样出现在许多物件上。石狮也是如此,这种峥嵘威武的守护者具有神话般的外形,亦犬亦狮,深得许多女性的宠爱。其他还有乌龟和它的各种化身,各种鸟类和植物。



天堂鸟胸针

1948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这枚胸针为1948年卡地亚特别订制的作品。难得一见的体量(高20.2厘米,重156.45克)使这枚胸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为罕见的高级珠宝作品。天堂鸟被认为是来自天堂的神鸟,又名极乐鸟,寓意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乌龟座钟

1928年,卡地亚巴黎

私人珍藏


同时代一本著名的时尚杂志这样写道:“我们完全置身于《天方夜谭》的传奇故事中,因为东方和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灵感源泉,更是诸多轰动风范致敬的教父”。


跨越千山万水,卡地亚打破地理边界,将东方元素熟练运用于珠宝设计,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实现东西方美学的隔空对话。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也一次次因卡地亚展品中熟悉的中国元素而倍感亲切,被东西方碰撞出的和谐异域美学而深深打动。


时 间


西洋钟和皇室渊源极深。当年万历皇帝对利玛窦上供的西洋自鸣钟爱不释手,遂特许利玛窦定居京城,并且发给俸禄。 没想到,凭借一座西洋钟,利玛窦打开了当时外国学者都无法进入的中国朝廷的大门。



重力滚钟

约1910年,卡地亚


铜滚钟

19世纪,法国

故宫博物院藏


两件滚钟作品的动力来源均是重力。滚钟表壳从斜坡面上缓缓匀速下滑,卡地亚重力滚钟走完全程耗时一周,当滚钟下落至斜面底端也就是星期六时,需要手动将其调回顶端;

故宫藏铜滚钟走完全程为24小时,无论滚钟在坡板的什么位置,表盘上12时和6时的位置总保持着垂直方向。


而第一位在卡地亚购买腕表的正是清朝末代王室爱新觉罗·载抡(乾隆的玄孙),他于1914年在巴黎的卡地亚购买“Tortue腕表”,在另一个时代维度下坐实了二者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汇点。


卡地亚Tortue腕表

1919年,卡地亚巴黎

与载抡1914年购买的表款相似


爱新觉罗·载抡照片, 1914

从十八世纪初开始,中国风格已经大量运用于西方钟表造型工艺中。 卡地亚不仅在设计上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如龙纹、如意纹、团寿等具有象征性和美好寓意的图案),还在钟表生产中采用中国材料如螺钿漆器,积极重演中国传统技艺如点翠等。


神像自鸣神秘钟

1931年,卡地亚巴黎


玉石神像源于19世纪的中国。这座神秘钟是1922年至1931年创作的13座以动物或神话生物为主题的时钟系列中的最后一座。


神秘钟

约1860年,让·欧仁·罗贝尔-乌丹,巴黎

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


一对希腊狮身鹰首兽托起顶部钟盘。它们下方位一根由底部水缸支撑的圆柱形水晶柱,连接狮身鹰首兽侧部。整件作品底座包布,包布最初为深红色。神秘之处在于表盘没有可见的齿轮系,从机芯到表盘的传动是不可见的。

钟表师让·欧仁·罗贝尔·乌丹一生致力于完善他的艺术创作,他所获得的多项专利以及他在众多著名魔术中表演的机械人偶说明了这一点。他的一些传世神秘钟作品展现了他对制表及魔术的品味。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馆藏有丰富的让·欧仁·罗贝尔-乌丹作品的法国布洛瓦魔术博物馆。


门廊神秘钟

1923年,卡地亚巴黎


中国灵感元素也随着神秘钟装饰方式的演进而融入创作,中西方思想和审美的冲突在卡地亚的设计中得到化解、交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表。


瑞兽神秘钟

1926年,卡地亚纽约



插屏式座钟

1926年,卡地亚


没有玻璃镜面的钟盘是由双面雕白玉制成,正反面均雕有中国风景图。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镀金,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传动 轴被龙形装饰以及屏风下的雕花珊瑚球所掩盖。手动调节指针以调校时间,上弦位置在底座后部。

一件类似的藏品存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2014年,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经过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决定共同修复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六件钟表文物,由故宫博物院钟表保护修复专家负责修复钟表外观,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负责钟表机芯的修复。


此次合作历时三年之久,可谓钟表技术与人文领域一次大胆的文化探险。修复过程持续近半年,耗时近千工时。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

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

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两件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两件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镀金表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嵌鲨鱼皮透花表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难得的经历也被李少红导演拍成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成为双方共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里程碑的重要见证。

在东西方钟表保护修复专家的携手努力下,六件尘封已久的钟表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再次响起滴答滴答的悦耳声音,仿佛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


工作中的故宫钟表保护修复专家


也正是在对钟表技艺的切磋探索中,故宫 与卡地亚一起 回溯时间和历史的脉络,激发出彼此对传统的领悟, 让合作不断突破本来的界限。


双方有感而发,提出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 “有界之外” 无论是钟表艺术、装饰艺术或造型艺术,本次展览的展品都呈现 出跨越时间和技艺的界限,及跨越文化的重塑力和艺术的创造力。


文 化


1921年,瑞典学者喜仁龙获得北洋政府特许,前来考察北京的城门与城墙,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紫禁城进行过实地勘察和摄影。随后他于1926年出版画册《北京皇城宫殿写真全图》,300多张照片,将紫禁城的城门、角楼、殿宇等细节公之于欧洲。

画册一经出版,就迅速而直接地投影在了卡地亚制造的高级日用佩饰之上,比如桥牌盒和台式烟盒都是于那年生产,想必路易·卡地亚正是看了喜仁龙的紫禁城画册后用故宫角楼装饰桥牌盒四角。

1926年,《北京皇城宫殿写真全图》选图


桥牌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S部门


盒面嵌螺钿漆画表现的是一组“渔樵耕读”场景。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它既是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仕宦阶层一种淡泊的人生境界。

相传渔夫是指东汉严子陵,才高八斗,一生不愿为官,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隐居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樵夫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出身贫寒,以卖柴为生,熟读《春秋》、《楚词》,最终成为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耕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民耕种的典故;读讲述的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刺股悬梁,发奋读书的故事。明清和民国时期常用于瓷器、漆器和织绣等工艺品的装饰。


卡地亚设计的一款中国风格烟盒,烟盒装饰双龙戏珠纹边饰,纹样就来自中国宫殿建筑的金龙和玺彩画。这种彩画一般用在宫殿中轴的主要建筑上,意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是清代宫殿最高等级的彩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