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权之声
中国最具影响力女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女权之声

婚礼完成了你对浪漫爱情的想象?当我们被教导着渴望婚姻时,我们实际在破坏什么

女权之声  · 公众号  ·  · 2017-04-28 00:01

正文

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人们突然都决定不举行婚礼了,婚礼策划服务行业该怎么办?


一天我刷网页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做婚礼策划师的朋友把她最近组织的婚礼图片po到了网上,于是开了这样一个脑洞。


但我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总会有人举行婚礼的不是吗?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被教导着去渴望婚姻。



接着我意识到,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有结婚这个压力,很多人才靠着这个有口饭吃。


婚礼产业给人们提供了五花八门的工作,包括婚礼策划咨询公司、服装店、珠宝商、花店、宴会酒店,还有DJ、摄影摄像、发型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新娘手册、杂志出版商等等……



所有这些行业都是因为我们被期待着结婚,才有钱可赚。因此,这些行业变成了“婚礼产业综合体”的一部分。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对“产业综合体”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它通常是指 政策制定者(通常指政府)和一个产业中不同业务之间的互惠关系


比如我们都很好理解的军工产业综合体。政府武装力量从私营公司购买武器,这些公司则从中获取利润。这些实体间的关系是有利的,因为政府因拥有武器而得益,军事工业因售卖武器而得益。


另一个产业综合体的例子是监狱。私人监狱公司(编者注:作者写的是有些国家存在私营的监狱系统。在中国,监狱全部由国家所有,但与之相关的产业有私营的情况,比如贩卖给关押犯的生活用品、劳动改造合作企业等)可以通过收容犯人而获利。而当政府业绩被这些公司影响时,官员们会更倾向去签署一些可以让更多人被送进监狱的政策。这会导致监狱爆满,而且某些弱势群体——即有色人种、穷人、移民等——则更容易变成被执法的靶子。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 公共政策可能会被那些通过剥削某些人而获利的产业所左右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与其它产业综合体对比而言,婚礼产业综合体似乎看上去相对无害不是吗?是的,毕竟,结婚压力所带来的伤害,似乎不会像发起一场战争或把人监禁一样来得直接。


但是越来越庞大的婚礼产业确实有着某些微妙但意义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它涉及到 “爱情规范性”(Amatonormativity) ,而这形成了我们如何看待亲密关系的方式。


“爱情规范性”真的是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伊丽莎白·布雷克创造了这个词,她是这样定义它的:


这是一种假设,即以两人为核心的、排他性的恋爱关系对人来说是正常的,这种形式的关系被普遍认同并且被当做是标准化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的价值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关系。


通俗点说,就是结婚被看作是一项巨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应该由衷向往。


在童话故事中,女主角通常只能在她结婚后才会得到幸福。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们而言,他们经常希望在几年后能订婚继而结婚。我们被教导说, 除非我们和自己的那个“命中注定”结婚,否则我们就是不幸福的 。而对那些已婚的人而言, 离异经常会被看作是一个失败 ——即使你的另一半暴虐成性,你也被期望能够修补这段关系。



“爱情规范性”不只是简单地让个人感觉到社会带来的结婚压力。另外, 这种压力还是 法律 政策性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领养小孩对已婚夫妇而言比单身人士或者未婚伴侣容易得多;医院的探视权只给合法配偶,而几乎不会给亲密的朋友;移民权也是只给伴侣的;在很多国家,将配偶的健康医疗保险和福利扩大到你的已婚伴侣比未婚伴侣容易得多——即使他们非常需要依赖于你。



这些都是我们的政策提供给已婚人士特权的例子。这就是被规范化了的爱情。


“爱情规范性”对我们及他人都是有害的,因为它使得我们对可能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产生过高的期望。它也会伤害许多群体 ,比如无性恋者、单身主义者和开放式关系的拥护者。


就这样,过度迷信爱情规范性这一社会现象催生以及助长了婚礼产业综合体。反过来, 婚礼产业通过强化婚姻是拥有快乐、充实幸福生活的中心和必要部分,来使“爱情规范性”的观念得到固化


这两个系统同时给我们输送了一个有害信息: 想要有美好的生活,你就必须结婚 。想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你必须从完美的婚礼开始。想要有完美的婚礼,你必须得花很多钱。


这并不是说个体的花店、化妆师或宴会承包商要对无性恋者或任何其他群体负责。但不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些行业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增强爱情规范性的“帮凶”。


好吧,但这又能怎样呢?你可能会想。婚礼产业从爱情规范性中获益,但它是怎么伤害我们了?”


爱情规范性和婚礼产业综合体都延续了带有压迫意味的想法。许多女权主义者已经意识到婚礼是多么无聊。我个人认为婚礼本身并不涉及性别歧视,实际上,婚礼可以变得非常女权主义以及充满社会意识。但是 婚礼仪式却始终摆脱不掉那些涉及性别歧视的“传统”


许多西方婚礼仪式,包括父亲把新娘“移交”出去,新娘沿着教堂走道向未来的丈夫走去,这些都暗示了 新娘是一个被“送走”的物品


英国威廉王子的婚礼,凯特王妃由她父亲的手被“交出”


更重要的是,相比男性, 女性在婚姻中遭受的压力显然要更多 。虽然对于男人而言婚姻同样是被期待的,但我们都知道,未婚的男人可以是“黄金单身汉”,而未婚的女性则是“没人要的老处女”。


传统上默认一对伴侣就是一夫一妻的组合,这一点也在不停地被倡导“婚姻平权”的同志运动所挑战。但这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因为 婚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看上去更令人愉悦的需求 ,所以即使是在LGBT运动中,人们对于婚姻平权的兴趣都要多于可能同样重要或者更加直接的问题,比如那些年轻而无家可归或者遭受暴力的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争取婚姻平权当然是非常好并且必要的事。只是我们能从这种现象里看到有意思的问题:人们不愿意承认贫穷是不该存在的,也不会承认美国警力只是白人至上的工具,但 每个人都想要有个精彩的婚礼 。再有就是, 婚礼可以让一些人获利 ,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却不可以。



婚礼产业也依赖于刻板的性别角色,换句话说, 它抹杀了那些拥有第三性别的人 :你可以有卖出两套婚纱、两束捧花的想法,可以有办两个单身汉派对的想法,但更进一步呢?恐怕很难有人为这些违反性别二元的人群创造一整套基于ta们多元性别的传统出来。 婚纱、礼服,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穿,仍然是对既有习俗的复刻。


另外,如前所述, 爱情规范性还将许多性冷淡和无性恋群体排除在外 。因为浪漫爱情的重点以及我们关于婚姻的想象都延续了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会以相同的方式体验到性吸引。


最后,再来看一看婚礼产业推销给我们的常规套路吧!残障人士、胖子、第三性别者和穷人几乎不会出现在新娘杂志和婚礼博览会上。这种“缺席”的言下之意很明显: 因为ta们不会拥有“完美”的婚礼 。然后,当然,ta们也不会有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生活。



一部分减肥产业也由婚礼产业支撑,因为 人们——尤其是女性——被鼓励减肥以便在自己的婚礼上展现“完美身材” 。对于某些人而言,减肥被视为婚前必不可少的例行程式。


这些只是婚礼产业综合体其中的一部分问题。我们思考的越多,越能洞察婚礼产业依赖于爱情规范性的奥秘。 婚礼产业与所谓的浪漫爱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然而这可能会伤害我们社会中不一样的一群人。



我承认,我并不讨厌美好的婚礼。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蛋糕很难让人不心生喜爱。而且我也真诚地赞同我们应该庆祝爱情。


但与此同时,这篇文章中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婚礼产业给我们灌输了一些关于浪漫爱情的有毒观念,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保持批判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意义的。



作者| Sian Ferguson,原载于 everydayfeminism.com

翻译| 大葱

校对、编辑| 合子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