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与几家定制工厂负责人交流时,他们都提到同一个问题:生产一线缺人。
甚至有工厂老板说:高定工厂只要能招到人,就能赚钱。不缺订单,缺人。
对于很多定制店老板来说,经常反应缺店长,缺量体师,缺运营。。。但是,如果最源头的工厂缺人,给定制店带来的麻烦一点不比定制店缺人少,因为那意味着:
1、衣服质量不稳定。
缺人的背后,要么是用新人顶上,要么是一人多道工序,不是一个稳定的生产团队在合作。质量自然不会有常年配合的师傅们做的稳定。
比如袖子上的没那么漂亮了,走线歪的地方多了,衣服烫出来没那么有型了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可能是来自于生产一线缺人,或者是新人做的活。
2、衣服工期不稳定。
在高定加工领域,交期能稳定的工厂虽然有,但非常少。尤其是春节后,很多工厂都招不到人,订单交期一拖再拖,就成为常态了。
对于「为什么会缺人」,可能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原因: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干服装加工了,加工行业缺乏后备生力军。
此外一线工人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加上工作时间会比较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得颈椎、腰椎病,有些工人师傅因此会考虑转行。
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换位思考一下,让定制店的人去做工厂,估计他们跑的更快。
所以,作为定制行业来讲,有必要考虑调整定制加工厂的运营模式,优化整个定制链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让整个行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调整的指导思想很简单:让一线工人享受到更多行业发展的好处。
内参君只经营过短短3年的定制加工小作坊,对于加工行业有过一点点直观的感受。以下建议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给一线工人加钱,提高他们的薪水或者福利待遇。
在定制加工行业里,存在少数生产团队稳定的工厂。
据我观察,
他们的经验也很简单:
一是保证员工的基本休息时间。比如每周只工作六天,每天到下午6点或者7点,不加班(这在加工行业已经较难得)。此外上社保,让员工的福利待遇整体提升。
当然,实现这些操作的背后,就是加工费不可能很低,在没有规模的情况下,加工费需要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所以,内参君对于那些报价较低的工厂,会有一种本能的警惕:你的质量、交期能稳定吗?
2、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
现在最贵、最难招到的就是人。所以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怎么样让机器取代人?
像富士康曾经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而在服装加工行业也已出现了一些自动化设备,在处理一些要求不高、简单的衣服品类。
像内参君曾经看到过牛仔裤的全自动生产机器,从裁片到一条整裤出来,一台机器全部可以完成。
当然,服装定制加工属于加工领域最复杂、工艺难度最高的类型,所以,用自动化设备来取代人会更难一些。目前来看,像自动裁床、自动下单体系、自动吊挂系统等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各个工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来安排自己的自动化元素。
知名的跨国企业,比如沃尔玛、苹果等在寻找全球的供应商时,他们会有一些硬性规则,以敦促
续供应商改善员工及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
原因很简单:只有从源头上,让生产队伍日子好过一些,最终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才会有更多的保障,并且实现长治久安。
希望所有的定制同行,在考虑供应链合作时,有这样的意识在里面。也就是:
让一线工人师傅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最简单,也最有生命力的逻辑。
▼
— 推荐阅读 —
北京为什么少有好的代工厂?
观点 | 只有稳定质量输出的工厂才是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