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可能引起误解的话题,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记载。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帝三次下旨将8511件瓷器拿出宫外变价,地点崇文门。“
乾隆十六、二十三、三十五等年宫廷在外变价琢器5100件,圆器117668件”。
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
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
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
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广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
“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连无款粗瓷器198336件”。
嘉庆十二年内务府奉旨库存瓷器内变价10万件,
“随传集各商人等赴库逐款看视,所出价银多寡不一,
唯商人乔文郁愿出价银4311两9钱1分2厘,与崇文门经纪所估价银有盈”。
嘉庆十四年,“瓷库现存圆琢瓷器329350件”,
“招商售变圆琢瓷器15万件”
“招商认买先将价银交纳广储司银库后再赴各库领取物件”。
“按上次售变价招商认买,唯商人李賡扬投递认呈,
情愿出价银14487两2钱5分。其中尊262件、瓶4381件、罐925件、碗80504件”。
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
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华几乎倾巢而出。
赏赐用瓷,
历代皇宫会将官窑瓷器当做礼物赏赐给王公贵族和有功之人以及附属国的使节等,且数量巨大,是历代官窑瓷器流向民间主要途径之一。
当改朝换代时,
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有很多在路途运往皇宫的瓷器不会再运进宫里,
由于信息传递手段的限制御窑厂的生产不会马上停止,
因此路途上的和御窑厂的库存会流向民间,这应是一个不小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