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文化很接近道家(非道教)尤其在对个体尊重与竞争意识上。//
@鵵螰
:非常赞同您的一句话:道家追求人格独立,人性解放,所以有“天人合一”之说;儒家,(我引用罗素的话)追求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重合,其实是对个体人性的一种捆绑。这两种价值观对立,孰高孰低,谁能真正代表华夏文化传统立判
哪吒闹海,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到现代只怕还不能被接受。这悲情故事最震撼人心之处,是对现实不满的奋力挣扎,对孝道伦理的狂躁反击。
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儒道。其实彼此的内核基本对立。道家追求人格独立、人性解放,故而有“天人合一”之说;儒家则偏向个人与社会价值的镜像对称,极力强调伦理道德的次第捆绑。它的好处是从某种程度解除了人们的攻击性、破坏性。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给人的精神套上了一道枷锁。
在“忠孝悌节”、“君臣父子”等核心理念灌输下,中国社会逐渐建构出一种奇特的血亲等级秩序,影响至今。比如孝道文化,它强调每个人的生命来自父母的生养,一辈子都偿还不清这份恩情、这笔精神债务。它让每个人心里永远背负着一座大山。等同于说,你不代表你一个人,你生来是为了还债的。
不论君主父母怎么做,他们都对。不管多么痛苦愤怒,必须顺从。个性独立、追求真理,永远是无君无父的大逆不道。当你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他们会让你去道家文化里寻找慰藉,与外界的恶意和解。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得意时是“忠君爱国,功名利禄”;失意时是“山水情怀,以德报怨”。唯独没有科学的不断质疑和推翻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儒道。其实彼此的内核基本对立。道家追求人格独立、人性解放,故而有“天人合一”之说;儒家则偏向个人与社会价值的镜像对称,极力强调伦理道德的次第捆绑。它的好处是从某种程度解除了人们的攻击性、破坏性。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给人的精神套上了一道枷锁。
在“忠孝悌节”、“君臣父子”等核心理念灌输下,中国社会逐渐建构出一种奇特的血亲等级秩序,影响至今。比如孝道文化,它强调每个人的生命来自父母的生养,一辈子都偿还不清这份恩情、这笔精神债务。它让每个人心里永远背负着一座大山。等同于说,你不代表你一个人,你生来是为了还债的。
不论君主父母怎么做,他们都对。不管多么痛苦愤怒,必须顺从。个性独立、追求真理,永远是无君无父的大逆不道。当你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他们会让你去道家文化里寻找慰藉,与外界的恶意和解。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得意时是“忠君爱国,功名利禄”;失意时是“山水情怀,以德报怨”。唯独没有科学的不断质疑和推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