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PFASs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人体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出PFASs,并且发现该物质在身体中的蓄积与许多健康问题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FASs的身体蓄积与睡眠质量相关,但结果不一致。近期,Environmental Advances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者纳入了2014年至2018年间招募的136名年轻成年人,其中76人在2020年至2022年间进行了再次评估。另外8名参与者仅在2020年至2022年间有完整的数据。使用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在两次访问中测量了血浆中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包括PFOS、PFOA、PFHxS、PFHpS、PFPeS、PFNA、PFDA)。使用Olink® Explore 384 Cardiometabolic测量了血浆蛋白。在两次随访中,通过被验证的问卷汇报了睡眠时间,以及睡眠干扰和睡眠相关损害的后续情况。研究者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探索个别PFAS(按三分位数)与这些睡眠结果之间的关联。与睡眠结果相关的PFAS接受了毒理学分析,使用比较毒理学数据库和21世纪毒理学数据库来识别它们之间的潜在遗传联系。然后使用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中介分析,以确认毒理学分析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时,PFDA的每一个分位数增加与每晚睡眠时间缩短0.39小时(95% CI:0.05, 0.73)相关,而在随访时,PFHxS和PFOA分别与睡眠时间缩短0.39小时(95% CI:0.05, 0.72)和0.32小时(95% CI:0.01, 0.63)相关。PFOS暴露的一分位数增加与睡眠干扰评分增加2.99分(95% CI:0.67, 5.31)和睡眠相关损害评分增加3.35分(95% CI:0.51, 6.20)相关。计算毒理学和中介分析确定了几种蛋白质在PFAS-睡眠关联中起到了潜在中介作用,包括11-beta-脱氢酶同工酶1(HSD11B1)、组织蛋白酶B(CTSB)和几种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蛋白质。
本研究通过对136名健康青年人血液中PFASs含量与睡眠质量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通过随访发现多种PFASs与更短的睡眠时间有关,且与睡眠质量相关。通过机制研究发现PFASs可能影响了睡眠相关的几种调节蛋白。本研究进一步为环境污染作为新型的心血管和健康危险因素提供了佐证。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威胁人类健康的上游因素正在发生不断变化,各种形式的污染和代谢因素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新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防控非常重要。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765724001030?via%3Dihub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