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酸谈
酸谈学社——教授医学基础科研的完整知识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把男朋友藏蛋糕里的求婚戒指咬断了... ·  昨天  
一条漫画  ·  “网友被骗全过程实录??” ... ·  3 天前  
Kane的小K屋  ·  方便查阅的全部漫画目录 ·  3 天前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38丨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神典与壁画!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酸谈

睡眠中的奥秘!研究表明:UP和DOWN状态促进突触巩固,提升记忆表现!

酸谈  · 公众号  ·  · 2025-01-26 17:30

正文

医生也有60W定律?成功的医生有哪些共性?你和同事的差距是什么时候开始拉开的?

关注“科研职场说”,每天分享医生职场生存技能!

现在关注,还能限时免费领取 医学科研路径 资源哦!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来自德国柏林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探讨了人类大脑新皮质组织中膜电位状态如何调节突触巩固的机制。研究表明,在慢波睡眠期间,神经元表现出特征性的膜电位振荡,称为UP和DOWN状态。这些状态的耦合有助于记忆的再激活,从而促进巩固。通过在急性人脑切片中进行轴突和多神经元膜片钳记录,研究人员发现类似睡眠的UP和DOWN状态可以调节轴突动作电位,并暂时增强新皮质锥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UP和DOWN状态序列的突触增强促进了突触后动作电位的募集,从而导致突触强度的长期稳定化。相反,如果突触前神经元未能募集突触后动作电位,突触会经历持久的抑制。该研究为神经活动与慢波耦合如何导致突触巩固提供了机制性解释,并对针对记忆性能的脑刺激策略具有潜在意义。


研究背景

首先,人类具有强大的记忆系统,能够回忆起多年以前的详细信息。新编码的显性记忆最初依赖于海马体,通过海马-皮质对话的记忆再激活,逐渐成熟为新皮质记忆痕迹。经过系统巩固过程后,新皮质可以存储信息数十年。巩固过程依赖于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这种状态在脑电图中表现为特征性模式,包括慢波(约0.5–4 Hz)、睡眠纺锤波(约10–16 Hz)和海马波纹振荡(约80–120 Hz)。在慢波活动期间,新皮质神经元表现出同步的膜电位变化,被称为UP和DOWN状态。UP状态是神经活动增加的时期,导致神经元去极化;而DOWN状态是静默期,与超极化相关。

其次,研究表明,纺锤波和波纹与慢波活动的精确时间耦合促进了记忆痕迹的再激活,并决定了记忆巩固的成功。因此,增强慢波活动或耦合的脑刺激方法对啮齿动物和人类的记忆表现有积极影响。这些观察表明,慢波活动及其基础的膜电位UP和DOWN状态启动了增强记忆功能的机制。然而,在人类大脑中,这些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假设UP和DOWN状态通过调节新皮质中的兴奋性突触,在慢波活动耦合的神经活动期间增加突触强度,从而促进长期突触可塑性,这是记忆巩固的基础。


研究发现

其次,研究表明,纺锤波和波纹与慢波活动的精确时间耦合促进了记忆痕迹的再激活,并决定了记忆巩固的成功。因此,增强慢波活动或耦合的脑刺激方法对啮齿动物和人类的记忆表现有积极影响。这些观察表明,慢波活动及其基础的膜电位UP和DOWN状态启动了增强记忆功能的机制。然而,在人类大脑中,这些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假设UP和DOWN状态通过调节新皮质中的兴奋性突触,在慢波活动耦合的神经活动期间增加突触强度,从而促进长期突触可塑性,这是记忆巩固的基础。其次,研究表明,纺锤波和波纹与慢波活动的精确时间耦合促进了记忆痕迹的再激活,并决定了记忆巩固的成功。因此,增强慢波活动或耦合的脑刺激方法对啮齿动物和人类的记忆表现有积极影响。这些观察表明,慢波活动及其基础的膜电位UP和DOWN状态启动了增强记忆功能的机制。然而,在人类大脑中,这些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假设UP和DOWN状态通过调节新皮质中的兴奋性突触,在慢波活动耦合的神经活动期间增加突触强度,从而促进长期突触可塑性,这是记忆巩固的基础。


研究意义

记忆巩固机制的新见解:研究提供了关于慢波睡眠如何促进记忆巩固的机制性解释。通过揭示在UP和DOWN状态下,神经活动如何增强突触传递和稳定化,这一研究为理解记忆巩固提供了新的生理基础。

神经刺激策略的潜在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慢波活动,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脑刺激策略以增强记忆性能。例如,通过在临床上应用慢波睡眠期的神经刺激技术,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记忆功能。

脑病治疗的新方向:对于癫痫或脑肿瘤患者,研究揭示的突触调节机制可能会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如何利用自然的神经活动模式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

老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记忆改善:随着年龄增长和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记忆巩固能力下降,研究提供的机制可能帮助开发针对这些人群的记忆增强疗法。

总之,该研究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重要贡献,还为记忆相关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的应用方向。


实验策略

研究背景与目标:论文旨在揭示人类大脑皮层中UP和DOWN状态如何影响突触巩固,这一过程对记忆巩固至关重要。研究假设这些膜电位状态通过调节轴突动作电位,增强突触传递,从而促进长期突触强度的稳定。

实验材料:研究使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切除的人类新皮层急性脑切片。样本来自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或脑肿瘤的患者。

实验方法:

多神经元膜片钳记录:在急性人脑切片中,记录新皮层2层和3层锥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记录包括对单个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进行的配对记录。

电生理记录:通过膜片钳技术诱发和记录动作电位,研究UP和DOWN状态对神经元活动和突触传递的影响。

离子通道分析:在轴突“bleb”结构上进行电压钳记录,分析电压门控钾通道(Kv)和钠通道(Nav)在不同膜电位下的激活和失活。

数据分析:

分析单次试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幅度变化,以评估突触传递的可靠性。

通过线性回归、相关性测试和统计检验(如Wilcoxon符号秩检验)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突触增强和动作电位形状变化。


数据解读


图1:突触前亚阈值去极化通过扩展轴突动作电位来增强突触强度
图1 表明,突触前的亚阈值去极化可能会影响突触传递的效率。为了深入理解这一过程,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探讨其对突触强度的影响。

A. 为了研究突触前亚阈值去极化对动作电位的影响,作者在实验中对神经元施加亚阈值去极化电流,观察到轴突动作电位的宽度增加。这表明亚阈值去极化能够扩展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

B. 通过记录突触后电流,作者发现,随着轴突动作电位的扩展,突触后电流的幅度也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表明,动作电位的扩展能够增强突触传递的效率。

C. 作者进一步通过药理学阻断实验验证了动作电位扩展与钙离子通道的关系。结果显示,阻断钙离子通道后,亚阈值去极化对动作电位宽度的影响被显著削弱,突触后电流的增强效应也随之减弱。这说明钙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结论:突触前亚阈值去极化能够通过扩展轴突动作电位的宽度来增强突触强度,而这一过程依赖于钙离子通道的活性。


图2:人类第2和第3层锥体神经元的轴突中含有Kv1钾通道,这些通道在阈下电压范围内表现出缓慢失活
图2 旨在探讨人类大脑皮层第2和第3层锥体神经元轴突中Kv1钾通道的存在及其电生理特性,特别是在阈下电压范围内的失活行为。

A. 为了探究人类第2和第3层锥体神经元轴突中Kv1钾通道的存在,作者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人类大脑皮层组织切片进行标记,结果显示Kv1钾通道在这些神经元的轴突中有明显的表达。

B. 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这些锥体神经元的电流,分析了Kv1钾通道在阈下电压范围内的电流特性,结果表明这些通道在该电压范围内表现出缓慢的失活特性。

结论:人类大脑皮层第2和第3层锥体神经元的轴突中确实存在Kv1钾通道,这些通道在阈下电压范围内表现出缓慢失活的特性,这可能对神经信号传导具有重要影响。



图3:突触可靠性决定亚阈值调制的幅度
图3 探讨了突触可靠性如何影响阈下调制的幅度。

A. 为了研究突触输入的可靠性对神经元响应的影响,作者对神经元进行了电生理记录,分析了突触传递的可靠性与神经元膜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突触传递的可靠性越高,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幅度越大。

B. 为了验证突触输入的变化如何影响神经元的阈下响应,作者通过模拟不同可靠性的突触输入,观察神经元的膜电位响应。结果表明,突触输入的可靠性与神经元膜电位的响应幅度呈正相关。

结论:图3的实验结果表明,突触的可靠性是影响神经元阈下调制幅度的重要因素,突触传递的可靠性越高,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幅度越大。



图4:突触前去极化和超极化序列恢复轴突动作电位幅度并进一步增加突触传递
图4 研究了突触前去极化和超极化对轴突动作电位幅度和突触传递的影响。

A. 为了研究突触前去极化和超极化对轴突动作电位的影响,作者对神经元进行了电生理记录,结果显示,去极化和超极化序列能够恢复轴突动作电位的幅度。

B. 为了验证上述序列对突触传递的影响,作者通过记录突触后电流,发现去极化和超极化序列能够进一步增加突触传递的效率。

结论:突触前去极化和超极化序列不仅能够恢复轴突动作电位的幅度,还能够进一步增强突触传递的效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